马学华:践行“贴心人”的责任担当
1月18日是腊八节,在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安置点,年味越来越浓。一大早,村妇联主席马学华组织村里的妇女聚在一起包包子、煮腊八粥,为村民张罗“团结饭”。
从刚地震后的疮痍满目、无所适从,到现在的井然有序、希望腾升,村民们在重建家园的路上一步步踏实向前。震后一个多月来,马学华每天奔走在一间间安置房间,安抚劝导群众、宣传应急避险知识、协调领取生活物资……
据马学华回忆,去年12月18日,被地震摇醒后,她冒着余震不断、房屋随时可能坍塌的危险,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换户搜寻、救人,不断告诫乡亲们余震可能随时发生,房屋可能随时倒塌,千万不能再返回屋子取财物。随后,她又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将受伤群众送往医院救治,连夜详细统计各户受灾情况。
团结村距震中柳沟乡只有20公里左右,地震发生后,村里的上千间民房成了危房。村干部们顾不上查看自家情况,迅速帮群众撤离。对此,马学华说:“作为一名基层妇联干部,就应该时刻冲在前面,替党和政府分忧。”
震后第二天,马学华主动组织村妇联工作人员参加抗震救灾工作,为受灾群众发放救援物资,帮助乡亲们搭建帐篷。在马学华的号召下,该村的妇女积极参与到自救互救中,拆旧排危、清理地震垃圾、在安置点给乡亲们做饭、轮流为孤寡老人和部分受灾严重家庭打扫卫生……
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日走出地震阴霾,省妇联和州县妇联多次组织心理老师和医生,到团结村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援助,马学华带领妇女群众积极参加各项援助活动。“正如团结村的村名一样,我们村里的人很团结,8个民族的群众一起相互鼓劲、抱团取暖,积极抗震救灾、重建家园。”马学华说。
如今,老人们安心在板房生活,孩子们在文化室学习,妇女们在拆迁队参加劳动或准备外出务工……一步步,团结村向着希望前进。马学华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真正把基层妇女工作落到实处,为重建家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