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工作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临夏州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1-22
字号:
收藏

根据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要求,临夏市生态环境分局结合工作职能,进一步强化环评审批和环境监管工作措施,全力助推营商环境提质增效。一是改进环评管理方式。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将建设项目分为备案、审批两大类,通过分类别管理,对《名录》未作规定的项目不纳入环评管理,有效提高环评的针对性、科学性,解决了过去所有项目无论类别和大小都必须环评,审批程序繁杂、耗时过长、成本过高的问题。二是落实两个“正面清单”。对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正面清单》的10大类30小类行业的项目,不再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正面清单》的17大类44小类行业项目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受理项目环评文件后直接予以审批。三是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要民生项目等实行环评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环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通过技术评审和审批。强化部门沟通,加强与发改、工信等部门对接,及时掌握重点项目环评进展情况,帮助解决环评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环评尽快完成编制和审批,避免发生“未批先建”环境违法行为。2024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9个,备案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67个。四是创新监管工作方式。健全完善常态化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制度,优先将治污水平高、环境管理规范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并实施动态调整。按照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工作的要求,开展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检查、非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检查等7项随机抽查检查事项。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通过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对管理规范、在线监测数据达标、环境信用高的企业,尽可能减少或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对重点管理的企业,充分利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用能监控等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科技化精准化水平。

2024年对纳入监管名单的65家排污企业按照要求随机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共发布州级单部门检查计划4次,开展单部门检查36次,牵头开展跨部门检查1次,配合开展跨部门检查5次,出动检查人员144人次,检查结果全部按要求在政府网站进行公开。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