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城北新村加强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走笔
提高善治水平 助力乡村振兴
——永靖县城北新村加强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走笔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陈孝志
“演得太攒劲了!”“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和对生活的向往。”
春节期间,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永靖县专场在刘家峡镇城北新村精彩上演。节目高潮迭起,演出极具地方特色,突出本土民俗特色,展现了永靖人民的精神寄托,也表达了城北新村群众对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祝福。
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永靖县专场在北新村精彩上演。城北新村 供图
作为永靖县最大的易地移民搬迁新村,城北新村集中搬迁安置了全县12个乡镇35个村的群众1209户。近年来,城北新村党委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蓝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为发展提供了稳定有序的环境,夯实了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自2019年以来,城北新村创建了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全省最美庭院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民族议事协商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自治德治法治有效结合
如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确保搬迁群众能够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更幸福?
城北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崔海洋介绍说,村党委结合“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和“说变化、感党恩、爱家乡”两项活动,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四抓两整治”措施,为搬迁群众立起了主心骨。村党委积极推行“三议一决策一公开一知晓”工作法,做到村上重大事项经党组织提议,专题会商议和党员大会审议,再由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最后公开公示,充分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
截至目前,城北新村成立了民主议事协商会,红白理事会,理事会下设10个理事小组,制定村规民约33条。全村已召开相关会议136场次,研究重要事项133件,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对村“两委”的理解与信任。
“城北新村将通过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带领全村人民奔向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富裕新生活。”崔海洋说。
如今,便捷绿色的公交车直通村口,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书声琅琅,镇卫生院定期开展义诊,用医者仁心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城北新村为搬迁群众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城北新村按照县上扶助、镇上帮助、村上自助的原则,建立了党建富民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了经济林种植、食用菌培育、中药材种植、针织扶贫车间、黄芪加工车间等八大产业,建成城北新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由“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保底分红+劳务收入+收益分红”的运营思路统一经营。
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永靖县专场在北新村精彩上演。城北新村 供图
“网格化”服务走深走实走细
城北新村是一个近5000人的大社区,移民搬迁群众住得好不好,不仅仅取决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务水平和村级社会治理的高低。
为推进平安乡村创建,城北新村设立了警务室,配置值班民警2名,治安户长11名。全村二维码上墙全覆盖,成立城北新村应急消防队15人,设立应急管理室一处配置物资50余种。“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防灾减灾应急应急时效,实现了关键时刻能找得到、调得出、用得上。”永靖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杨伟良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推进民生服务走深、走实、走细,城北新村借鉴城市物业服务模式,将全村划分为10个网格,组建贴心服务队,配备爱心理发员、水电保障员、公益设施管理员、绿化员、道路维护员、乡村保洁员等。村党支部书记为总网格长,社长担任网格长,让200多名公益岗群众担任网格员,及时提供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绿化美化、卫生保洁、水电抢修等服务项目,建立了老百姓点单、村“两委”派单、服务队接单的服务机制。采取户收村运,垃圾不落地方式,与农户签订了“五净一整齐”的户内户外环境卫生整治承诺书,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如今,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了城北新村社会治理的大好局面。
(转自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