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时下,沿着宽阔平整的安临路一路向东,道路两旁成片的“青纱帐”绵延不绝。这是美丽富饶的东乡县那勒寺一道川,也是该县确立的沿川经济带核心区域。经过五家乡上庄村,只见安临路两旁200多座塑料拱棚整齐铺排,甚为壮观。
五家乡依托安临路、巴谢河资源优势,把高原夏菜产业打造成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特色亮点。走进该乡设施农业高原夏菜示范基地,一辆刚装满鲜玉米的货车即将发车,育苗棚内几名工人正在搬运嫩绿的红笋苗;而另一边的辣椒棚中,罗家村村民罗阿英舍和几名工人正在采摘青椒。
“从去年开始,我在这里务工,除草、栽植、采摘,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一年下来挣了3万多元。这些都是好政策带给我们的,乡上村里的干部还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我喜欢在这里工作,会加倍努力,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罗阿英舍有说不完的感激。
企业引进来,服务是关键。基地内,一面“临夏州千名科技人员助推产业振兴行动耕地质量提升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的展板十分醒目,几名州农机中心的技术人员正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我们在种植技术方面遇到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州县技术人员就下来指导。”基地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五家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马振峰和卡家村党支部书记马兰梅是年轻的“95后”干部,两人成天奔走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们很熟络。“现在正值基地用工高峰期,我们联合邻村组织村民来务工,每天有60多名群众在基地摘玉米、栽植红笋,每人每天平均工资120元。基地已成为联农带农、助力群众持续增收的有力支撑。”马兰梅说。
初秋的太阳依然火辣,在一道道铺设了滴灌的黑膜上,刚移栽的红笋苗向阳生长,工人们忙着栽植;10多名妇女穿梭在玉米地里,将刚采摘的玉米棒子整齐地码在地边。据了解,基地内红笋地春茬种的是西芹,玉米地春茬则是菜花,收益都很不错。基地发挥传统种植优势,大力发展鲜玉米种植,现在每天出售鲜玉米2万多斤。
据基地负责人刘伟介绍,基地建设得到了县乡两级和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去年经济效益达到100多万元。今年主要种植西芹、西兰花、花椰菜、红笋和水果玉米,目前销售额为150万元,蔬菜品质也得到了南方市场的肯定。
“基地在上庄村又流转土地210亩,计划新建大棚160座,正在加紧施工。3座大棚内还试种了藜麦,目前长势良好。我有信心、有决心经营好企业,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谈到下一步发展,刘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