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五年工作综述
碧水清流漾河州
——临夏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五年工作综述
初冬,行走在大夏河岸边到刘家峡库区沿线,河湖碧水倒映着候鸟盘旋的身影,消减了大西北冬日的肃杀之气,虽进入冬季,我州河湖两岸仍俯拾皆景。
我州全境属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黄河自西北入境贯穿临夏北部、流长124公里,境内有洮河、大夏河、湟水河等黄河一级支流6条、二级三级支流18条,保护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州委、州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高位推动,靠实各级河湖长责任,紧盯河湖突出问题整治,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基础管理工作,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河湖长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位推动制度体系建设显实效
水是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控制要素,河湖健康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守护好赖以生存的青山绿水,是一道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州委、州政府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把推进河湖长制作为保水治水的基础性工程,深层次、高质量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5年来,我州全面建立了43条河流州、县(市)、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共有州级总河长2名、河长9名,县级总河长16名、河长42名,乡级河长601名,村级河长1255名,共计1925名;州、县(市)设警长133名;全州4座饮用水源地水库和6座大型调蓄水池共确定湖长111名。
5年来,四级河湖长累计巡河湖8万多次,推动解决河湖“四乱”问题315个,筑牢了守河护河第一防线。同时,坚持高位推动不松劲,面对河湖治理出现的新情况,2020年以来,州委、州政府7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印发总河长第2、3号令,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州级总河长、河长先后16次对河湖“清四乱”等重点工作作出批示,并适时赴实地巡河调研,及时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
我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彻底解决了一批河湖管护突出问题,不断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5年来,全州整改侵占河道管理范围、水行政许可手续不全的违规岸线利用项目35个,制止非法采砂行为15起,联合公安部门依法推动解决涉河问题53个,总计整改到位315个“四乱”问题,累计拆除违章建筑7.98万平方米,清除弃土弃渣1.47万立方米,腾退岸线5.1千米,整治河道17公里,清淤疏浚河道12公里,清除河道内高秆作物700余株,清理生活、建筑垃圾900余立方米……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州河湖面貌全面改善,河湖长制体系建设成效逐年凸显,全州河湖治理形势一片大好。
制度探索因地制宜创新监管方式
创新机制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有力助推我州河湖长制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守护好一脉青山、一江绿水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河湖治理的实际需要,我州多举措补齐工作短板,推进河湖长制工程提升。
5年来,全州共设置河长制公示牌718块、湖长制公示牌8块,接受社会监督。编制印发了40条州县乡级河流“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做到因河施策、精准发力,逐步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划定45条河流、重点沟道管理范围1320公里,初步建立了界线明确、范围清晰、权属明晰、责任落实的河流管理保护体系。编制广通河、牛津河、红水河、巴谢河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河湖岸线功能分区,促进河湖岸线的有效保护和利用。
同时,从河湖治理的基础性任务出发,我州以制度机制建设为抓手,织密责任网络,堵塞监管漏洞,抓实抓细各项重点工作。
聚焦输入性垃圾、生活污水排放、工业污染等隐患问题,积极与临近市州签订了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构建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在全面推行“河长+警长”的基础上,建立了“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合力解决水生态突出问题,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了河湖联系包抓责任制,紧盯重点任务,开展常态化暗访督查,及时报告河湖长制工作情况。
为提升全方位的监管能力,我州各县(市)全面启动了河道视频监控设施安装项目,打造“永不下岗的河长”。据统计,全州安装河道视频监控482个,实现了对重点区域、重点河段和敏感水域的在线实时监控,州、县级河长办也利用无人机不定期巡查河道,监管实效不断提升,有效监督和遏制了河湖乱象发生。
各种创新举措很快得到回报,临夏市将大夏河两岸建成了集排洪、交通、绿地、蓄水于一体的滨河路景观带,每年春分时节,大夏河临夏段都会迎来大批候鸟,吸引民众行至岸畔,欣赏“飞鸟戏水”,5、6月份这里牡丹、芍药等花卉竞相开放,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也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各显神通多部门联动治水“花样多”
位于我州永靖县境内的刘家峡水库,地处黄河上游的高原峡谷,距兰州市75公里,是“一五”期间中国自己设计、施工、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竣工于1974年,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
州水务、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及永靖县、东乡县、临夏县及刘家峡水电厂等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联手对被称为“高原明珠”的刘家峡水库库区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整治和有效防控,实现了坝前及库区垃圾“日产日清”目标,刘家峡水库库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5年来,我州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有力举措,坚持用系统思维,多部门联合发力,统筹协调推进河湖管理基础工作。
住建部门实施老旧管网改造项目,进一步优化供水管网配置,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全州城区(县城)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使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25%,临夏县土桥镇等10个全国重点示范镇、4个省列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设施全部投入运行。
环境保护部门在黄河、大夏河、洮河、湟水河等重点河流上排查出入河排污口711个,对具备监测条件的344个排口进行水质监测;全州2个地级和7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水质达标率100%。
农业部门督促全州大型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2021年农药使用下降率较2020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
林草、工信、卫健、交通等责任单位积极落实“一河(湖)一策”方案,对标对表问题、目标、任务、措施、责任“五项清单”,协同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精准治理。
同时,各相关部门通过广泛宣传水法律法规、国家节水行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选聘社会监督员,创建社会监督微信工作群,设立违法行为有奖举报热线等方式,畅通了群众参与河湖治理监督保护渠道,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河湖治理的浓厚氛围。
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我州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一以贯之抓好河湖长制落实,真正以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擘画出一幅更加浓墨重彩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