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州彩陶馆(州博物馆)馆长韩杰和

来源:民族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25
字号:
收藏

临夏地区在我国史前考古和华夏文明探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访州彩陶馆(州博物馆)馆长韩杰和



“临夏是黄河上游史前文化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是远古先民最早繁衍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出土过玉七联璧、彩陶王、中华第一刀、中华第一镜等国宝级文物。”7月20日,州彩陶馆(州博物馆)馆长韩杰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通过一一列举和论证,详细阐述了临夏地区为什么在我国史前考古和华夏文明探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今年5月,在我州举办的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上,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望衡教授说:“临夏是中国开展彩陶文化考古最早、发掘最多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地区,著名考古学家安特生、夏鼐、裴文中都在这里留下了考古的足迹。”

“陈望衡教授的结论,在我们这里有着详细的记录。”韩杰和告诉记者,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和青海等地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发掘工作,其中在临夏州调查发掘了广河县齐家坪、半山、王家、边家沟等地,并以广河县齐家坪、半山地名命名了齐家、仰韶﹙半山﹚两种文化类型。1925年出版《甘肃考古记》一书,把甘肃史前文化分为六期,即齐家、仰韶﹙半山﹚、马厂、辛店、寺洼、沙井。1945年5月,考古学家夏鼐调查了临夏州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并对阳洼湾两座齐家文化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第一次确定仰韶期﹙半山﹚年代早于齐家文化。1947年6月,考古学家裴文中在临夏州境内调查了广河县齐家坪、临夏市张家咀和临夏县崔家庄等遗址,将安特生所称的仰韶期改为“马家窑式”。 1959年4月至1960年9月,黄河水库考古队甘肃分队在考古学家谢瑞琚带领下,对今临夏县莲花台、永靖县姬家川等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1973年至1974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先后对广河县地巴坪遗址、齐家坪遗址进行发掘。1978年4月,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对东乡县林家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刀一把。1981年4月,临夏州博物馆在省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对康乐县边家林遗址进行发掘,并提出马家窑文化边家林类型的考古学命名。 “不断有研究表明,马家窑文化的溯源地和核心实际上在临夏区域内,从青藏高原北部追溯史前文化脉络,临夏是最值得关注的史前文化摇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考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仝涛有了这样的结论。韩杰和说:“据此,临夏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历代文物工作者先后在临夏境内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史前文化遗址525处,其中马家窑文化遗址313处、齐家文化遗址373处、辛店文化遗址62处、寺洼文化遗址7处,其中5处被国务院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杰和表示,以上研究和观点表明,临夏地区是我国开展考古发掘最早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地区,在我国史前考古和华夏文明探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