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做好务工群众的“娘家人”——康乐县综治中心全面聚焦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近年来,康乐县充分发挥县级综治中心在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平台作用,全面落实“3853”工作机制,持续扩大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持续发力提升综治中心实战化效能,努力使综治中心成为矛盾纠纷的“集散地”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晴雨表”,全县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以来,康乐县综治中心严格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2021年1月,县劳动监察大队首批整体入驻县综治中心。县劳动监察大队始终坚持“宣传、服务、监察、维权”的理念,以维护法律尊严、依法规范企业用工、依法规范劳动者理性维权为目的,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不断强化劳动领域风险防控,着力提升协调调解能力,促进全县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当年被人社部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
注重源头治理,预防化解风险隐患
聚焦源头治理。在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上精准发力,把源头治理作为根治欠薪的重要抓手,注重日常巡查,不间断深入一线,监督检查企业用工守法,了解工资发放,摸清用工实情。建立要素齐全、清晰可查的《日常检查台账》《在建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台账》,敦促企业依法办事、规范管理,主动排除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及隐患,近两年,对各类用人单位日常巡查600余次,筑起了预防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
聚焦重点行业。大力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改变以往坐等农民工上门投诉的被动方式,主动到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业、建材行业、特色农业和餐饮业及其他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重点排查是否依法与劳动者签订、续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会保险及按月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否按照规定实施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建立工资专用账户、工资打卡直发,是否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等。2018年,针对建材行业(制砖)普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务工群众群体性上访严重的问题,制定出台《康乐县建材领域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管理办法》,有效杜绝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遏制了农民工群体性上访势头。
聚焦法律服务。加强普法宣传力度,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注重法律明白人培养,引导务工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劳动违法案件得到了早发现、早上报,制止了用工单位故意规避法律制度约束的问题。截至今年10月,共开展现场宣传活动13场,受益务工群众1500余人。审查用人单位规章制度367条,纠正用人单位违法条文171条,补签劳动合同1200余份,出具整改通知书90多份。
坚持刚柔并济,维护法律公平正义
严格执法有力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维护好广大务工群众的利益始终作为劳动监察工作的宗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公正执法,对违反法律法规及条例、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重拳出击整治,坚决予以纠正,坚决不办人情案,既维护了法律的权威,也树立了劳动监察队伍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5起,将用人单位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6家,有力打击和震慑了违法侵权行为。
柔性执法有温度。实行教育引导、整改规范为主,惩处为辅的工作方法,既考虑工作制度的刚性要求,也考虑务工群众和企业的实际困难,把柔性执法贯穿工作始终。在年底部分企业发放工资有困难时,主动担当作为,边退还工资保证金,边督促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减轻企业困难,疫情期间共减免工资保证金290多万元。为提高了劳动监察办案效率,在面对多起工伤认定赔付、欠薪案件、劳动争议案件,在县综治中心的主导下,通过多元参与的解纷模式,做到部门联动,及时调处化解,高效实现了矛盾纠纷和案件的“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截至今年10月,线上线下共接待来访群众3000多人次,受理欠薪案件893件,成功办结871件,为2105名农民工追回劳务工资2776.02万元。
创新工作方式,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加强服务窗口形象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树立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全力构建“服务型”窗口,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实行主动问一声好、主动添一杯茶、主动让一个座的“三主动”服务,实现了从单纯执法向管理与服务并举的转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方便群众联系,县劳监大队向务工群众公布工作人员手机号码,康乐县群众无论在哪里务工,遇到困难,总会第一时间拨打工作人员电话,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在解决欠薪案中,工作人员不放过任何能讨回工资的希望,竭尽全力让老百姓把烦恼和埋怨留下来,把满意和收获带回去。只要群众有需要,县劳动监察大队帮助讨薪的足迹从青藏高原到东部城市,从不停歇,为康乐县构建健康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全县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