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现代职业学院:石榴花开校园红

来源:民族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3
字号:
收藏

学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学院开展非遗传承活动


学院开展思政教育课


在临夏,有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高等学府——临夏现代职业学院。自2015年建校以来,这座占地541亩的校园已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美丽花园,各族师生在这里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动人篇章。

校园里,来自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4个民族的近万名师生朝夕相处,少数民族学生占比34%,少数民族教职工占比39%。多元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画卷。

思政铸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院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育人工作的主线,创新推出“思政+”育人模式。《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成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教师们用生动的案例讲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

课堂上,教师们巧妙地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语文课赏析反映民族团结的文学作品,历史课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艺术课展示各民族风情的独特魅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学院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校园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已成为各族师生的自觉行动,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构筑了坚实的语言桥梁。

文化浸润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学院精心打造“可感可触”的民族团结校园环境。民族团结主题广场、文化长廊、宣传栏等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的熏陶。

最让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民族文化节上,各民族学生展示特色歌舞、服饰和美食;“石榴杯”演讲比赛中,学生们用真挚的语言讲述民族团结故事;非遗工坊里,学生们共同学习砖雕、葫芦雕刻等传统技艺。这些活动成为连接各民族学生情感的桥梁。

学院创新开展“红石榴”品牌创建活动,评选民族团结先进班级、宿舍和社团。在“红石榴”宿舍里,不同民族的学生互相尊重彼此风俗习惯,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社会实践是学生们践行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每年寒暑假,学院都组织学生深入乡村开展社会调研、支教帮扶、文化下乡等活动。学生们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将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非遗传承 创新民族团结教育路径

作为地方院校,学院充分发挥临夏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将非遗传承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非遗学院开设砖雕、泥塑、蛋雕等课程,聘请各民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任产业教授。各族学生在共同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技能,更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他们一起创作的文创产品,融合多民族文化元素,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见证。近年来,学院非遗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30%的毕业生从事非遗及相关文化产业,10%的毕业生选择创业,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学院还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校园广播开设“民族故事汇”栏目,微信公众号推出“民族团结知识问答”,抖音平台发布民族团结短视频。这些新颖的形式让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10万次。

在这片多元文化交融的热土上,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正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民族团结进步的灿烂光芒,见证着各族师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故事。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育人模式,为培养更多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