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影视小屋”创建十周年成果展示活动圆满举办
光影十年照陇原 青春逐梦向未来
——甘肃“影视小屋”创建十周年成果展示活动圆满举办
近日,甘肃“影视小屋”创建十周年成果展示系列活动在临夏回民中学举行。活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指导,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州文联、州融媒体中心、临夏回民中学承办。活动通过成就展览、获奖作品展播、主题演出及交流研讨等形式,全面回顾了项目十年发展历程,展现了其在美育育人、文化传播领域的丰硕成果。
走进临夏回民中学“影视小屋”,专业的摄像设备、明亮的演播室与学生们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2022年6月,在中国视协、甘肃省视协和州融媒体等单位的共同推动下,该校“影视小屋”正式授牌成立,成为临夏州首所拥有这一公益平台的学校。学校以此为契机,投资10万余元建成校园电视台,组建了30名学生参与的影视创作团队。三年来,团队累计制作视频152期,在学校视频号、抖音号发布后播放量突破千万,让校园故事与青春风采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过去我校的美育多停留在欣赏层面,学生是艺术的旁观者。‘影视小屋’落地后,我们组建了学生摄影、视频创作、记者等团队,让学生从欣赏者变成了创作者。”临夏回民中学团委书记马效先介绍,团队围绕校园新闻、文化专题、学生风采等主题策划节目,不仅传递学校重要动态,还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影视兴趣与综合素养。高二学生马悦表示:“从刚开始面对镜头时的紧张,到后来拿起话筒从容演讲、朗诵,‘影视小屋’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活动现场,甘肃“影视小屋”十周年成就展览以图文、视频等形式,生动呈现了从2015年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学首家“小屋”挂牌,到如今13所“小屋”遍布甘南、肃南、陇南、临夏等地的发展历程。十年来,甘肃省视协始终坚持“立足甘肃、培养兴趣、享受成果、服务师生”的原则,通过艺术大课堂、专业培训、实地观摩等形式,累计为上万名青少年传授影视知识与技能,推动一批批优秀作品走出甘肃、斩获殊荣。
从微视频《牛粪的秘密》荣获第五届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三等奖,到《游牧之家》《牵手》《我们在路上》分别摘得全国“影视小屋”优秀作品评选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作品,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展现了艺术教育在基层生根发芽的蓬勃力量。
“看到很多同学通过‘影视小屋’真正热爱上影视艺术,有的还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这是项目坚持十年最大的意义。”酒泉奇迹影视艺术学校校长祁琛感慨道。据统计,十年来甘肃“影视小屋”学生作品在全国各类评选中累计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甘肃省视协也因项目推进成效显著,被评为“中国视协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影视小屋”更被省文联列为重点工作、亮点工程。
活动期间,“影视小屋”创作作品交流研讨会同步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影视小屋”所在学校的师生代表、专家学者围绕青少年影视教育实践、品牌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天祝藏族自治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校长张鹤云表示,将借鉴临夏回民中学等兄弟学校的经验,进一步发挥“影视小屋”平台作用;民勤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汤欣坚定地说:“我要用所学展现家乡风貌,传播本土文化。”
据悉,甘肃省视协计划于今年12月前在平凉新建“影视小屋”,并将持续组织微视频拍摄制作培训,安排学生到省广电总台、兰州电视台等单位参观学习,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接触影视艺术、享受艺术成果。正如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省朗诵协会主席于芳所说:“希望‘影视小屋’这束光能够普照陇原大地,让更多孩子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用青春模样拥抱世界。”
从临夏回民中学的演播室到甘南草原的拍摄现场,从校园视频号的千万播放量到全国舞台的荣誉时刻,甘肃“影视小屋”的十年,是光影与青春交织的十年,更是美育赋能成长、文化传承创新的十年。站在新的起点,这一公益项目将继续播撒光影种子,为甘肃影视文化发展培育后备力量,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