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高质量发展见闻

来源: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11-25
字号:
收藏

产教融合育匠才 机电工程谱新篇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高质量发展见闻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十年磨一剑,出鞘必惊人。

在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一体两翼八轮驱动”的专业建设体系引领下,机电工程系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训条件、优化师资队伍等举措,深耕产教融合沃土,筑牢实训育人根基,锻造过硬师资队伍,在职业教育的赛道上跑出了发展加速度,成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规模与师资双向发力,筑牢育人基石

走进机电工程系,41个教学班级的琅琅书声与实训车间的机器轰鸣交织成独特的育人乐章。目前,系部全日制在校生达1500余人,办学规模持续扩大的背后,是一支“理论扎实、技能精湛”的教师队伍作支撑。

通过“培养+引进+外聘”的多元模式,系部已组建起55人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其中副教授8人、硕士研究生14人、工程师及技师7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1%,达34人。

这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队伍,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课堂上传道授业,实训场指导实操,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已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同频共振。

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激活发展动能

“专业设置跟着产业走,人才培养围着需求转”是机电工程系的发展准则。立足区域经济脉络,系部现已构建起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5大专业,划分机电、计算机、基础3个教研室,形成覆盖信息技术、汽车服务、智能制造、无人机应用的多领域专业格局。

这种紧扣产业发展的专业设置,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无人机应用技术等新兴专业的增设,精准捕捉了行业发展风口。正如系部负责人所言:“专业建设既要扎根当下,更要着眼未来,让学生入学即站在技术前沿。”

实训与合作深度融合,锤炼过硬本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机电工程系,这句话有了生动实践—4个实训中心和20余个校内外实训基地构成了立体化实践平台;汽车实训中心里,学生在故障诊断、发动机拆装等实训室练就“修车真功夫”;计算机实训中心的CAD制图、虚拟仿真设备,让数字技术教学触手可及;机电实训中心的电子电工、PLC可编程控制等设施,成为智能制造人才的“练兵场”;无人机实训中心则为学子提供从模拟飞行到行业应用的全链条训练。

实训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校企合作的加持。系部与电信、移动和吉利汽车集团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合作关系,2023年跻身黄河流域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联盟等三大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企业师傅带教、真实项目练兵”的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触摸行业脉搏,掌握前沿技术。

成果与口碑同步提升,彰显职教价值

技能竞赛的领奖台上,机电工程系师生的身影愈发亮眼:教师在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中屡创佳绩,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颇丰。2025年专升本考试中,43名学子被甘肃政法大学等本科院校录取,其中4人获推免资格,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力印证。

系部近3年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0%以上,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以“技能硬、素养高、适应快”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从汽车4S店的技术骨干到智能制造企业的操作能手,从无人机飞手到网络工程师,大批毕业生扎根区域产业一线,用技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面向未来,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产教融合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以更优的专业设置、更强的实训能力、更精的师资队伍,为培养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不懈奋斗,让职业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多学子的成长之路。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