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以强有力执法监管奋力打造黄河上游生态综合治理先行地

来源:临夏州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11-07
字号:
收藏

近年来,临夏州坚决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将生态环境执法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抓手,以强有力的环境执法作为斩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利剑”,为打造黄河上游生态综合治理先行地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全州12个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和3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连续9年均为100%,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4年稳定保持在Ⅰ类,2024年黄河临夏段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一、聚焦重点领域,打好环境执法“组合拳”。一是开展专项执法。紧盯突出环境问题,组织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问题排查、机动车检测机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检查相关企业200余家次,办理涉大气污染防治行政处罚案件7件,交办整改类问题40余起,有效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是强化区域联动执法。构建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检察、法院之间的执法司法协调联动机制,建立案件移送、联合调查、信息共享、联席会议等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近两年,移交司法机关侦办和宣判打击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和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等“两打”案件4件。三是加强关键领域执法。针对风险高、危害大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等关键领域,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共检查涉危废单位160余家次,发现并责令整改环境隐患50处。对全州66家重点排污单位的在线监控设施运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发现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并公开曝光1起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形成了有力震慑,为精准治污提供了可靠支撑。

二、强化科技赋能,打造环境执法“千里眼”。一是构建“天空地”监测执法。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与地面人员精准核查,形成“天上拍、空中看、地上查”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管网络。整合环境监测、环境应急、污染源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等系统数据,构建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环境数据“一网统管”。2025年利用无人机技术手段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40余次、责令整改问题隐患15条,通过数据平台查处问题线索1条,做到源头预防、事前预警、快速处置。二是全覆盖应用移动执法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移动执法系统,69名一线执法人员全员配备使用移动执法终端,执法检查过程全部录入移动执法和陇上e企查App,实现执法任务查前审批、线上派发,现场检查信息实时录入、执法痕迹全过程记录,违法事实与证据同步上传、执法文书电子化出具。今年累计上传有效执法记录1595条,执法人员活跃率持续保持100%。三是搭建公众参与平台。畅通“12345”热线、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信访举报渠道,出台并公布生态环境违法线索有奖举报办法,鼓励公众积极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对群众举报线索,做到快速响应、及时查处、按时反馈。近两年共受理信访案件412件,结案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三、提升执法效能,塑造环境执法“新形象”。一是优化执法方式。摒弃“一刀切”式粗放执法,对守法意识强、管理规范的59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减少检查频次,做到“无事不扰”;对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风险高的重点区域和行业实施“点穴式”精准执法,近两年来集中力量查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31件,收缴罚没款138.89万元。二是刚柔并济执法。对照“两轻一免一重”清单,对恶意违法行为坚持严惩重罚,对法定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的兼顾处罚与教育并重,在严守底线的前提下,依法依规推行告知承诺、批评教育、限期整改等柔性措施,体现刚柔并济宽严有别。近两年来共办结不予处罚案件4件、免罚金额41.4万元。三是助力企业绿色发展。转变执法理念,从“事后查处”向“事前服务”延伸,组织开展“送法入企”、环保政策标准宣讲等活动,对企业存在的共性环境问题提供整改方案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今年以来,开展送法入企、环保政策标准宣讲等活动5场次、惠及企业65家,为50家企业提供环境整改方案和技术指导。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