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全方位打造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示范品牌
聚焦主线 深融互促
——我州全方位打造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示范品牌
积石山县陈家新村社区打造互嵌式发展格局
走进深秋的临夏大地,从城镇社区到山川乡村,一处处“红石榴家园”里笑语盈盈、邻里相亲;一个个“互嵌社区”中,各族群众共居共事、共建共享的景象温暖动人。近年来,我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融”的主基调,探索出以“五嵌入五推进”为核心的互嵌式发展路径,让空间相融、文化相亲、经济相助、社会相携、心理相通的画卷在河州大地徐徐铺展。
截至目前,全州已重点打造提升互嵌社区和“红石榴”家园、驿站、志愿服务队等53个品牌实体,形成了“1355滨河一家亲”“融情三易·红石榴+”“一圆一圈一街一学五互嵌幸福青年”等一批互嵌式发展的特色样板,生动诠释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民族团结新格局。
让“空间相融”落地生根——共居共融的幸福社区
在临夏,互嵌发展的第一步,是让各民族“住在一起 亲在一处”。
临夏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打破民族聚居格局,在商品房、公租房、安置房及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民族元素,推动楼栋、单元的嵌入式居住。如今,棚户区改造1.17万套、老旧小区改造近5000户,一个个民族相邻、文化互融的幸福小区相继落地。
在临夏县韩集镇易福社区,18栋楼宇的800户居民来自全县22个乡镇、9个民族,住房分配采取随机抽签。如今的惠民嘉苑里,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红石榴家园的温情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达板社区则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样板。21个乡镇、2万余名群众迁入新家,6个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广场、超市……从陌生到熟悉,从共住到共融,新社区已成为东乡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
积石山县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充分考虑民族结构和群众意愿,科学规划13个集中安置点,注重公共空间设计和功能布局,让空间融通促进人心相通。
让“文化相亲”浸润人心——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灵魂纽带。
我州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性工程。各地乡镇、村(社区)纷纷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长廊”、主题公园、“石榴亭”等文化地标,让民族团结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州上广泛开展“同心过佳节”活动985场次,举办“村BA”、秧歌会、农运会、花儿会等群众活动1.3万场次,节日同庆、邻里和乐的氛围愈加浓厚。
临夏市城南街道青年社区探索“社区+商圈”新模式,打造“河州味道·临夏美食”街区,把文旅融合与“夜间经济”结合,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舞台。
积石山县安置点常态化开展“邻里一家亲”活动,永靖县新西社区打造“红石榴志愿服务队”“民族文化之家”等阵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各族群众在共唱共舞、共庆共乐中,心灵距离越来越近,情感纽带越来越牢。
让“经济相助”铺就共富之路——互嵌共富的生动样板
就业,是最直接的民生。
临夏州把就业创业作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全州持续开展“红石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举办招聘会、网络带岗、技能培训等活动50余场次。仅今年以来,全州劳动力累计输转58.5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72.36亿元。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积石山县以“一圈一棚一股一贷一岗”联农带农模式推动共同富裕,引进牛羊屠宰分割、花椒加工、食用菌生产等产业项目,鼓励各族群众共同创业、互助致富。
广河县三甲集社区通过“劳务输转+就近务工+公益岗位”等方式,实现2238人稳定就业;永靖县城北新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蜜桃、葡萄、黑木耳等“网红特产”带动人均收入从5670元增至1.2万元,群众的笑容在丰收中更加灿烂。
让“社会相携”共治共享——党建引领的幸福共同体
在互嵌式发展的道路上,党建是主心骨,是凝聚群众的最大公约数。
临夏市和谐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资源,打造“睦邻生活服务圈”,组织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让“党建红”引领“团结彩”。
临夏县易福社区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作用,评选“好婆婆”“好儿媳”,倡树文明乡风;和政县鸿瑞社区推行“三位一体”网格化治理,打造“五心服务”品牌,让居民诉求“事事有回应”;永靖县城北新村设立8支志愿服务队,用“小积分”兑换“大文明”,激发群众共建共治热情。
如今,一个个社区在党旗引领下,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强堡垒和温暖家园。
让“心理相通”化为真情——互嵌共融的温暖故事
在临夏,民族团结不仅是一项政策,更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温度。
来自临夏县漫路乡的回族青年王一四夫,与四川甘孜的藏族姑娘格绒曲珍结为连理。从饮食差异到语言不通,他们在互帮互助中逐渐融入。邻居马法土麦大姐经常上门教格绒曲珍做饭、聊家常,让这位远嫁的藏族媳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疫情期间,在藏务工的临夏籍群众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捐款捐物达365万元,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如今,临夏州已与全国16省、46个市州签订跨区域民族事务协作协议,与金昌、海东、厦门、济南等地常态化开展共建活动,“厦临一家亲”“济临一家亲”的情谊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升华。
从“空间互嵌”的社区新貌,到“文化互嵌”的节庆欢歌;从“经济互嵌”的共富图景,到“心理互嵌”的真情故事,全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正绘就一幅民族团结、携手奋进的时代画卷。
一颗颗“红石榴”正把河州大地紧紧相连,让团结之花在黄河之间绚烂盛开,开出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