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独特魅力 领略多彩风情 ——“周末放松 去趟海东”媒体采访活动见闻

来源:民族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22
字号:
收藏

四月的青海大地,春风拂过,绿意渐浓,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4月14日至18日,临夏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受邀参加“周末放松 去趟海东”媒体采访活动,踏入被誉为“青海东大门”的海东市,与央广网、人民日报社青海分社、新华社青海分社、兰州日报等26家省内外知名媒体同行一道,开启了一场探寻独特自然风光与深厚人文魅力的精彩旅程。

首站采访团来到互助土族自治县,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有着“彩虹的故乡”的美誉。踏入土族故土园,身着色彩斑斓七彩绣花服饰的土族阿姑们热情相迎,她们手捧醇香的青稞酒,伴随着悠扬的安昭舞,将最诚挚的欢迎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据说土族服饰上那鲜艳的红、明亮的黄、深沉的蓝,源于对彩虹的崇拜,每一种色彩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寓意,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民族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在纳顿庄园,记者观赏到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的土族纳顿节的部分表演。舞者们头戴神灵面具,在铿锵的锣鼓声中跳跃旋转,生动再现了土族先民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古老场景。据庄园负责人介绍,纳顿节从每年农历七月十二开始,直至九月十五结束,历时63天,堪称研究土族历史、民俗、艺术的“活化石”。在盘绣产业基地,几位土族绣娘专注地飞针走线,传承千年的盘绣技艺令人称奇——以黑色棉布为底,七彩丝线盘绕出精美花纹,作品立体感十足,且背面不见任何线头结扣。一位年轻绣娘说,土族女孩自幼学习盘绣,这是出嫁时不可或缺的嫁妆。如今,这门古老技艺已成为当地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产品远销海内外。

离开互助县,采访团抵达平安区。在平安月饼制作技艺传承空间,浓郁的月饼馨香扑面而来,记者目睹了平安月饼从和面、调馅到成型、烘烤的传统制作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花纹以及酥脆香甜、甜而不腻的口感,承载着当地人民浓浓的乡愁与节日记忆。在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通过实物展示与场景复原,农耕文化、服饰文化、婚俗文化等河湟地区的民俗文化一一呈现。民俗表演区里,精彩的皮影戏、眉户戏等传统戏曲表演更是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河湟文化的独特魅力。

次日清晨,采访团驱车前往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安达其哈村的杏花园正值盛花期,万亩杏花如云似雪,与碧绿的黄河水、赤红的丹霞山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绝美的春日画卷。当地村民马大爷说,每年此时都有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慕名而来,杏花谢后的杏子也是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化隆黄河绿洲生态园坐落于黄河之畔,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在这里,记者参观特色种植区,了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见识化隆美食独特的制作技艺。在甘都镇阿河滩地质文化村,记者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村子位于黄河阶地,周围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红色砂岩经亿万年风雨侵蚀,形成千奇百怪的形状。村内的“黄河石林”更是奇观,高耸的石柱群宛如迷宫,令人叹为观止。该村党支部书记自豪地表示,这里不仅有独特的地质景观,撒拉族传统文化也保存完好,是名副其实的地质文化村。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同样魅力非凡。尕别列村的杏花园里,杏花如云似霞,记者穿梭其中,感受着浪漫氛围。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产业园是了解撒拉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园内展示着撒拉族的历史沿革与民俗风情。民俗表演区里,撒拉族民歌花儿悠扬动听,歌手们用高亢歌声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清水湾度假小镇依傍黄河,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现代化建筑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看到了循化县在旅游产业发展上的巨大潜力。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桃花源景区,桃花漫山遍野,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民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众多生产特色农副产品的企业汇聚于此。在这里,记者了解了民和县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品尝了苹果、梨、核桃等特色农副产品。这些品质优良的产品通过创业园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乐都区的中国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是此次采访活动的重要一站。馆内珍藏的大量彩陶文物,造型独特、纹饰精美,生动反映了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青海地区古代先民的生活与文化。大家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察每一件彩陶,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先民展开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碾伯镇下寨村的梨花园里,记者感受到乡村的宁静美好,也了解到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举措与成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道路。

此次“周末放松 去趟海东”媒体采访活动,让省内外媒体记者全方位、多角度领略了海东市的独特魅力。这片土地上,汉、藏、回、土、撒拉等多民族和谐共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壮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美味的特色美食,以及充满活力的优势产业,都给采访团记者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也让大家更加期待海东未来的发展。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