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提档升级 守护群众健康 ——临夏州中医药事业发展纪实
从中医药振兴发展重点项目投入运行,到医共体让群众“家门口看名医”;从师承教育培育中医人才,到中医馆扎根乡村守护健康;从省级科研课题立项的创新突破,到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的亮眼答卷——2024年,临夏州中医药事业以政策为笔,在传承创新的画卷上勾勒奋进轨迹;以人才为墨,在基层网络的版图中渲染惠民底色;以产业为纸,在服务升级的征程上书写发展新篇。
夯基固本:筑牢中医药发展根基
2024年11月25日,投资2.178亿元的州中医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康复楼)建设项目投入试运行。崭新的大楼内,先进的康复设备、舒适的就医环境,为患者带来康复新希望。
政策护航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前行的关键力量。我州扎实推进《临夏州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将中医药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政策、资金、项目等多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在“八五”普法期间,《中医药法》《甘肃省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在州内火热开展。从城市的街头巷尾到偏远乡村的集市,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举办讲座等,向群众普及中医药法规知识,群众对自身中医药权益有了更深了解。
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核心动力。组织实施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完成第四批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26名指导老师和48名继承人带教任务和年度考核,30名指导老师和54名继承人正在开展第五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选派62名业务骨干“走出去”,参加省级中医康复、护理等各类能力提升培训班。“西学中”培训热潮涌动,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在永靖县中医院举办“西学中”订单式培训班,让学员在实践中尝试中西医结合诊疗,打破学科壁垒,拓宽医疗视野。
传承与创新双轮驱动。2个省级中医药科研课题项目立项建设,1个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项目正在实施。成立全国名中医张志明、甘肃省名中医罗向霞、甘肃省康复名师寄婧临夏州中医医院传承工作站(室),建设3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为中青年中医提供学习成长平台,让名中医经验得以传承发扬。
织密基层网: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前腰腿疼要跑到县城看病,现在中医专家到家门口了,中医调理效果很好,方便又省心!”在永靖县王台镇中心卫生院就诊的老人马黑麦感慨道。通过组建医共体、内涵建设等,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如涓涓细流,润泽着基层每一寸土地,让乡镇卫生院的中医馆成为村民的健康驿站。
县域医共体建设成绩斐然。4家县级中医医院组建县域医共体,县级中医医院借助医共体优势,采用资源下沉等方式,基层卫生院中医诊疗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目标。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关乎民生福祉。临夏县、积石山县中医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临夏市南龙镇、广河县三甲集镇、和政县梁家寺乡、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卫生院实施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全州共打造21个“旗舰中医馆”和98个“中医阁”。协调配合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组建的国家中医医疗队,在东乡县、广河县、积石山县、临夏县和州中医医院开展巡回医疗活动,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内一流中医专家诊疗服务。
等级评(复)审工作有序推进。永靖县、康乐县中医院和广河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以此为契机,优化管理、提升技术,完成等级评(复)审。省中医药管理局对临夏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工作进行省级评审验收,已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些成绩见证着全州基层中医药事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服务提质: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屏障
“通过培训,提高了我们村医实施拔罐、艾灸、理疗、推拿、针灸等中医诊疗技能水平,可以为村民提供更便捷、质优价廉、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参加完临夏县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培训班的先锋乡徐马村村医祁金霞告诉记者。
提升专科专病诊疗水平是我州中医药服务的一大亮点。州中医医院康复科被列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全州8个州级中医优势专科通过评审,全州已累计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正在建设省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9个,建成州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22个、州级重点专科10个和县级中医重点专科17个。
走进8家中医医院的独立老年病科,温馨舒适的环境、专业细致的医护团队让人安心,这些科室按标准开放相应数量的病床,为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提供集医疗、康复、养生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设置儿科的三级、二级中医类医院比例分别达到100%、70%,让孩子们在这里得到温和有效的中医诊疗。
质量控制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我州制定印发《临夏州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成立7个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规范中药质量、中医诊疗规范、病历书写等各环节,让全州中医医疗质量稳步提升,确保患者得到精准、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
健康甘肃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贴近群众生活。全州举办小儿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将中医适宜技术推向更广泛人群;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活动走进校园,向青少年普及中医护眼、调理体质知识,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深入社区、乡村,为老人提供义诊、养生讲座,用中医药全方位守护老年人健康。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在我州蔚然成风。州、县两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充分发挥作用,对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开展培训,51期县级培训覆盖3443人次,166期乡镇培训惠及11508人次,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至基层每个角落。
产业赋能:激活中医药经济新动能
入春以来的田间地头,中药材种植地里一派繁忙景象,药农们精心栽培黄芪、当归等药材,一到丰收时节,各类优质药材纷纷销往各地。
中医药产业在我州经济版图中成绩亮眼。24.81万亩中药材扎根大地,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10.32万亩,黄芪、党参、当归等中药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希望。
中医药生产加工企业开足马力。中医药生产加工企业工业产值0.75亿元,中药材交易量25.2万吨,全州中药材交易额2.24亿元,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4.5万吨,全州中医药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8.71亿元。
制定《临夏州中医药产业发展2024年工作推进方案》《2024年临夏州中医药(生物医药)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完成16次中医药产业招商活动,7个中医药产业链项目签约,签约金额13.66亿元。在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上,州内中医药企业、合作社带着特色产品亮相,拓展合作空间,让临夏中医药走向更广阔舞台。
如今,临夏州中医药事业在政策扶持、基层网建设、服务优化、产业赋能等全面出击,硕果累累。我州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让中医药之光福泽群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