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农商银行:以金融活水“浇灌”魅力花都

来源:民族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02
字号:
收藏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临夏农商银行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加大放贷力度,为全市小微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群众致富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信贷支持。截至今年2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达64.86亿元,较年初净增3.02亿元,增长率4.88%,增量居全市第1位。

党建共建聚合力 双基联动促发展

作为全市唯一的在各镇均设有营业网点的金融机构,该行积极推行“党建+金融助理”服务模式,选派4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挂职担任全市4镇副镇长,25名基层网点负责人担任35个行政村、44个社区“金融助理”。各挂职干部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进村入户,全方位开展惠民政策宣讲、整村授信、社保卡激活等工作,充分发挥了镇村“金融顾问”、政银合作“联络员”“三农”发展“服务员”、普惠金融“宣传员”、创业致富“指导员”的作用。至2月末,已评定4个信用镇、35个信用村,评级授信农户16578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91.75%,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2.42亿元。

临夏市折桥村近年来大力发展以休闲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但部分农家乐因为资金短缺,服务环境及硬件设施亟需升级。折桥镇金融副镇长耿平针对此情况,带领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为农户办理评级授信。2月末,已对折桥村382户农户进行评级授信,授信金额7812万元,授信覆盖面90.01%;已用信278户,金额7229万元,用信率达92.54%。“农商银行的贷款无须抵押、担保,随用随贷、循环使用,自己通过手机银行就能随时办理,并且利率还非常低,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打响‘魅力折桥湾’品牌。”折桥村党支部书记马福荣说。

发挥机制优势 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临夏市俊林清真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养殖、研发、屠宰、生产、冷冻储藏、冷链配送和销售于一体的肉制品资深加工企业。年屠宰牛数量8万头,年交易活畜30万头(只),年生产牛肉达8000吨,全年销售收入4.3亿元。该公司从成立到发展壮大,都得到了该行的信贷支持,2024年,为更好地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该行以优惠利率向该公司发放贷款7000万元,帮助企业与56户农户签订帮扶协议,与7家合作社及养殖场签订收购协议,带动周边210户农户发展养殖产业,形成了“企业+农商银行+合作社+养殖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获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小微企业遍布城乡,一头连着经济大局,一头连着民生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助力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升发展质效,近年来,该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思路和产业发展政策,持续开展“百行进万企”“贷动陇原 惠企利民”等活动,主动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下调贷款利率,全力提供金融服务。至2月末,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835户,余额41.32亿元。2024年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112个BP。

激发创业活力 促进富民增收

作为政策性贷款的主要承办银行,该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贴近群众、人缘地熟的优势,及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汇报对接,积极了解群众需求,及时给予信贷支持。特别是从2020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开始,安排50名客户经理进村、进社区、进商铺,宣讲贷款政策,收集贷款信息,努力做到应贷尽贷。临夏市八坊街道居民马孝山看到许多邻居在八坊十三巷经营店铺,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也萌生了开店创业的想法。他计划开一家民族特色小吃店,但是缺少启动资金让他犯了难。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该行有创业担保贷款,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申请了贷款。该行为马孝山发放了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帮助他开起了小吃店,实现了创业梦。截至2月末,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50笔,金额2.69亿元。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165户,金额1.07亿元。

加大项目对接 充分发挥金融助力发展作用

近年来,临夏市委、市政府将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千方百计抓招商、集中精力抓项目、大干快上抓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全力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该行紧盯市委、市政府加快形成“东优、西强、南美、北绿、中好”均衡发展格局,重点关注重点投资项目清单,全面加强重大基础设施、生态产业发展、民生基础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等领域项目对接,全力给予信贷支持,助推项目落地实施。目前,主要支持项目16个4.81亿元。

今后,临夏农商银行将继续立足“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地方经济”市场定位,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临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贡献力量。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