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县:古窑新火“烧”出文旅融合新路径

来源:民族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31
字号:
收藏


“亲手制作陶器、为陶坯绘彩,仿佛走进了历史书本里。”近日,兰州市第十一中学八年级学生李雯来到东乡县东塬乡林家村,在林家彩陶文化传承发展基地参加研学活动时,难掩内心的激动。这座隐于黄土高原塬顶的村落,正以沉浸式体验连接古今,让沉睡千年的彩陶文明在指尖苏醒。

文明灯塔:黄土塬上的文化传承枢纽

林家村,不仅是“中华第一刀”的出土地,也是彩陶文化传承的重要枢纽。在此落地的林家彩陶文化传承发展基地,占地3000平方米,展厅、体验区、工作室与研学厅布局有序,实现了文化保护、展示与体验的多元统一。步入基地,空气中飘散的泥土芬芳仿佛在轻声诉说:历史从未走远,传承正焕新光。

400平方米的展厅内,306件(套)彩陶工艺品静默陈列。从大地湾文化的朴拙、仰韶文化的绚烂,到马家窑文化的繁复、齐家文化的素雅,这些陶器如沉默的史官,记录着中华文明的童年轨迹。展厅设计借助场景复原与多媒体导览技术,将遥远的史前文明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具象体验,让观者跨越时空与先民对话。毗邻展厅的墓葬及遗址厅,通过场景再现,进一步揭示了彩陶在史前社会中的多重角色——日常用具、祭祀礼器、随葬珍品等,全方位展现彩陶深厚的文化内涵。

青春演绎:沉浸式研学激活非遗生命力

“去年接待参观、研学2.9万多人次,今年仅研学人数已达5000多人次,间接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临夏彩陶修复与艺术品制作技艺州级传承人、基地负责人马黑麦告诉记者,“我们开发了彩陶文创产品,不仅覆盖全国市场,还远销海外。”

体验区里,研学热潮持续升温。兰州市第十一中学八年级学生苗静宜与和政县育才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王盼盼,正围在拉坯机前专注创作。随着转盘匀速转动,她们的指尖轻探陶泥,在力度的精准调控间,陶泥逐渐隆起、延展,一个线条流畅的陶罐渐具雏形,陶泥流转的刹那,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悄然完成。

“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做陶器。新奇有趣的体验之外,更多的是对先民智慧的震撼。馆里陶器样式之丰富、花纹之精美,都令我惊叹。今天,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在脑海中活了过来。”王盼盼的感慨,正是基地“推进青少年文化素养提升”实践成果的生动印证——让青少年成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古老文明才能在青春力量中焕发生机。

古艺新火:守正创新点燃文旅引擎

当窑火燃起,泥土在烈焰中历经蜕变,开窑一刻,灰扑扑的土坯蜕变为坚硬璀璨的彩陶,五千年前的烧制场景得以重现。“我们不仅要保护文物,还要传承非遗技艺。”马黑麦说。基地坚持采集东乡本地红胶土,依古法配制矿物颜料,严格遵循“选土—淘洗—制坯—绘制—烧制”的完整流程,确保古老技艺不被时光湮没。

在陶艺教作坊内,年轻工艺师们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融合,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这些产品让彩陶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既实现了“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让文化遗产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的新引擎。

几千年前,先民在此制陶生息;如今,后代依然守护于此,让文明薪火代代相传。马黑麦说:“彩陶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通过这些陶器,我们能触摸到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基因——对美的追求、自然的敬畏和生活的热爱。‘十四五’规划的指引,更赋予我们信心,以文旅融合新路径弘扬这份文化瑰宝。”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