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全链条赋能 打造牛产业发展新格局
临夏县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全产业链理念重塑牛产业格局,通过强化政策支撑、注入科技动能、畅通市场渠道,打造出从良种培育、智慧养殖到精深加工、远销海外的完整产业闭环,一头牛,不仅富了一方百姓,更打开了通往全球市场的大门。
深秋时节,走进盛源养殖基地的现代化挤奶大厅,奶牛们已有序走上转盘挤奶机。从自动脱杯、仿生按摩到实时计量,全程自动化,八分钟就能完成一轮挤奶流程,既高效又省力。
甘肃燎原乳业集团盛源养殖基地设备管理员卜强强介绍说:“我们采用的是丹麦SAC72位转盘挤奶系统,奶牛挤奶的时候设备自动会检测乳房的健康和产奶量。现在厂里面能挤奶的有2200多头,一头高产奶牛一年能生产13吨奶。”
盛源养殖基地位于临夏县安家坡乡,总投资2亿元,占地300亩,奶牛存栏5100头,年产牛奶2万吨左右。是一座集良种繁育、标准化饲养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牧场。基地秉持“以牛为本”的理念,引进了丹麦的挤奶设备、意大利的TMR搅拌车和加拿大冻精技术,同时,通过精准饲喂系统按需搭配日粮,保障牛生鲜乳质量的同时,每天每头牛产奶量提高3到5公斤。
通过“企业+农户”的紧密合作,盛源基地不仅帮乡亲们提高了种粮收益,还为当地200多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32岁的张僧云是坡头乡塬堡村人,十年前就来到基地工作。如今,他家的玉米不愁卖,自己每月还有稳定收入,真正过上了“种有销路、干有收入、家有奔头”的新生活。张僧云说:“以前我们在这种地的时候玉米销路难,价格低。自从这个公司成立以后,我们家里面的玉米也有地方去了,公司过来收,亩产大概就是4到5吨,每吨是(收)500块钱左右,每亩地大概能挣2000到2500(元)左右。现在我的工资是每个月6000多元,工作也比较轻松,离家近。”
“我们公司是2014年开始从北塬镇和安家坡乡流转土地1.2万亩,年产青贮玉米5万吨左右,还从周边农户收购每年2万吨左右,带动3000多户农户增收。”养殖基地副总经理王俊宝告诉记者。
依托本地优质的奶源和丰富的牛羊肉资源,伊客拉穆食品有限公司深耕速冻食品领域,开发出牛肉、羊肉、鱼肉等5大系列100多个单品。仅肉牛一项,公司年消耗量就超过3000头。目前,企业年产值达1.05亿元,带动200多人就业,已成为临夏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的标杆企业。
临夏州伊客拉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易振辉对记者说:“11条生产线,年产能5万吨。我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升级,产品遍布国内市场,远销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
为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2020年,伊客拉穆集团孵化出智慧电商平台“伊客优选”,依托全国七大中转仓结合AI智能仓储系统,实现高效配送,保障产品从源头到消费者手中的品质。
伊客优选(甘肃)科技有限公司电商负责人马博向记者介绍道:“我们线上自营板块培养了12名主播,通过16个账号来进行线上的自主经营。我们有自己的分仓,可以通过这个优势映射到全国的各个地方,包括新疆,还有西藏地区。我们跨境电商板块就是依托现有的阿联酋、迪拜的这个分仓来进行搭建的,预计在下半年到明年的年中,我们会通过跨境电商来销售现有的所有的伊客拉穆的产品。”
今年,临夏县投入各类财政资金达1.78亿元,撬动民间资金6亿元,实施能繁母畜奖补、粮改饲等项目,完成玉米全贮3.15万亩;扶持惠发、伊客拉穆等企业升级加工设施,新增精深加工生产线5条;培育9家电商直播企业,新建国内外销售门店34家,注册5个商标品牌,11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和品牌打造,推动牛羊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了“一头牛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连通内外市场”的发展格局。
临夏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股股长马继仁说:“下一步,临夏县将继续加强产业协同与市场抗风险能力,提升良种化水平,推进精深加工与品牌培育,打造集牛羊肉精深分割、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延长产业链并增加产品附加值。”
从智能养殖、精深加工,再到跨境销售,围绕肉牛、奶牛的养殖、生产、加工、销售,当地农民群众享受到了产业升级,全链条发展带来的良好经济收益。政策引导,技术赋能,农户参与,三方合力,临夏县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让传统畜牧业焕发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也为临夏地区挖掘特色产业优势,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