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信任相托 我以“多一点”回应

来源: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15
字号:
收藏

月的风拂过广河县人民医院走廊的白墙,6面崭新的锦旗在神经内科、妇科、分娩中心、产科、中医康复科、老年医学科的办公区悄然悬挂。金线绣制的“医者仁心、护佑母婴”“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仅镌刻着患者的真诚谢意,更为医院深入践行“十个多一点”服务理念写下了温暖而生动的注脚。每一面锦旗背后,都藏着一个将口号化为本能、把平凡淬炼为感动的故事。

无声的印证:锦旗里的“十个多一点”

走进神经内科病房,护士马兰正俯身靠近一位眉头紧锁的患者家属。老人对复杂的脑部疾病和用药方案充满困惑与焦虑。马兰放慢语速,声音轻柔而清晰:“大叔,您别急,这个药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改善脑部供血,缓解您老伴头晕的症状。您看,就像给田里的小苗浇水一样,得一点点来……”她边说边留意着家属眼神的细微变化,用最贴近生活的比喻解释着专业术语。一遍,两遍……家属紧锁的眉头终于渐渐舒展开了。患者病愈出院后,家人送来一面写着“医德高尚”的锦旗,那背后,是医护人员无数次刻意放缓的语速、不厌其烦的解释和那份敏锐捕捉焦虑并予以抚慰的用心。信任,就在这“多一点”的耐心间隙里悄然生根、茁壮成长。

妇科诊室的锦旗,浸染着“多一点理解与关心”的温柔底色。这里,面对的多是女性难以言说的隐痛与顾虑。

“阿姨,您看这是腹腔镜手术的示意图,伤口小,恢复快……”57岁的马某手里攥着检查单,指尖微微发颤——绝经后一年多不规则出血,竟查出多发子宫肌瘤,血红蛋白只剩56g/L,苍白的脸像浸在雾里。

诊室里,妇科主任马玉芳握着患者的手,从输血纠正贫血的必要性,到腹腔镜与传统手术的利弊对比,连术后汤粥该怎么熬都细细叮嘱。“别怕,我们多操点心,您就少遭点罪。”这句朴素的承诺,驱散了患者心头的迷雾。

“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理解的眼神,往往比药物更能打开患者的心扉,让治疗事半功倍。”马玉芳说道。

“分娩中心的锦旗,裹着多一点安慰与鼓励的力量;产科的锦旗,带着多一点舒适与细致的用心;中医康复科的锦旗,凝聚着多一点帮助与宣讲的坚持;老年医学科的锦旗最暖人,融合了多一点微笑与包容的醇厚温情。”该院党政综合办主任马忠德告诉记者。面对记忆减退的老人,医护人员如同对待自家长辈,不厌其烦地重复叮嘱,亲昵地叫着“爷爷”“奶奶”。那份自然的亲昵,神奇地将“看病的焦虑”转化为“回家的亲切”。

“十个多一点”:医患间最美好的约定

走廊里,年轻医生翻看着手术记录:“多一点沟通、多一点预判、多一点温度……”这些写在墙上的“十个多一点”,此刻正从纸页里跳出来,在消毒水的气味里,长成春天般的生机。在广河县人民医院,这“十个多一点”,从来不是刻板冰冷的规则,而是医护人员内心向善向暖的本能流露:

它是护士推着治疗车匆匆路过病房时,不忘向里张望送上的一个自然微笑;是医生结束一天疲惫工作后,仍坚持多查阅一份病历的执着;是治疗时为缓解紧张特意调亮的一盏温暖廊灯;是患者病愈出院时,追到电梯口多叮咛的一句“回家记得按时吃药,有事随时打电话”;是把患者当家人的本能牵挂;更是“我以真心,换你信任”的无声默契。

“6面锦旗,6个科室,共同诠释着同一句话:我们多做一点,患者便多信一分;我们多暖一点,医患关系便更近一步。”马忠德表示,面对复杂病情,技术是基础,但让家属听得懂、放得下心,往往就在于我们愿意多花那几分钟、多说那几句话。今后,广河县医院仍会把“十个多一点”刻进日常,将不断创新以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十个多一点”暖心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广河县医院就诊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这一行动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凝聚力。医患之间最美好的境界,正是以信任相托与真心回应间的温暖共振。该院的“十个多一点”,恰如点点星火,不仅映照出医者仁心的本真,更在当下医疗环境中,为重建坚实而温暖的医患信任,提供了一条充满温度、可感可行的实践路径——你以信任相托,我以“多一点”的真心回应;你期待健康的希望,我用“多一点”的用心守护。这便是医患之间最美好的模样。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