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县:东乡族儿女迈向振兴

来源:民族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18
字号:
收藏

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之故里、聚居地,36万多东乡儿女于此繁衍生息,占全国东乡族人口的近一半。2013年2月3日,农历小年,冒着严寒,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乡县布楞沟村,看望慰问东乡族群众。东乡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今日之东乡,人和年丰,蒸蒸日上,在巩固脱贫成果基础上,步履铿锵,正在迈向乡村振兴。

初冬,轻雪悄落东乡,日出而气爽天清。记者乘车穿行在山间的锁南镇、龙泉镇、那勒寺镇、东塬乡、五家乡,山坡上不时有点点白色在闪动,是羊在悠然啃草……耳目所及,产业旺、教育兴、民族团结和睦,一派盛世景象。

产业兴旺,重在物质,重在当下。

在龙泉镇的山塬上,东羊牧业有限公司已成规模。记者看到羊得到自动喂料、可以自动饮水,羊舍自动卷帘控温、自动清粪。东乡县畜牧业中心高级畜牧师孟宪煜介绍,作为5个万只羊龙头企业之一,完成562只母羊品种改良,建有胚胎移植室、人工授精室、智能数控室等。

“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东乡县努力推进三产融合。携手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搭建“研究中心+技术团队+育种点+农户”模式,建成“东乡贡羊”杂交选育等良种繁育基地13家,良种化率达到79%。目前,万只规模养殖企业5家,千只以上合作社38家,2024年,全县饲养羊266万只。东乡籍群众在国内各地开办各类餐饮店5650多家,从业人员3.5万多人,年产值约40亿元。

东乡县在北京发布“东乡贡羊”“东乡手抓羊肉”“东乡美食”等甘味品牌,“东乡贡羊”荣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63.02亿元;“东乡洋芋”“河滩大红袍花椒”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东乡黑木耳”入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东乡县由卖原料、卖产品,转向卖品牌。

五家乡高原夏菜基地,410多座大棚整齐排列,西芹、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一年两茬种植。基地负责人刘伟说,基地占地850亩,4种蔬菜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东乡县建成运行马铃薯、食用菌、藜麦三大加工产业园,产品供应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回香斋生产的香肠、东鹭菌业公司生产的部分高原夏菇,均出口泰国。

教育发展,重在精神,重在未来。

东乡中学,坐落在达板镇,面向洮河,由西北师大附中托管。校长刘国材曾任西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他说,东乡中学在校生三千多名,其中东乡族、回族学生占92%,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文化强校、特色兴校、师资慧校,教师中有40多名硕士。学校获得省级民族团结模范集体。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得益于东乡县教育项目优先立项、教育资金优先拨付、教育困难优先解决。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基于此,东乡县推行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

立足当下谋发展,放眼未来种希望。东乡县正在推进锁南、达板、河滩、那勒寺等4个教育园区建设。

夯实乡村振兴之基,重在巩固脱贫成果,重在兜牢民生底线。

民生为大,民生为要,近年来东乡县财政支出的83%以上为民生支出。

达板镇圆梦社区,是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在居民马么麦的家,记者与其拉家常。他说,两个儿子在上海开拉面馆,他们老两口带着孙子生活,社区内就有幼儿园,接送孙子很方便,社区门口就是医院、菜市场,生活便利。

东乡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马俊先介绍,近年来,东乡县共搬迁5790户,县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

记者来到东乡县敬老院,看到窗明几净,食堂窗口上方挂着每天的食谱。在二层一间活动室内,4位老人正在开心地打牌。在一层的居室内,79岁的杨维山、77岁的马库力素木老两口笑容满面,说起在敬老院两年多的生活,直伸大拇指。他们居室的门口,张贴着管护职工、护理员的名字及联系电话号码。

民族团结和睦,重在心相通。

东乡族自称“萨尔塔”,原意为“经商”或“商品”,十三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以从中亚的撒马尔罕等地东迁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萨尔塔人为主体,融合了一部分回、汉、藏、蒙古等民族,逐渐形成东乡族。东乡族主要由军人、匠人、商人、传教者组成,距今有800年历史,聚居于东乡县,散居于甘肃的兰州市和广河、和政、临夏等县,以及新疆伊犁地区。

东乡县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在学校开展“石榴籽”系列教育。东乡儿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东乡县大地上民族团结一家亲,各民族共乐共荣。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