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从“共居”到“共富”的温情答卷 ——积石山县柳沟乡斜套村民族团结见闻

来源:民族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5
字号:
收藏


初秋的积石山县柳沟乡斜套村,黄草坪的绿意漫过山坡,清爽的风里带着草木清香;村内柏油路蜿蜒伸展,红顶民居错落有致,墙面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彩绘格外醒目。穿行在村子,村民们惬意地围坐在家门口拉家常,文化广场上孩子们一起嬉戏玩闹……各族群众一起劳作、互帮互助的和谐之景随处可见。这个聚居着保安、东乡、撒拉、回、汉等7个民族的村庄,361户、1805名村民以民族团结为纽带,在乡村振兴路上携手同行,把“多民族村”变成“幸福的家园”。

同心规划:让每个民族的声音都被听见

“村庄要怎么建,得听各族乡亲的心里话。”回忆起2021年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时的场景,斜套村党支部副书记石成秀记忆犹新。作为保安族聚居地之一,村上深知,规划既要符合乡村发展实际,更要承载各民族村民的期盼。编制前期,村“两委”班子带着规划草案,挨家挨户征求意见:担心传统民居风貌被破坏,希望拓宽产业路,增设养殖配套设施……每一条建议都被认真记录,最终融入规划蓝图。

这份凝聚民族智慧的规划,不仅明确了“以传统种养、生态观光为核心”的发展方向,还注重守护民族特色与民生需求。如今的斜套村,主干道硬化率100%,入户路直通村民家门口;黄草坪水厂清澈的自来水流入每一户家庭,120盏路灯照亮夜晚的村庄,5G信号覆盖全村各个角落。115户村民用上热风机,112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31户通了煤气,64%的清洁能源覆盖率让各族群众生活得更舒心。“现在柏油路干净整洁,夜晚路灯明亮,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打手电筒。”村民马占祥笑着说,这样的好日子,是各族乡亲一起商量、奋斗出来的。

携手兴业:让每个民族的腰包都鼓起来

“依托村上的基础母羊奖补政策,今年我又引进了湖羊,如今存栏200余只,年底收入还能再涨!”站在自家羊圈前,青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一奴眼里满是干劲。在斜套村,像韩一奴这样靠养殖增收的村民还有很多,这背后是村“两委”带领各族村民打造的“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该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为抓手,推动牛羊养殖、种植业、劳务输出、光伏发电协同发展。全村种植小麦695亩、玉米223亩、洋芋115亩、油菜895亩,还种了84.6亩中药材,村民妥正清的油菜地亩产达300公斤,仅这一项年收入就有2万多元;青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6户村民新增家庭养殖,全村牛存栏647头、羊存栏2047只,村民韩尕录家的50只羊,每年能带来3万多元收入。

文旅产业也成为增收新亮点。依托黄草坪夏季纳凉避暑的优势,村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了首家农家乐,年利润达8万元,村民王红霞在农家乐当服务员,每月工资2800元。村上还组织拉面、电焊、炒菜等技能培训8次,565名村民学到手艺后外出务工,村民马小明凭借电焊技术,在县城工地每月能挣6000多元。“不管是哪个民族的村民,只要想干事、肯奋斗,村上都会全力支持。”包村组长马胜龙说,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282元,2024年增至11645元,1363元的增长里藏着7个民族村民共同的汗水。

共治新风:让每个民族的心灵都相近

“抵制高额彩礼、反对封建迷信,大家要一起守着这个规矩!”在村文化广场的“村规民约”公示墙前,红白理事会成员、村民韩阿舍正给大伙讲解。这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村规民约,是村“两委”征求各族村民意见后制定的,写在了墙上,更落在了实处——村民李建军嫁女儿时,主动拒绝高额彩礼,只用简单的仪式完成婚礼,成为村里的“文明榜样”。

为让所有村民都能参与乡村治理,该村成立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民主协商议事会等。每月一次的线上线下村民知情大会,会用多种语言宣传惠农政策;村级事务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监督委员会里有各族村民,投诉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惠及各族乡亲。

文化活动拉近了村民的心。村里的2处文化广场和2个篮球场,时常举办篮球比赛、戏曲汇演,保安腰刀锻制技艺展示、花儿演唱、秧歌表演等轮番登场,大家围坐在一起,看节目、话家常。农家书屋里,孩子们一起看书、写作业;积分超市里,村民凭文明行为兑换生活用品,村民张秀兰因经常帮邻居照看孩子,攒了不少积分,换了米面油还分给邻居。“以前各民族村民来往不算多,现在一起参加活动、商量事,就像一家人一样亲。”村医何永俊说,他每次上门问诊,村民都会热情地留他吃饭,这让他心里暖暖的。

共享幸福:让每个民族的未来都有盼头

“血压有点高,一定要按时吃降压药,孩子的疫苗也不能耽误。”在村标准化卫生室里,何永俊正给老人马阿爷叮嘱健康注意事项。这间配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的卫生室,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村民小病小痛不用出村就能解决。

教育更让各族家庭看到了希望。斜套教学点自1937年设立以来,已服务村民88年,如今有一、二、三年级3个班级,35名学生在这里读书。校长妥文俊介绍,学校聚焦习惯养成与学业提升,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和马小龙是同桌,经常一起写作业,他还教我唱保安族的歌曲。”学生李雨桐说。

如今的斜套村,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壮大,2023年收入91.8万元,2024年达46.2万元,这些收入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各族村民都能受益。香港小母牛项目落地后,村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50户社员发展养殖,提供技术、销售等配套服务;村里还计划扩大乡村旅游规模,鼓励更多村民开办农家乐,让大家通过多渠道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夕阳的余晖洒在斜套村,炊烟袅袅升起,村民的欢声笑语回荡。这个团结和睦的村庄正以“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信念,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每一户庭院、每一个人的心里。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