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赋能焕新机 东乡美食掀热潮
品牌赋能焕新机 东乡美食掀热潮
——三大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带动东乡县餐饮业升级
日前,“东乡贡羊”“东乡手抓羊肉”“东乡美食”三大区域公用品牌在北京发布,新华网、央视网等20余家主流媒体现场见证,为东乡美食赋予了品质“身份证”和走向全国的“通行证”,标志着东乡县美食产业迈入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新阶段。为此,记者实地探访品牌发布带给餐饮行业的新变化和新活力。
11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兄弟联盟临夏店,店面的新招牌很亮眼,融合东乡族刺绣元素的品牌标识清晰醒目,与店内兼具民族风情和现代审美的装饰风格相得益彰。踏入店门,一股浓郁的羊肉香气扑面而来,服务员正忙着点餐传菜,二楼雅间内,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摆上餐桌……
“在品牌发布会上,现场展示了东乡全羊宴,拿到官方授予的品牌授权证书,这既是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东乡手抓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该店负责人马继雄手持授权证书,言语间难掩自豪。他介绍,品牌发布会结束后,门店第一时间启动全面焕新:从门头设计到店内软装,融入“东乡贡羊”“东乡手抓羊肉”的品牌元素;在食材采购、烹饪流程上更是严格对标品牌标准,确保每一份出品都符合正宗风味。
借助品牌发布的东风,门店成功参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秋大集,东乡手抓羊肉的独特口感赢得广泛认可,顺利对接上东乡手抓及相关产品的冷链发货项目。“前几天,一位河南客商一次性订购了近千只东乡贡羊。”马继雄笑着说。
“肉质滑嫩,不腥不膻、不肥不腻,东乡手抓羊肉果然名不虚传!”来自天水的游客撒文杰连连称赞。他告诉记者,在网上刷到‘东乡贡羊’的宣传视频后,趁着旅游特意打卡这口“正宗味道”。 马继雄坦言,如今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食客说“吃到了发源地的正宗东乡味”,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与发展的决心,未来要联合伙伴完善产业链,从养殖到技艺传承全方位发力,把这金字招牌做精做大。
午后,记者来到东乡县伊清源农庄,远远看到门头上三大品牌标识,现代设计与古典民族元素的融合,与农庄内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走进农庄,廊道里不时传来工作人员用对讲机沟通的声音,各包厢内座无虚席,餐桌上的东乡手抓羊肉色泽诱人,烤羊肉串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引得食客大快朵颐。
“这是我们东乡餐饮从业者第一次拿到官方认证的品牌授权,意义非凡!”农庄负责人马成武拿出编号为“00001”的东乡手抓品牌授权证书,展示这份荣誉。他表示,品牌发布前,“东乡手抓羊肉”虽在省内小有名气,但名气局限在西北区域。“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外地游客专门找上门来,一进门就说‘终于到原产地吃到正宗的东乡手抓羊肉了’,大家对东乡手抓羊肉的认可度高了太多。”
为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马成武严抓食材新鲜度、调料用量与卫生,主动收集食客意见,培训服务人员礼仪与应急技巧。“‘东乡贡羊’有千年的养殖技艺传承,我们不能辜负这份资源优势,要把它真正转化为品牌优势。”马成武说,农庄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从源头把控羊肉品质。
“希望‘东乡贡羊’‘东乡手抓羊肉’‘东乡美食’成为宣传东乡的新名片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门路,更成为带动东乡餐饮产业加速发展的新引擎,让东乡的好味道从独居一隅走向誉满全国。”谈及未来,马成武充满期待。
从兄弟联盟的冷链订单,到伊清源的客流日增,两家企业的变化是东乡美食产业升级的缩影。近年来,东乡县立足羊全产业与美食产业优势,通过政策奖补、培训就业、延链强链等举措,发挥联农带农富农效益,着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8.8万名群众深度参与羊全产业和美食产业,总产值达78.75亿元;羊饲养量达266万只,年出栏量153万只以上,在全国各地开办美食餐饮门店5600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