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暖冬民生答卷:“火旺”暖新居 “室温”映民心
积石山县自灾后恢复重建以来,当地以热源保障为核心,聚焦集中安置区与乡村民居,通过新建热源厂、推广清洁取暖、落实民生补贴等举措,为受灾群众筑起抵御严寒的“温暖防线”,让这个冬天充满民生温度。
寒冬时节,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城南社区热源厂内炉火正旺,58兆瓦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平稳运行,滚烫的热水通过4.55公里长的供热管网,源源不断输送至县城多个集中安置小区。在城南社区热源厂总控室,锅炉专工房金明紧盯监控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每隔1小时就带队去厂房巡查设备。他告诉记者:“我们从10月21日开始点火起炉,开始正常运行,实行三班倒。根据气温实时调节锅炉的负荷,保证供暖温度,保障锅炉的安全运行。”
作为灾后重建的重点民生工程,城南社区热源厂配备全套高效配套附属系统,供热面积达72.36万平方米,可保障近5100户居民、5所中小学及3家医院的冬季采暖需求。目前全县5家供热站煤炭储备充足,检修班组全天候值守,确保室内温度不低于23℃。
在吹麻滩镇林坪安置点小区,1000套新居沿坡而建,住户石秀英家的恒温仪显示室温达到了25℃。“10月21日开始烧暖气了,很热,温度25度至26度,小孩和我们两个老的都住得很舒服,”吹麻滩镇林坪安置点B区住户石秀英说道。该安置点还配套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和幼儿园,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同步建成投用。
刘集乡团结村的青瓦黄墙新居鳞次栉比,政府为每户安装两台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每台补贴500元,还能在用电高峰时段享受电价补贴。村民龚顺莲去年10月搬进三室新居,新房客厅里,热风机正稳定运转,厚实的保温墙加上清洁取暖设备,她彻底告别了过去烟熏火燎的日子。
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安置点B点村民龚顺莲说:“电暖器开了以后很热,比炉子好,烧炉子花的钱也和这个差不多,现在还干净,烧炉子担心孩子煤烟(一氧化碳)中毒,现在这个各方面都很好。”
团结村有集中安置户224户、原址重建68户、加固维修61户,如今全部通过“煤改电”实现温暖过冬,村两委还组建了取暖设备维修小队,24小时响应村民需求。
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包村干部崔月梅说道:“以前是烧的炉子,我们要每天去看,防止煤烟中毒,我们村干部们工作量大,对群众来说也麻烦。现在每个群众的家里安装了空气能的电热器,电价补贴也有、国家相应的补贴也有,也能有效预防煤烟中毒,各方面都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保障供暖不仅要“送得到”,更要“稳得住”。积石山县提前开展“冬病夏治”,完成全县5家供热站、5个换热站及70余项管网检修,并协调储备燃煤1.3万吨,确保供暖期能源充足。民政部门还为特殊困难家庭兜底保障,实现城乡供暖无死角。
积石山县农投公司运营总监、禹源益民供热公司副经理杨文宏告诉记者:“积石山县禹源益民供热公司目前煤炭储备已到位,完全能保障166天供暖期的用量需求。城西、城南、大河家三大热源厂正满负荷稳定运行,我们实时监控核心数据,检修班组24小时在岗巡检,确保供热不中断。针对灾后集中安置点,实现了集中供暖用户全覆盖,供暖正常的情况下确保室温在18℃以上。下一步,我们会大力排查管网隐患,快速处理突发问题,同时入户走访,全力保障供暖期稳定供热,让每一位热用户都能暖身更暖心。”
从热源厂的“炉火通红”到安置区的“暖意融融”,积石山县用有力的保障措施,筑牢了群众冬天的“温暖防线”。截至目前,全县6个楼房集中安置点均实现集中供暖,平房安置群众全部用上清洁取暖设备,在暖居中开启新生活,让“民生温度”真正匹配“供暖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