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乡:高原夏菜产销旺 大棚经济促增收
近年来,东乡县五家乡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高原夏菜基地建设,实现“一年两茬、一地双收”,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近日,记者走进五家乡设施农业高原夏菜基地,只见连片的蔬菜大棚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棚内,西芹翠绿挺拔,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车。
“今年,我们种植了411棚西芹,目前已销售过半,近半个月每天采摘16万斤,总销售额达200万元,预计这一茬大棚蔬菜总销售额450万元。随着第二茬辣椒和西红柿等25个品种的幼苗陆续栽种,基地年产值预计突破1000万元。”甘肃晟隆万泽高原夏菜基地负责人介绍说。
2023年以来,五家乡围绕“兴产业促增收”思路,投资1500多万元,在卡家、上庄、尹家3村建成塑料大棚和育苗棚,配套保鲜库和分拣车间等设施,大力发展高原夏菜设施农业。今年,新流转土地350亩,建设双层温室大棚200座、智慧连栋温室1座,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其中,智慧连栋温室项目建设面积3700平方米,投资998万元,建成后将成为我州最先进的智慧育苗温室,可实现全季节育苗及种植;双层温室大棚项目建设面积343亩,投资3200万元,建成后将弥补单层棚无法冬季种植的短板,进一步提高土地附加值。
“从土地流转到用工用水,全程为企业排忧解难。”五家乡乡长陈元信说。目前,全乡高原夏菜基地已流转土地850亩,建成大棚621座,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基地的规模化发展,为周边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下庄村村民马小红一边整理蔬菜一边说:“在这里打工,既能顾家,一个月还能挣3500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像她这样的务工群众,全乡已有200余人,人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
通过推广“一年两茬”种植模式,五家乡打破传统农业局限,2024年,大棚年产值超800万元。如今,第二茬辣椒、黄瓜等作物长势喜人,现代农业的“四季效益”日益凸显,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五家乡以“棚文章”做活“棚经济”,用小小的“菜篮子”托起群众致富梦,为沿川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