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教育难题 书写均衡新篇 ——广河县三甲集移民中学项目建设见闻
清晨的三甲集镇,塔吊林立,机器轰鸣。4月11日,记者来到广河县三甲集移民中学项目建设工地,看到工人们正为即将竣工的教学楼贴瓷砖。这座占地121亩的现代化校园,承载着该县4.5万群众的殷切期盼——孩子们“挤破头”上学、教室“超负荷”运转的日子,终于要成为历史了。
“以前,广河二中学生太多,后排孩子连黑板都看不清。”提起大班额问题,学生家长马尔萨直摇头。随着易地搬迁和新建小区人口激增,广河二中与三甲集中学初中部早已不堪重负,城乡教育差距如一条看不见的沟壑。
转机始于2023年10月,随着2.04亿元专项资金落地,推土机开进了荒草丛生的工地。42间明亮教室、2000个崭新学位、数栋功能各异的建筑群在图纸上渐次成型。最让家长们振奋的是,新校建成后,三甲集中学初中部将整体搬迁至此,腾挪出1200个高中学位。
工地上,工装沾满泥灰的项目负责人高进江指向正在粉刷的教学楼说:“封顶只是第一步,精细活还在后头!”此刻,210名工人分散在工地各个角落:实验楼里,工匠们仔细打磨水磨石地面;宿舍区,瓷砖墙裙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静静等待孩子们的欢笑声。为赶上8月交付的“硬指标”,施工队使出“连环招”——砌墙、铺管与装窗同步推进,不同工种像齿轮般精密咬合。该县教育局副局长马科礼几乎每周都来督战,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每个节点的完成时间。
站在即将完工的连廊下,马科礼算了一笔“教育账”:这所投资2.04亿元、建筑面积4.38万平方米的新校,不仅配备全县领先的实验室、图书楼,还首次在乡镇中学建设带看台的标准运动场。“以前农村娃羡慕城里学校有风雨操场,现在我们要让城里孩子反过来羡慕这里!”他笑着说。更深远的变化正在发生——当三甲集中学腾出的教室变身高中课堂,当周边行政村的孩子骑车10分钟就能抵达校园,当留守少年不再为挤不进县城中学发愁,这座移民中学悄然架起城乡教育资源流动的桥梁。正如墙体上那句醒目的标语:“建一所学校,开一扇未来之门”。
当9月的钟声敲响,推开三甲集移民中学的校门,扑面而来的是充满书墨气息的希望之风。这里的一砖一瓦,不仅砌出广河县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图景,也托起了无数家庭“家门口上好学”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