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持续探索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模式 唱响重建美好家园“铸牢主旋律”
近年来,临夏州紧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正确方向,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改进团员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抓手,以强化政治功能、彰显社会功能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紧扣灾后恢复重建重大目标任务,积极探索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工作的新途径、新思路和新内涵,推动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抓实“思想铸魂”,各族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入脑入心。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五个认同”为着力点和切入点,利用“我与国旗合个影”“民族团结一家亲”“家乡故事我来讲 红领巾飘扬心向党”“我与英烈时空对话”“先烈事迹伴我成长”“矢志艰苦奋斗 传承陇人品格”等主题团日、队日活动载体,借助青年之家等阵地,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临夏州青年讲师团”“临夏州红领巾巡讲团”等各族青少年宣讲队伍的作用,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共育团结花,临夏别样红”“民族团结进步”等主题宣讲活动,各族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增强了对县域各族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领。依托“共青团积石山县委员会”微信公众号等团属新媒体平台,通过开展网上主题团队课,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及时转载党的民族政策、各类民族团结图文信息,不断丰富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网络内容,全方位推进青少年“铸牢”宣传教育工作,使“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和“五个认同”深深植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
二是抓实“平台建设”,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形式更加多彩多元。建强青少年交流阵地,挂牌“童心港湾”“青联希望小屋”“七彩小屋”等团属阵地,为青少年搭建更多类型的沟通交流平台。丰富青少年交流形式,不断整合各类平台资源,举办“才聚积石山 同心筑未来”优秀人才茶话会、积石山县“永盛杯”职工男子篮球赛、“书香积石 不负韶华”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助力各民族青少年在交流交往中积累感情、增进认同,共同创造和分享美好生活。依托积石山县青年志愿者协会、“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情暖童心,伴爱成长”童心港湾、“七彩假期”暑期志愿服务、助力“职工迷你马拉松比赛”“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深刻感悟“三个离不开”的精神内涵,在交往交流中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
三是抓实“精准服务”,各族青少年成长成才前景更加广阔美好。常态化开展各族青少年“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春自护教育”“开学第一课”“法治宣传进校园”等主题宣传教育,夯实青少年群体的法治基础,护航各族青少年健康成长。在7所小学开展“情暖六一 与爱同行”爱心校服捐赠活动,大力营造关爱青少年友好氛围,受益青少年593人,受益资金达5.93万元。依托“希望工程”工作为载体,实施“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春蕾计划”“困难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学资助”等助学项目。通过关爱帮扶行动,使各族青少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关心关爱各族困难群众的正能量。
四是抓实“文化浸润”,各族青少年认同归属感不断强化。突出主题实践教育,组织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各族少年手拉手”等主题征文和手抄报展示活动,鼓励各族青少年学习民族文化知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坚持典型示范引领,积极挖掘在民族团结、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战线上表现优秀的各族青年典型,推选“青年五四奖章”“两红两优”“三优秀”等先进个人和先进组织,广泛宣讲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先进事迹,用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先进、争当楷模,以榜样促进各族青少年向上向善,争做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宣传者和践行者,在灾后恢复重建、共建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中凝聚起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强大合力,使民族团结之花在临夏大地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