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米拉尕黑

来源:州文广局 发布时间:2021-12-03
字号:
收藏

 

米拉尕黑(东乡语音译,“米拉”是小的意思,“尕黑”是哥哥的意思)是东乡族最著名的民间长诗,大约产生于明代,在东乡族民间口耳相传已有五百多年。米拉尕黑是东乡族民间故事。又名“月光宝镜”。流传于甘肃省东乡族地区。赵燕翼搜集整理。此外,在东乡族民间还有韵散相间的《米拉尕黑》诗体故事流传。古老的年代,一位英俊出色的猎手米拉尕黑,用箭射下一片月亮,得到一面月光宝镜,而镜中留有一位叫海迪亚的美女的身影。米拉尕黑得到智者的指引,找到了海迪亚,以宝镜作媒证和聘礼,约定第二年完婚。但就在他们准备举行婚礼时,战争发生了。米拉赵燕翼搜集整理。尕黑跨马出征,抵抗入侵的敌人,当米拉尕黑远征时,财主恶少马成龙请来魔鬼给海迪亚喝下迷魂汤。战后米拉尕黑赶回戈斧山,而海迪亚已失去记忆。米拉尕黑得到智者和风雪宝驹的帮助,在马成龙娶亲时救出海迪亚,并且用他们彼此相爱的往事和月光宝镜唤起海迪亚的记忆,一对经过重重魔劫的情人,在玛瑙海边举行了婚礼。 故事具有传奇性,情节曲折,生动感人。后有东乡族诗人汪玉良曾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叙事长诗《米拉尕黑》, 是东乡族民间文学中的优秀作品。这部长诗共五百多行,可说可唱,反映了东乡族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向往和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作为反映东乡族根谱的口传历史教科书,米拉尕黑还充分展示了东乡族民间文学和民间语言的朴素简洁之美,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米拉尕黑不仅在东乡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也有一席之地。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