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全力打造太子山旅游风情线“文旅+民族团结”融合示范样板
太子山旅游风情线起点位于康乐县景古镇坟湾村,途经康乐县、和政县、临夏县、积石山县四个县。近年来,临夏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挖掘“十有临夏”资源禀赋,依托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旅游景区优势资源,将太子山旅游风情线打造成为“文旅+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的特色致富路、绿色生态路、产业振兴路、和谐连心路、魅力旅游路,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全力打造“特色致富路”。长期以来,居住在太子山下的康乐县、临夏县、和政县、积石山县30多万各族群众,因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始终摆脱不了贫困的困扰,沿太子山麓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了州委、州政府最关心的事。为破解群众出行难问题,州上创新性提出建设“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黄金线路,总投资17.05亿元,线路全长286公里,南起康乐县莲花山、北至积石山县大河家,涵盖沿线康乐、和政、临夏、积石山4县28个乡镇78个行政村,连点成线,架起了汉、回、东乡、撒拉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出游交往南北通畅的新桥梁,有效改善沿线群众出行和旅游交通环境,为沿途沿线各族群众提供了良好便利的公路交通服务保障,成为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的特色致富路。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着眼点,全力打造“绿色生态路”。太子山旅游风情线是临夏州深度开发西南部山区秀美自然风光,挖掘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打造临夏州文化旅游新风景、新产业、新名片,建设国家级旅游风景道、国家“三区三州”乡村振兴示范风景道及太子山花儿风景道的重大旅游项目。太子山从东向西纵布着近50条峡谷,每条峡谷间河(溪)流潺潺,有洮河、大夏河等16条大河和200眼山泉,形成了二郎庙、药水峡、松鸣岩、关滩、大墩峡等20多处已开发的森林风景区,还有上百处景区藏在深山峡谷中。沿途美景和河州二十四关串点成线、串联成片,处处是景、步步是花,旅游服务设施齐备,就餐住宿便捷,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处的山水大观园,被誉为汉回藏旅游风情长廊上的“最美天路”。沿途各乡镇做足“生态+”文章,全力打造太子山旅游风情线,加快河州苑综合开发、槐树关东路沿线景观建设、云上河州大景区建设等文旅项目,塑造文化长廊、花海景观,打造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生态自驾游大通道,一到旅游旺季,这里游人如织,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以推进乡村振兴为关键点,全力打造“产业振兴路”。高标准制定《临夏州太子山大通道旅游总体规划》,沿途各县配套完善沿线旅游综合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建设了一批集农业种植、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村。围绕沿途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培育了一批森林小镇、森林康养基地、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等,打造林下经济、养生休闲、森林运动、观光游憩等多种创新性旅游产品。同时,依托太子山动植物资源、森林资源、古动物化石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建设了太子山野生动物园、植物园、科普基地等,开展科普研学、地质研究等研学旅游项目。利用森林、草原、石海、花卉、动物化石、花儿、砖雕、保安腰刀等多种元素,建设了一批集旅游商品设计、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创意旅游产品基地,引导旅游+文化、农牧、林草、科研、商贸等多产业深度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提高旅游的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可回头性。截至目前,太子山旅游风情线沿途国家级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8个、其他各类景点100余处、特色美食130家、非遗文化展示4家、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11家,景区及周边各族群众借助旅游风情线的“东风”,走上了旅游路、吃上了旅游饭。
以交往交流交融为切入点,全力打造“和谐连心路”。太子山旅游风情线是一条融合发展、各民族携手前行的拼搏奋进之路,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佳写照,是“看得见山、望得到水、留得住乡愁”的全景再现。把打造太子山风情线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特色村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为抓手,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业态和旅游目的地,培育壮大“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旅游品牌。沿线各乡镇通过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长廊、制作形象雕塑、绘制文化墙、建设同心文化广场、培育“民族团结百花园“、栽植“同心林”,开展媒体记者采风、青少年研学、民族团结进步形象代言人交流实践、党员干部体悟“十有临夏”主题党日、“石榴杯”书画摄影大赛等活动,举办中国花儿大会、非遗文化展演、民俗音乐节等节会,使太子山风情线成为宣传民族团结理念、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洗礼的有效载体,使创建工作成为提升旅游景区美誉度、打造品牌影响力、弘扬团结主旋律的有力推手,成为引领各族群众团结进步、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成为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最美“纽带”。
以文旅融合发展为落脚点,全力打造“魅力旅游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以太子山沿线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新浪山”文化为文脉,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农业、康养等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发展生态旅游、节会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采摘旅游、自驾旅游、养生旅游、民俗旅游等多业态旅游,太子山旅游风情线成为全方位领略临夏关隘历史文化、花儿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非遗文化、饮食文化及红色文化的最佳窗口。沿途景点星罗棋布,既有大禹导河积石的积石山,也有世界非遗传承保护基地莲花山、松鸣岩,明代所设的土门关等24关也分布在这一线,还有清代“河州八景”中的“积石神功”“露骨积雪”“松岩叠翠”三景涵盖其中。不仅可以欣赏到“双峡中分天际开,黄河拥雪排空来。奔流直下五千丈,怒涛终古轰春雷”的自然景观,亦可欣赏到“八千游女唱牡丹”的人文景观。以全国性和地方品牌赛事活动为引领,在太子山旅游风情线先后举办“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明临夏论坛”、首届大禹文化论坛、2023中国花儿大会暨“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第二届文化旅游节、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花儿·临夏’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中国山地自行车比赛(临夏站)”、“穿越太子山脉畅游花儿临夏”汽车露营集结赛暨自驾游、申报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美好中国·幸福旅程—畅游花儿临夏,共享美好生活”2023年“中国旅游日”临夏州分会场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全省和周边各族群众来临旅行,对外展示了我州的发展成就、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秀的民族文化、特色的河州美食、浓郁的民族风情,极大地提升了“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