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融媒评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容不得丝毫松懈
进入冬季后,我州受地形阻隔、气象、污染物扩散条件转差等不利因素影响,大气污染防治形势陡然收紧、趋于严峻,以精准举措筑牢防控防线,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冬季供暖期能源消耗增加,重型货车交通流量加大,叠加“四烧”等面源污染,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攀升。更关键的是,冬季不利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易形成累积加重的污染态势。这种“排放增加+扩散不利”的双重压力,让冬季成为全年PM2.5浓度最高、污染天气最集中的时段,若管控不力,不仅会抵消前期治理成果,更会直接影响群众的幸福感与安全感。因此,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绝非“季节性任务”,而是关乎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一役。
蓝天是共同的财富,守护是共同的责任。大气污染防治与每个人的健康、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更直接影响着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大局。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临夏的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责任,容不得丝毫松懈与半点马虎,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发力、久久为功。
筑牢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防线,各级政府部门需扛起“主导责任”,做好精准施策的“领航员”。大气污染防治是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格落实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举措,加强精准预测预警,针对性开展整治工作,及时消除不利因素。要紧盯企业排放、燃煤取暖、机动车尾气、建筑工地、餐饮单位等重点领域,深入做好控煤、除尘、减排、禁烧、联防联控五大行动和清洁取暖改造,持续推进“煤改电”“煤改气”项目,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安全过冬、清洁过冬。要真正做到管在平常、严在日常、抓在经常,采用多种科技手段,开展常态化巡查检查,严厉打击超标排放、非法售煤、违规焚烧等违法行为,形成“不敢污、不想污”的强大震慑。同时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曝光典型案例,让企业和群众明确行为边界,知晓违法成本,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守的生态环保共识。
筑牢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防线,企业单位需筑牢“主体责任”,当好绿色发展的“践行者”。企业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源头,也是治污减排的关键力量。各类企业要主动摒弃“重生产、轻环保”的短视思维,加快环保设施升级改造,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坚决杜绝偷排漏排行为。集中供热企业要定期进行锅炉检修维护,保障环保设施高效运行,严格执行超低排放标准 。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扬尘管控“六个百分之百”,做好清洁密闭,减少道路和施工扬尘污染。餐饮、汽修等行业要规范处置油烟、废气,主动使用清洁能源,筑牢污染防控“最后一公里”,在绿色转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筑牢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防线,广大群众需履行“社会责任”,做好文明生活的“参与者”。大气污染防治没有旁观者,广大群众要主动转变生活方式,节约用电,日常优先选择步行、公交、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自觉拒绝露天烧烤和焚烧秸秆、垃圾、枯枝落叶等行为,主动使用清洁煤炭和环保型煤,支持清洁取暖改造,不购买、不使用劣质散煤。同时要增强监督意识,发现污染行为主动举报,不做污染环境的“旁观者”,争当保护环境的“监督员”,以点滴行动汇聚治污合力,保护自身健康,扮靓生活底色。
大气污染防治非一日之功,冬季攻坚更需拿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从政府部门的精准施策到企业的责任担当,从干部的一线督导到群众的自觉行动,唯有各方同心同向,用铁腕治污守护蓝天白云,用久久为功筑牢生态屏障,才能破解冬季大气污染难题,让宜居临夏蓝天常在、空气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