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海宾:持续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篇文章
央广网兰州9月28日消息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雍海宾于日前举行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甘肃创新实践座谈会”上表示,作为黄河国家战略首倡之地,甘肃聚焦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生态功能定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奋力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已取得显著成效。
甘肃将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持续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篇文章,推动黄河国家战略深入实施。
原文如下:
作为黄河国家战略首倡之地,甘肃聚焦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生态功能定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奋力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方位推动黄河战略实施
体制机制方面,成立由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构建总体统筹、专责推进、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政策规划方面,先后出台《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及贯彻落实中央区域办一系列重要政策的任务清单,扎紧织密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政策体系。宣传引导方面,组织召开以“感恩奋进·黄河之滨会更美”为主题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6场,多次向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推送宣传信息,全方位展示我省工作亮点成效,引导形成全社会共抓黄河大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监测调度方面,制定《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监测调度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对标对表省委《决定》、省级《规划》以及相关《任务清单》确定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指标,加强数据监测、实地核查和定期调度,督促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二、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多举措推动流域转型发展
紧盯国家规划纲要、省级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以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陇东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区为重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生态保护方面,甘南“山水工程”全面完工,全州以不足黄河流域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20%的水资源,“黄河蓄水池”功能不断凸显。持续加强陇中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全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由2019年的67.7%提高到70.25%,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已连续9年达到Ⅱ类。引洮供水二期、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建成通水,黄河流域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实现清零。高质量发展方面,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有色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链产值均增长20%以上,兰石集团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7400万千瓦。庆阳大数据集群算力规模突破6.6万P,“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登上全国算力园区20强榜首。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468.8亿元,增速连续14个季度高于全国,其中黄河流域以1/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3/4的GDP,是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多方联动、互学互鉴,深层次推动区域务实合作
甘青、甘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开展联合调研,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甘青旅游大环线合作开发、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以及陇电入川等工程。甘青、甘宁、甘鲁党政代表团开展双向学习考察,合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联保和产业协作发展。我省与四川、宁夏、青海签订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与陕西、青海等省区共同推进渭河、湟水河等重点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第四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进一步深化沿黄省区间合作共识,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下一步,甘肃将持续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篇文章,推动黄河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一方面,持续抓好生态保护治理。加快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城市雨污合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排查整治,提升污染防治成效。大力开展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生态节水控水行动,加快白龙江引水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另一方面,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和数字赋能,加速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积极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特色优势产业,聚力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加快马家窑遗址、大地湾遗址等黄河文化史前遗址公园建设,推动金天观、伏羲庙、拉卜楞寺等古建筑保护,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魏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