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12月25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在积石山县举行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甘肃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韩树君,临夏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毛鸿博,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白育萍,临夏州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二级巡视员马中奇通报抗震救灾工作最新进展情况,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主持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新闻发言人 刘晓文
发布人
甘肃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 韩树君
临夏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毛鸿博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白育萍
临夏州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二级巡视员 马中奇
甘肃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韩树君: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李强总理亲赴灾区检查指导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省委、省政府迅速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省委书记胡昌升、省长任振鹤第一时间赶赴震区并坚守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我省分别紧急启动地震应急响应和救灾应急响应。中央部委精心指导、全力支持,全省上下紧急动员、抢险救灾,各方救援队伍星夜兼程、千里驰援;有关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致电慰问,给予资金和物资援助;国内外慈善组织、爱心人士纷纷募捐,支援灾区;灾区各级党组织带领干部群众奋起自救。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高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全力组织调运救灾物资。此次地震时值寒冬,针对震区海拔高、气温低的实际,我们始终把组织救灾物资调运和受灾群众安置救助作为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紧急调运中央和省级救灾物资运往灾区,对接社会面捐赠物资,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截至12月24日,震区共接收到中央和省级调运物资13.98万件,接收到社会和个人捐赠物资350.17万件。同时,立即多渠道组织活动板房货源,对运输线路和卸载地点进行优化,并将运力提升到600台,确保活动板房尽快安全运抵灾区,安装到位。
二是强化捐赠款物监督管理。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为了给社会各界奉献爱心铺设通畅渠道,规范救灾捐赠程序,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开设省级捐赠资金国库帐号,并成立接收捐赠工作专班,对省级款项和物资进行统一接收、管理、调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4日,接收社会各界捐款和中央部委下拨资金共计185931.68万元,其中社会各类捐款116593.34万元,中央和国家部委下拨资金69338.34万元。
三是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组织指导积石山县重点乡镇和县城的商场、超市、商店、餐饮店、农贸市场、电商快递物流点应开尽开、恢复营业。目前,县城90%开门营业,乡镇50%以上开门营业。除大河家镇外,积石山县城及其他乡镇经营主体复工率达80.9%,市场供应有保障,流通渠道畅通,满足群众生活消费需求。积石山县因地震受损的工业企业中,已有6户恢复生产。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一校一策”的原则,积极组织返校复课和线上教学,今天,积石山县所有学校已全面复课。
四是全力开展灾害评估工作。省减灾委办公室牵头的地震灾害损失核查评估工作已于22日起启动,预计12月30日结束。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28名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已陆续到达灾区开展评估指导工作,评估结果将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等工作提供科学严谨的决策依据。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强总理检查指导救灾工作时的讲话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部署要求,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一是加快推进板房搭建。坚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配强工作力量,明确专人负责,全力以赴、昼夜施工,按照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全面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同步配套饮水、用电、厕所、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尽快实现全面入住。二是竭尽全力救治伤员。要集中精干力量,穷尽一切办法救治伤员,尽最大努力抢救生命、减少伤残,让他们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三是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持续强化市场稳价保供,加快各类经营主体复工复产,及时解决经营困难问题,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要全面运用好、落实好受灾群众救助政策,确保受灾群众得到救助。四是全面精准做好核灾查灾工作。把摸清灾情底数作为当前基础工作,全面准确、实事求是排查灾情,精细化做好捐赠物资接收发放工作,进一步完善发放程序和规则,加强监督管理,强化需求对接,及时高效、科学规范管理发放物资,确保救灾物资发挥最大效益。
记者问答
人民日报记者:目前对受灾群众的安置已经从应急性临时安置转为固定性过渡安置。请问临夏州板房搭建的总体目标考虑和部署情况?怎么根据受灾情况做到集中搭建和分散搭建相结合?目前进展如何?
临夏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毛鸿博:
地震发生后,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统筹各方力量,立即启动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一方面迅速调集发放安装帐篷、火炉、被褥、棉衣等作为临时安置措施;另一方面,同步启动固定性过渡安置,搭建活动板房。为确保工作更加精准,甘肃省住建厅从全省组织了600多名专家,对大河家镇、刘集乡、石塬镇、柳沟乡、吹麻滩镇5个重点受灾乡镇所有住户开展住房应急评估,目前评估工作已经完成。根据评估结果,我们按照一户一间的标准,计划搭建15000间活动板房进行安置。
在搭建过程中,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协调指导,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统筹调度,省内各市州、厅局、企业火速驰援。目前,确认能调集到位的活动板房12000间,其余的正在筹集中。省交通厅调度600辆大型运输车辆,24小时不间断将板房运往灾区。
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协调中建集团、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家国企,州抗震救灾指挥部调集州内7县市建设力量,共计3800多人、1000多台机械设备投入搭建。
由于震区地形环境各异,大部分群众有养殖习惯,为方便群众养殖,我们充分考虑,结合地形、交通条件,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搭建活动板房。共规划20间以上的集中安置点177处。截至12月25日早上7:00,已运抵活动板房8793间,完成安装8096间,其余正在紧张运输和施工当中。按照指挥部要做实板房安置工作的要求,我们在集中安置点同步配建厕所,在板房内配备床铺、被褥、火炉、电暖器、一氧化碳报警器等物品。同时,在集中安置点还配备警务、医务等相关工作人员,服务受灾群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安排,全力以赴、昼夜施工,确保按时高效完成建设任务,让受灾群众在温暖的活动板房内迎接新年到来。
新华社记者:近日,中组部印发通知,要求受灾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请问临夏州采取了哪些特殊措施,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动员、组织党员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主动担当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临夏州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二级巡视员马中奇:
地震发生后,临夏州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集结下沉救灾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抗震救灾一线挑重担、打头阵、作贡献,发动组织广大群众,全力以赴打好这场硬仗。
一是选派党员干部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迅速行动,19日凌晨即抽调55名州直单位干部,组建17个工作组,由1名地级干部担任领队、1名州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责任领导,下沉包抓17个乡镇,与乡村救援力量混合编组投入抗震救灾工作。20日又从州直单位抽调427名干部,包抓145个村和4个集中安置点。选派州县8名县级干部兼任8个重点乡镇党委第一书记,145名到村的州直单位县级干部兼任145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统筹负责抗震救灾工作。目前,州县两级2657名党员干部昼夜坚守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58个,全面开展群众困难需求摸排、救灾物资转运分发、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落实临夏州“党群零距离”网格化“1+N”工作机制,启动“平急结合”应急处置机制,3190名网格员就地转化为救灾队员,迅速摸排被困人员、房屋损毁情况,第一时间组织转移群众。及时下发《通知》,动员全州各级党组织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一线救灾工作。州县交通、电力、电信、移动等行业党组织,组织力量连夜到受灾较重的乡镇,抢修损毁基础设施,保证交通、电力、通讯通畅。全县495个基层党组织、4000余名党员和驻村干部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在重点村和群众安置点组建党员突击队317个,全力做好物资配送、帐篷搭建、板房建设等重点工作,让党旗在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三是压实下沉干部工作责任。建立下沉干部联村联户责任落实机制,明确转移安置、隐患排查、情绪疏导、物资调配、卫生整治等工作职责,形成州县乡村四级干部分工协作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压紧靠实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主体责任,增强担当精神,厚植为民情怀,带领受灾群众一起奋起抗灾、重建美好家园。州县党委组织部门全员上阵参与救灾,现场了解掌握一线干部具体表现,作为评价考核和发现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州县纪委监委、组织部门强化工作督导,推动下沉干部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职尽责。
四是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助。在全县145个村成立了由村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参与物资搬运、垃圾清理、邻里帮扶等工作。下发倡议书,指导基层党组织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受灾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和相互攀比心理,努力营造“靠全国全省渡过难关、靠自己双手重建家园”的良好氛围,自力更生开展灾后生产自救。注重把重建家园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有序推进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甘肃日报记者:目前伤员救治情况如何?在保障灾区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药品能否满足需要?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白育萍:
地震发生后,省卫生健康委按照伤员救治“四集中”原则,迅速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转运救治。国家调派了北京协和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26名医疗专家支援我省,省级调派173名专家开展伤员救治。这些专家与州、县医疗人员混合编组,对伤员伤情共同研判,分类制定救治措施,轻症伤员就近转至乡镇卫生院和野外流动医院,中度以上伤员经现场处置后转至州、县医疗机构,将所有危重症和绝大部分重症伤员转至省级医院救治,危重症伤员由专家团队制定“一人一策”治疗方案,每天进行多学科联合查房和病情分析研判,根据伤员伤情邀请国家级医疗专家会诊,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到医疗救治工作科学规范,及时有效。截至目前,共有529名伤员好转出院,住院伤员从426人降为现在的255人,危重伤员从42人降为12人,医疗救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我们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受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一是调度指挥积石山县所有医疗机构立即恢复正常诊疗,在受损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搭建19个临时医疗服务点和1个野外流动医院,保障灾区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二是统筹调度465名县乡医务人员在灾民临时安置点设立193个医疗服务点,方便受灾群众就近就医。三是组建25个巡回诊疗队,开展巡回医疗、药品发放、健康宣传等。通过多种措施,形成相互补充、共同支撑的灾区医疗服务网络。
在保障用药方面,通过统一调配、接受捐赠等方式,目前,已向群众发放感冒、腹泻、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类药品59.9万盒。灾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储备充足,群众若有健康问题,可就近到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点就诊后规范用药。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灾后救援安排部署,继续做好伤员医疗救治,强化受灾群众心理疏导,保障正常医疗需求,加强灾后卫生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