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结对关爱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家庭和安置帮教对象行动实施方案

来源:临夏州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6-06
字号:
收藏

中共临夏州委办公室

临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临夏州结对关爱孤儿、困难重度

残疾人、特困家庭和安置帮教对象

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州委各部门,州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省属在临各单位:

《临夏州结对关爱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家庭和安置帮教对象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州委、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临夏州委办公室

                                                                                                                                                              临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31日


临夏州结对关爱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

家庭和安置帮教对象行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作,根据《甘肃省结对关爱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行动实施方案》(甘办字〔2023〕31号)要求,在全州开展结对关爱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家庭和安置帮教对象行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组织全州各级党员干部与孤儿结对、当“爱心爸妈”,各级干部与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家庭或安置帮教对象结对、当“爱心家人”。通过与特殊困难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让特殊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的正能量,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关爱服务更到位、人民群众更满意。

二、关爱对象

(一)孤儿。全州社会散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机构养育的非精神和智力类残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二)困难重度残疾人。全州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且不在机构接受治疗和服务的一级、二级残疾人。

(三)特困家庭。全州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家庭。

(四)安置帮教对象。全州在册安置帮教对象中有重大疾病、残疾、生活困难人员和“三无人员”(无亲可投、无家可回、无业可就人员)等。

三、关爱内容

(一)联系交流。利用传统节日、双休日等,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书信等方式,与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人员或其监护人以及帮教对象开展常态化沟通交流,了解日常生活、健康和安全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走访探视。到与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人员或其监护人以及帮教对象所在机构或家庭,与其或其监护人面对面交流谈心,看身心状况是否良好,问生活有无困难,察居住环境有无火灾、触电、溺水、烫伤、煤烟煤气中毒等安全隐患,倾心倾力纾困解难、消除隐患。提醒监护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结合实际,为其赠送基本生活用品。

(三)落实政策。广泛宣传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人员及帮教对象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康复、教育保障、就业扶持、住房保障、权益维护等政策,对照保障政策和责任清单(见附件),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对符合条件但未享受的,协调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及时落实到位。

四、工作标准

开展结对关爱行动,以人文关怀、精神关爱为主,不用公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通过感情联络、走访探视、纾困解难、落实政策,做到精神有人关爱、心灵有人抚慰、困难有人帮助、权益有人维护。结对干部每年与关爱对象联系交流不少于4次,到关爱对象家庭或所在机构实地走访探视不少于2次。每次联系交流和走访探视后,结对干部根据关爱对象类别,通过结对关爱微信小程序分别填写《“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工作记录表》(见附件3、4、5、6)。

五、结对要求

(一)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结对关爱行动与现有乡村振兴帮扶机制相衔接,在现有乡村振兴帮扶框架内增加结对关爱内容,不另搞一套,不另行确定帮扶村。继续坚持州级领导联系县、联系村不变,实现州级领导联系帮扶县全覆盖。继续坚持州直组长单位统筹协调制度,保持州直组长单位与帮扶县帮扶关系总体稳定,牵头负责成员单位与帮扶县的沟通衔接、联络服务等工作。有乡村振兴帮扶任务的单位,到所联系村开展结对关爱工作;没有省、州级乡村振兴帮扶单位的村(社区)和省、州级结对关爱剩余的对象,由县市党委、政府负责,统筹安排县、乡两级干部完成结对任务。督促落实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家庭和安置帮教对象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政策,切实兜住民生底线,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二)坚持城乡一体推进,做到分层分类结对。结对关爱行动坚持城乡统筹,州县乡三级联动、分类结对、一体推进。城市关爱对象原则上县市、乡(镇、街道)干部结对,各县农村关爱对象由省州县乡四级干部结对。州民政局根据省级反馈的结对干部名单,指导帮扶所在的县市具体确定“一对一”的关爱对象和结对干部;州级民政部门、残联组织向州级帮扶单位反馈帮扶村结对对象基本信息,由帮扶单位统筹安排科级及以上干部,与帮扶村所在的对象具体确定“一对一”的关爱关系;州、县市司法行政部门与帮教对象具体确定“一对一”的关爱关系;县级民政部门、残联组织统筹安排乡镇(街道)、儿童福利机构力量,具体与除省州已结对对象外的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确定“一对一”的关爱关系,做到应结尽结。建立结对关系后,各单位组织填写《“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联系卡》(见附件2),州、县市民政部门、残联组织、司法行政部门分别汇总,统筹录入信息系统。

(三)严格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对关爱行动实行属地管理,县市、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主体责任,民政部门、残联组织、司法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结对关爱行动动态调整机制,结对干部出现岗位调整等情况时,在保持结对关系总体稳定的情况下,由所在单位根据结对干部和关爱对象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整补充。结对干部退休离岗后仍然愿意参与结对关爱行动的,应当予以支持,并由原单位统一管理。关爱对象情况发生变化的,由县市民政部门、残联组织、司法行政部门商结对干部所在单位进行调整。结对干部或关爱对象变更调整后,由民政部门、残联组织、司法行政部门商结对干部所在单位及时更新系统数据和联系卡信息。

(四)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充分遵守公序良俗。结对关爱行动坚持从关爱对象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家庭及其监护人和安置帮教对象的意愿,尊重风俗习惯,保护关爱对象个人隐私和身心健康。女性孤儿原则上由女性干部结对;女性干部不足时,应安排年龄相差40周岁以上的男性干部结对。

(五)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广泛汇聚工作合力。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慈善组织、商会协会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优势,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结对关爱行动,形成全社会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众的良好氛围。相关工作具体由民政部门、残联组织、司法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沟通衔接。

六、结对方式

(一)根据省上安排,与临夏州对象结对的省级领导干部与州内孤儿“一对一”结对,省直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干部与所帮扶县或帮扶村的孤儿“一对一”结对。

(二)州级领导干部与所在帮扶县(乡、村)或所在帮扶县福利机构的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或特困家庭“一对一”结对。

(三)州委各部门、州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和州属国有企业和省属在临单位的科级及以上干部与各自乡村振兴帮扶村的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或特困家庭“一对一”结对,剩余对象由县直帮扶单位结对。

(四)各级各部门驻村帮扶干部与所在帮扶村内的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或特困家庭“一对一”结对。

(五)州、县市司法干部与安置帮教对象“一对一”结对。

(六)各县市参照本方案并结合实际,安排科级及以上干部与辖区内的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或特困家庭(不包含省州已结对对象)“一对一”结对;人员不足时,从科级以下党员干部中择优补充。

(七)一户中同时有多名关爱对象的,原则上安排1名职务较高的领导干部结对。

(八)关爱对象户籍地与州内常住地不一致的,由常住地干部结对。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州委、州政府有关领导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临夏州结对关爱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州民政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从州民政局、州残联、州司法局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负责具体工作。各县市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县市结对关爱工作。

(二)压实工作责任。州、县市民政部门负责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特困家庭救助供养等工作,指导涉及孤儿、特困家庭《“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工作记录表》填报和解释;残联组织负责重度残疾人精准办证、康复服务工作,指导涉及困难重度残疾人《“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工作记录表》的填报和解释;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安置帮教对象的关爱和结对对象法律援助工作,指导涉及安置帮教对象《“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工作记录表》的填报和解释;教育部门负责适龄孤儿、困难重度残疾儿童和特困家庭适龄儿童控辍保学及教育救助工作;公安部门负责落户、亲属失联查寻工作;人社部门负责就业救助,做好孤儿成年后的就业扶持工作,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就业创业;住建部门负责住房保障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指导相关医疗机构做好医疗康复工作;医保部门负责按规定做好医疗救助等工作。州纪委监委机关、州委组织部、州总工会、团州委、州妇联、州慈善总会、州工商联、州红十字会等领导小组其他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共同推进结对关爱工作。

(三)规范信息管理。充分运用甘肃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结对关爱行动”模块,做好结对关爱行动开展情况的记录、统计、分析等工作。州乡村振兴局负责指导,州民政局、州残联负责结对关爱行动信息系统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各级要摸清底数、建立台账,科学合理搭配结对干部和关爱对象,分级做好相关工作。涉及州本级的信息数据,由州民政、残联协调录入、管理和动态调整,县级信息数据由县级民政部门、残联组织协调录入、管理和动态调整,结对干部所在单位主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四)加强督查指导。州、县市民政部门、残联组织、司法行政部门要负责做好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象动态调整等工作,组织协调同级乡村振兴帮扶组长单位和归口管理牵头单位,对结对关爱行动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建立通报制度。要成立工作指导组,从州民政局、州残联、州司法局抽调人员,分组赴各县市开展政策解读、工作指导等工作。要依托结对关爱行动信息系统,加强对关爱行动的动态监测,对未按规定要求开展工作、未完成工作任务的结对干部,及时提醒、督促落实。结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由派出单位负责,同时接受关爱对象所在地民政部门、残联组织、司法行政部门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监督。

(五)广泛深入宣传。州直相关单位和各县市要加大对结对关爱行动的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宣传报道结对关爱行动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推广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对结对关爱行动中表现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个人和社会力量,每年以临夏州结对关爱行动领导小组名义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表扬。

附件:

1.临夏州结对关爱行动领导小组.doc

2.“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联系卡(略)

3.“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工作记录表(孤儿)(略)

4.“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工作记录表(困难重度残疾人)(略)

5.“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工作记录表(特困家庭)(略)

6.“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工作记录表(安置帮教对象)(略)

7.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和责任清单.doc

8.困难重度残疾人保障政策和责任清单.doc

9.特困家庭保障政策和责任清单.doc

图文解读:临夏州开展结对关爱行动怎么干?一图读懂!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