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绽芳华 基层沃土写担当——临夏州“三支一扶”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来源:临夏州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5-04-10
字号:
收藏

自实施第四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以来,我州通过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的闭环机制,让青春智慧在基层治理、医疗卫生、教育帮扶等领域结出累累硕果,为全州和美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如今,在广阔的临夏大地,一支由2848名高校毕业生组成的青春队伍正以躬耕之姿书写乡村振兴答卷。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无限希望的土地,也正因青春力量的浇灌焕发出新的生机。

精准滴灌育新苗 铸魂提能助振兴

每年九月,满载专业技能的“三支一扶”新生力量如源头活水般注入我州各乡镇。州人社局创新构建“岗前淬火+实战练兵”培育体系,通过政治理论筑基、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实训等8大主题培训,让初出茅庐的学子快速蜕变为“懂政策、会方言、知农事”的基层多面手。

2022年,马萍作为一名“三支一扶”工作者扎根积石山县胡林家乡,投身基层医疗、农业服务。2023年地震突袭,她无畏逆行,与同事组建应急分队深入失联村落,日夜摸排高关村200余户受损房屋,精准统计全乡灾情;徒步运送物资,累计发放帐篷、食品等30万件,组织群众自救互救。灾后恢复重建中,她驻守毛家安置点,开展安全宣传、心理疏导,协调完成252亩安置点征地;2024年协同推进全乡医保参保率100%,精准发放惠农奖补资金1441.3万元。从救灾到重建,从数据员到“跑腿员”,她以“零距离”服务赢得信任,用青春践行“三支一扶”的初心使命。“灾难面前,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冲锋的方向”,马萍的话语朴素却坚定。扎根基层两年来,她以行动诠释“微光虽小,亦暖万家”。

2024年9月,21岁的马宗龙作为“三支一扶”志愿者扎根广河县阿力麻土乡。从党政办“新手”起步,他严抓文件传递“零延误”,撰写简报记录乡情;作为搬迁项目专班成员,入户动员群众并讲透搬迁政策,以“亲情算法”化解疑虑。同年参加省级培训获评“优秀学员”,汲取乡村振兴工作经验。2025年转岗劳务工作后,组织“春风行动”招聘会,对接技能培训,激发群众就业热情。两年间,他用乡音传递政策,以脚步丈量民情,成为我州2848名基层服务青年的缩影。“基层需要俯身倾听,更需抬头引路”,马宗龙在陇原大地上践行着“三支一扶”的青春誓言。

成长赛道显活力 严管厚爱促成才

我州创新建立“双考双评”激励机制,将日常考核与年度评价、服务实绩与群众口碑深度融合,让优秀人才在基层治理大熔炉中脱颖而出。

中共党员宗国菊扎根临夏市东区街道五载,以“党建+服务”双线攻坚,牵头完成8个社区党支部精准换届,创新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激活组织活力;高效处理政务,年均起草文件30余份,首创“四象限”工作法提效基层治理;结对帮扶重度残疾人,协调助其就业脱贫。从人口普查“数据员”到群众“贴心人”,她以“零差错”标准获评“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服务期满后,她毅然留在基层:“这里让我触摸到共产党员的根。”步履不停,她在楼宇巷陌间续写新时代青年的赤诚答卷。

这样的成长故事并非个例。州人社局通过“成长档案”动态追踪每位“三支一扶”人员的职业轨迹:建立激励机制,采取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单位评价与实绩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按比例评出优秀,真正把“三支一扶”工作同基层干部培养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将服务期间表现优秀的“三支一扶”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给他们压担子,不断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力激发其内在潜能,得到服务单位及上级部门的认可,形成“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良性循环。

人才活水润乡村 青春建功正当时

随着2848名青年人才在基层扎根,我州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按下“快进键”。

954名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200余家合作社,攻克种植养殖技术难题26项;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计划”,培育“头雁”151人,培训高素质农民7720人;稳步推进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讲座、会诊等,累计引进推广马铃薯、百合、草莓等254个新品种,成立马铃薯、牛、羊等产业工作组,解决各类技术瓶颈问题37项;评审乡土人才2.1万名,组建10个专家服务团队,指导服务特色产业发展……一组组跃动的数据,印证着这支青春队伍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的硬核担当。

更令人欣喜的是,基层服务的“造血”功能日益凸显。我州将“三支一扶”计划与本土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在医疗领域,支医人员通过“师带徒”为乡镇卫生院培养技术骨干;在教育战线,支教教师组建“青年教师成长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农业一线,支农专家牵头成立“田间学校”,手把手传授现代农业技术。

为确保“三支一扶”计划行稳致远,我州构建起“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从岗前培训的“第一堂课”到服务期满的“最后一公里”,每个环节都浸润着政策温度。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