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为了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方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交和接收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以下简称《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有关规定,编制本指南。
一、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及范围
州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包括州政府及州政府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部门管理机构(以下统称为州级行政机关)。州政府信息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除以下信息外,其余政府信息应当公开:
(一)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
(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
(四)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但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除外;
(五)州级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信息,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信息;
(六)州级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讨论记录、过程稿、磋商信函、请示报告等过程性信息以及行政执法案卷信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该公开的从其规定)。
二、信息公开的主体及方式
(一)主动公开
州政府及州政府办公室负责向社会主动公开州政府及州政府办公室制发的非涉密类政府信息。主要包括:
1.州政府“临州府发”、“临州府函”和州政府办公室“临州办发”、“临州办函”文件中宜于主动公开的文件。
2.政府工作报告、重大决策、重大工作部署及相关政策解读情况。
3.非涉密的州政府重大活动。
4.非涉密的领导活动、讲话。
5.非涉密的州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内容。
6.州政府人事任免。
7.非涉密的州政府重大督办事项。
8.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信息。
9.州政府及其工作机构的领导人员简历、职务、分管工作、机构职责等信息。
公开形式:
1.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网址:http://www.linxia.gov.cn)、微信公众号“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开政府信息。
2.《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报》刊发。
3.州档案局查阅。
4.其他方式。
通过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公开政府信息。
州政府授权州政府部分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部门管理机构负责主动公开以下政府信息:
1.州发改委负责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2.州财政局负责发布州级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3.州生态环境局负责发布环境质量公报;
4.州统计局负责发布统计公报;
5.州司法局负责发布州政府规章;
6.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公开的州政府的其他信息。
州政府各组成部门按职能主动公开以下政府信息:
1.自然、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非涉密情况;(责任单位:州政府各部门)
2.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和处理情况;(责任单位:州应急管理局、州自然资源局、州卫健委、州公安局、州地震局、州农业农村局等部门)
3.国土空间规划及执行情况;(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局)
4.土地征收批准文件;(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局)
5.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公开招投标及工程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代建办等部门)
6.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单位:州招商局)
7.资源开发方面的规划、招投标资格及实施过程和结果;(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局、州水务局、州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
8.乡村振兴、优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州乡村振兴局、州民政局、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州人社局、州卫健委、州医保局、州残联等部门)
9.公益事业的投资、建设和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州民政局)
10.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采购方式、采购结果;(责任单位:州财政局)
11.政府基金(专项资金)的安排,支持项目的条件、标准、申请程序、批准结果、使用和监督情况;(责任单位:州政府各部门)
12.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及其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责任单位:州审计局)
13.办理行政许可和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及办理结果;(责任单位:具有行政许可和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的部门)
14.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依据、条件、程序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责任单位:具有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的部门)
15.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的目录、标准、依据;(责任单位:州发改委)
16.政府定价目录或指导价目录的调整;(责任单位:州发改委)
17.公务员招考的职位、名额、报考条件等事项以及录用结果;
18.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及录取情况;(责任单位:州教育局)
19.本机关的管理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领导成员及分工情况;(责任单位:州政府各部门)
20.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公开时限:州政府各组成部门应当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调整更新,明确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并通过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各部门网站、信息公告栏、电子屏幕、报刊、广播、电视、政务新媒体以及其他便于公众及时获取政府信息的载体公开信息。以上信息的公开时限为自信息产生或变更后的20个工作日内。
(二)依申请公开
除上述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其中,公众向州政府及州政府办公室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按以下方式办理。
1.受理机构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受理公众向州政府及州政府办公室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08:30-12:00,下午14:30-18:00(法定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咨询电话:0930-6221011
传 真:0930-6241969
通讯地址:临夏市红园路8号
邮政编码:731100
2.申请方式
向州政府及州政府办公室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申请人,应当填写《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表》可以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信息公开”栏目下“依申请公开”子栏目下载,复制有效。填写书面《申请表》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机构代为填写。州政府和州政府办公室不直接受理通过电话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但申请人可通过电话咨询申请程序。
申请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真实载明下列内容:
(1)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明、联系方式;
(2)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名称、文号或者便于受理机构查询的其他特征性描述;
(3)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包括获取信息的方式、途径。
个人提出申请时,应当同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申请时,应当同时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复印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3.申请渠道
(1)信函申请。申请人通过信函方式提出申请的,应当在信封的显著位置标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将申请邮寄至受理机构。
(2)当面申请。州政府办公室负责接收当面申请。
(3)互联网申请。申请人可通过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信息公开”栏目下“依申请公开”子栏目,直接填写并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4.申请处理
受理机构收到申请后,将进行登记和审核。经审核申请的内容描述不明确,或者未按要求提供相应身份证明的,受理机构将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经审核申请符合受理各项规定的,受理机构将根据《条例》第三十六条之规定分别作出答复。
5.申请受理时间
(1)申请人当面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提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2)申请人以邮寄方式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行政机关签收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以平常信函等无需签收的邮寄方式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于收到申请的当日与申请人确认,确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3)申请人通过互联网渠道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传真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双方确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6.答复时限
受理机构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将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将于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将按程序报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受理机构征求第三方和其他机关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期限内。
7.费用
受理机构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一般不收取费用。但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的,受理机构将收取适当费用。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函〔2020〕109号)执行。
三、政府信息公开审查
对于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州级行政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不能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
机构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办公地址:临夏市红园路13号州政府信息中心
办公时间:8:30—12:00 14:30—18:0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930-6221011(兼传真)
电子邮箱:lxz6221011@163.com(此邮箱不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仅提供咨询等服务)
五、监督方式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单位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930-6221011(兼传真)
通信地址:临夏市红园路8号
邮政编码:731100
2.行政复议
单位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930-6214308
通讯地址:临夏市红园路8号
邮政编码:731100
3.行政诉讼
单位名称:永靖县人民法院
联系电话:0930-8831276
通讯地址: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镇富民路(无门牌号)
邮政编码:731600
秋日的积石山县,处处涌动着生机与希望。田间地头,群众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丰收的图景;产业大棚中,农民新学的技能正转化为稳定的收入;劳务输出的大巴上,满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地震发生后,该县将就业增收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生命线”,以产业培育、劳务输转及技能培训为抓手,织密就业保障网,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重建家园的同时,端稳了“饭碗”,鼓起了“钱袋子”。
记者走进位于关家川乡的甘肃冰川夏农业科技供应链有限公司人参果种植大棚,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翠绿的藤蔓间,工人娴熟地给人参果吊枝。“两年前我来到大棚务工,慢慢学会了育苗、吊枝和病虫害防治,今年从兼职转成全职了,现在每月能拿3500元工资,心里踏实多了!”工人蒲世兰高兴地说。蒲世兰是关家川乡关集村人,丈夫因病无法劳作,家门口的这份工作成了家里最稳定的收入保障。
作为积石山县“以商招商”引进的重点企业,该公司覆盖4个乡镇建立的8个基地总占地面积达6800亩,通过“企业管两头、群众抓种植”的模式,带动群众参与豆角、生菜和人参果等作物种植。“目前,我们运营着100个日光温室大棚和300个冷棚,产品直供广东、四川等地。”公司负责人李海介绍,“平时每天用工50人至100人,种植和收获旺季最多能达到上千人,管理人员月薪4500元至8000元,临时工一天也能挣100元,不少受灾群众在这里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除发展产业稳住本地劳动力外,还把劳务输转作为群众增收的“快车道”,让富余劳动力“走出去”挣高薪。9月9日清晨,大禹广场上99名赴厦门明达实业有限公司务工的群众统一着装,带着行囊与期盼,准备开启新的务工旅程。“这是我第二次去厦门务工,工资高、工时稳定,福利待遇也好,这次不少老乡一起去!”务工人员张海燕说。
这样的欢送场景,在积石山早已成为常态。今年以来,该县人社局、劳务办联合人力资源公司,分批次为赴青海等地务工的群众举行欢送仪式。截至8月,已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14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19.5466亿元。“我们分15批次输转1万多人赴青藏川从事‘挖虫草’工作,还通过东西部协作开展招聘25次,帮助37人赴济南、367人到协作以外地区、556人在省内就近就业。”该县劳务办统计财务股股长赵正鹏介绍。为了拓宽就业渠道,还与金昌市建立劳务信息共享机制,帮助123人入职金川公司,让群众外出务工有更多选择。
“以前没收入,现在学了这门手艺,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解决了大难题!”在安集镇安家湾村的民间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班上,村民王大姐手里拿着刚做好的手工艺花,脸上满是欢喜。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以来,积石山县聚焦群众技能需求,开展“订单式”“嵌入式”培训,把烹饪等实用技能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大河家镇,培训班以韩陕家日光温室大棚为实训基地,邀请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授课,讲解草莓、辣椒种植全流程技术;在铺川乡,叉车培训老师“手把手”教学,从起步、倒车到货物堆码,确保学员学得会、用得上;在寨子沟乡,电焊师傅耐心传授操作技巧与安全知识,为群众打开就业新大门。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13个工种、2999人培训,1289人实现就业。推进“章积人力”劳务品牌建设,5个培训项目已开班,让更多群众凭借一技之长站稳就业脚跟。
为了让就业更有保障,积石山县还构建起“培训—就业—服务”闭环体系:开发746个乡村公益性岗位,每人月补贴500元;22家乡村就业工厂吸纳1037人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2200元左右;累计核发创业担保贷款1.75亿元,帮助345名高校毕业生在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就业,人均月增收4000元以上。“我们不仅开展技能培训,还加强培训后就业跟踪服务,通过劳务奖补激励等措施,确保群众能输出、留得住、增收入。”县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拦继明说。
如今的积石山县,产业大棚里生机盎然,外出务工者信心满满,技能培训班上热情高涨。从家门口的“饭碗”到他乡的“高薪”,从技能提升到政策保障,积石山县正以就业增收为笔,在灾后恢复重建的画卷上描绘着群众安居乐业、日子红火的美好图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我州人社部门全力推进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圆满完成500个就业项目指标筛选、匹配和安置工作,为基层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多维宣传,扩大政策知晓度。州、县市人社部门着力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线上通过官网、官方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岗位征集、政策公告;线下组织开展“就业政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通过电话联系、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接联系企业333家,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企业有关负责人答疑解惑,确保政策精准触达供需双方。
严审细选,提升供需匹配度。广泛征集招聘岗位,严格审核申报项目用人单位经营资质、毕业生个人材料。全州累计接到200家用人单位、1170名高校毕业生申请参与项目,共征集到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142家;积极搭建双向选择平台,各县市累计举办专项招聘会12场,发布招聘岗位800多个;支持用人单位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确定聘用人员,最终50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优化服务,筑牢权益保障线。双向对接达成就业意向后,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按月发放工资,规范用工行为;注重做好后续跟进服务,指导用人单位加强招聘毕业生管理,建立项目人员动态管理台账,准确掌握就业信息、补贴发放等情况;定期开展回访调研,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鼓励用人单位优先留用或推荐至其他岗位,推动形成良性循环。
为全面深化济临两地劳务协作,助力更多群众就业增收,9月18日,由州人社局联合济南市人社局举办的“情系临夏·泉城送岗”2025年济临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在临夏市红园广场举行。
招聘会上,对第二批“济南临夏劳务协作就业创业服务联盟”成员单位进行了授牌,举行了济南、临夏各区县劳务协作品牌共建签约仪式。
据了解,此次招聘会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方式,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医疗、教育、汽车养护、电商及财务咨询等领域就业岗位近1.5万个。近年来,在省级有关部门和济南市、金昌市等地的帮助支持下,我州聚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与劳务需求,持续加大劳务经济扶持力度,不断创新劳务输出模式,劳务输出已成为临夏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务工人员足迹遍布山东、福建、广东、江苏、安徽等地,全州年输转劳动力达到55万人次,“临夏劳务”的品牌美誉度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特别是自济临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以来,通过搭建平台、提供岗位和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累计帮助我州6.64万名劳动力实现就业,为我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临夏县通过搭建供需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加强职业培训等方式,不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有效解决群众就业难题。
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招聘服务网络,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协调县内外80余家企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500余个。打造“家门口”零工市场及零工驿站,集成招聘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及政策咨询等服务功能,累计对接各类就业岗位2920余个,创造就业收入8400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44人。围绕17家特色优势产业就业工厂,推动培训与就业岗位精准匹配,与用工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吸纳就业1785人。聚焦脱贫劳动力就业需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4232个,实现“一人就业、全家增收”;全面落实岗位补贴资金1481.2万元,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岗增收。
9月7日,临夏县2025年第16批共计50名务工人员乘坐大巴,赴广东点对点成建制跨省就业。
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临夏县持续将劳务输转作为重要民生工作,结合省外“点对点”输转,有组织向湖南、山东、浙江、江苏、厦门、云南、北京、江西、四川、重庆等地成建制输转务工人员达2280人,提供“家门口到厂门口”一站式服务,同时出台差异化奖补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县内群众外出务工并保障稳定就业,累计发放劳务奖补资金1401.66万元,惠及26083人。
临夏县劳务办干部 苏倩倩:“截至目前,全县输转11.63万人,创劳动收入29.19亿元。今年以来,县上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17次,招聘2280人,对有意愿输转的劳动力做到了应转尽转,应输尽输。”
如今,临夏县通过政策引领、服务创新,将劳务经济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史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