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之前听说要住院,我们全家都发愁,嫂子更是焦虑。现在抱宝宝过来,白天照蓝光,下午就可以回家了,不仅费用低,还方便又省心。”这位几天前喜得侄子的姑姑看着孩子在州妇幼保健院日间光疗病房治疗后慢慢转好的小脸笑着说。
9月13日,记者走进该院新生儿日间光疗病房,看到15台光疗箱整齐摆放,箱内婴儿戴着眼罩,正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护士在一旁全程密切观察婴儿生命体征等情况,给宝宝舒适的照护。
“宝宝在里面怎么样?”“有没有吃饱?”“哭闹有没有人哄?”……宝宝刚出生,很多新手爸妈还没来得及享受喜悦,突然就被医生告知:宝宝黄疸严重,需要住院蓝光治疗。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为宝爸宝妈们排忧解难,日前,州妇保院新生儿科针对轻中度黄疸的宝宝,贴心推出了日间光疗服务。“日间光疗病房很人性化,宝宝仅需在白天进行6—8小时的光疗,晚上就可以在妈妈怀抱甜睡了。这样,既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又缓解了母婴分离的焦虑、保证母乳喂养的持续。”新生儿科护师陶琴说。
小虎(化名)是一名头胎宝宝,出生时很可爱,就在一家人都沉浸在幸福当中时,小虎的脸上、身上开始发黄,眼看着白嫩嫩的小脸蛋变黄,妈妈开始焦虑起来。“孩子黄疸指标已经达到光疗指标,我们立即安排光疗。”该院新生儿科主任马学仁给小虎做了仔细检查后说,小虎没有别的危险因素,只需要每天白天进行蓝光治疗,晚上回家就可以了。
俗话说,“十个宝宝九个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有轻有重,严重黄疸可能会造成智力低下、永久性听力损伤、运动障碍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生命。如早发现,经过及时、正规的治疗,可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新生儿黄疸是宝宝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由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大部分为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其中黄疸偏重的部分病理性黄疸宝宝,就需要用医疗手段‘退黄’,蓝光治疗是目前快速治疗黄疸的有效方法之一。”马学仁说。以往新生儿黄疸需要住院治疗3至5天,大部分新生儿病房是无陪护病房,由医护人员照护宝宝。因此,有家长因为感到担心,便抱着“不治疗、先等等看”的心理拖上几天,结果导致孩子黄疸越来越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日间光疗治疗过程中,有专业护士负责观察宝宝病情及光疗效果等,还会及时为宝宝更换尿布、调整姿势、及时安抚宝宝,全程记录宝宝的各种情况。”陶琴说。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日间光疗病房虽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但并非适合所有黄疸宝宝。马学仁介绍,日间光疗病房主要针对轻中度黄疸宝宝,且无早产、感染、新生儿溶血、贫血、吃奶差、精神反应差等高危因素的宝宝,具体要由新生儿科医生来进行评估。如果宝宝黄疸比较严重,就要住院治疗。
为进一步方便城乡社区居民就近、便利获得基本医疗和卫生健康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围绕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体验、做好慢病管理、提升签约感受等6个方面,提出10条具体措施。
走进康乐县鸣鹿乡胡麻沟村卫生室,全科诊室、药房、处置室、治疗室、预防保健室等功能服务室一应俱全,基本药物应有尽有……仿佛到了一处小型卫生院。
“按时服药,没有多大问题,放心。”胡麻沟村卫生室坐诊村医张永辉为前来看诊的群众检查后,仔细叮嘱着。“村卫生室改造后,环境好了,药品也齐全了,设备比以前先进多了,同时,通过州上和县上的培训,我掌握的中医适宜技术达到10项以上,以后将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张永辉说。
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是群众最方便、最及时、最经济的看病就医途径,也是群众健康保障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康乐县鸣鹿乡以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稳步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基层就医需求,努力把卫生健康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倾心打造让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鸣鹿乡郭家庄村卫生室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从整体外观规范、内部功能完善、就医流程优化入手,对卫生室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整洁明亮的室内环境让人耳目一新,村民们陆续前来就医。
就医环境大变样,方便了附近的村民,郭家庄村村民马勇说:“之前有头疼脑热的,都要跑到乡上或者县城医院看病,很不方便。现在村卫生室环境好了、设施全了,一些小病在这里就能解决,平时大家测血糖、血压也都很方便。”
群众看病是否方便,与基层医疗资源的配置有着直接关系。据了解,康乐县鸣鹿乡通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村卫生室功能,实现区域内9个村卫生室100%达标,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了辖区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等就医需求。“现在,鸣鹿乡通过硬件设施改善、服务模式转变、服务能力提升,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鸣鹿乡卫生院副院长罗晓波说。
近日,记者从康乐县获悉,该县人民医院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甘肃省精神文明示范单位”。
近年来,康乐县人民医院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立足岗位实际和本职工作,通过环境场所“硬设施”,党风廉政“强建设”,公益活动“软服务”,坚持不懈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医院多次开展义诊、健康宣教等活动,积极主动下乡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真正实现“让大夫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制定“一院一策”帮扶计划,加强对乡村两级的管理和技术培训,并采取“下卫生院帮扶指导,上县医院进修深造”的办法;医院先后为4家乡镇卫生院捐赠各类医疗设施设备累计164台(件),全面提升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综合能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该院职工完成了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康乐县人民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医疗服务工作上档升级。
近日,记者从康乐县获悉,该县人民医院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甘肃省精神文明示范单位”。
近年来,康乐县人民医院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立足岗位实际和本职工作,通过环境场所“硬设施”,党风廉政“强建设”,公益活动“软服务”,坚持不懈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医院多次开展义诊、健康宣教等活动,积极主动下乡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真正实现“让大夫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制定“一院一策”帮扶计划,加强对乡村两级的管理和技术培训,并采取“下卫生院帮扶指导,上县医院进修深造”的办法;医院先后为4家乡镇卫生院捐赠各类医疗设施设备累计164台(件),全面提升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综合能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该院职工完成了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通过不懈努力,该院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医疗服务工作上档升级。
提升健康素养 共建健康临夏
——临夏州大力普及健康知识综述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截至2022年底,临夏州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3.7%,完成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的阶段性目标,人均期望寿命明显提高,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显著降低。这个数字来之不易。2016年,临夏州健康素养水平只有4.34%,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意味着什么?居民健康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俗地讲是指个人学习健康知识技能,维护自身健康的一种能力。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可以预防糖尿病、心脏病、中风和肿瘤等多种疾病发病。 临夏州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的大力开展。近年来,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我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推进“健康临夏”建设为引领,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按照《2023年全省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要求,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依托,以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为抓手,多角度、多维度向群众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让健康知识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万家庭。开展“百千万工程”健康宣讲“夏季气温高,空气干燥,给人体带来的负担较重,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按时休息”“平时的饭菜要清淡点,尽量少放油盐,重口味有很多疾病风险”……近日,州健康服务中心健康小分队到积石山县铺川乡张巴村,开展健康宣讲义诊活动。现场,医护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健康膳食、合理运动等方面向村民讲解健康知识,并免费为群众把脉问诊。“大夫给我测了血糖和血压,还告诉了我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平时的有些生活习惯不好,今天学到了许多健康知识。”张巴村群众马者木笑着说。这样的场景,对于临夏州的广大群众来说并不陌生。走基层、下乡村、进农户、惠群众……近年来,我州组建州、县两级健康科普“百千万工程”健康宣讲小分队,定期深入村社、学校、机关及企业等开展宣讲和义诊活动,并结合“母亲健康快车”“健康服务进家庭”“我为群众办实事”“全国爱国卫生月”等,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百千万’健康宣讲目前已进行了11年,今年上半年共举办健康讲座4601场次、健康咨询4619场次,开展有机磷中毒、急性心梗、脑出血等10种突发疾病应急自救知识培训202次、义诊等志愿活动690次,发放宣传单、折页等130万余份,受惠群众达到84.45万人。”州健康服务中心主任袁君斌说。
最近两年,袁君斌的电话和微信很热闹,在健康宣讲和义诊中认识的很多“老烟民”等纷纷给她发信息报喜:戒烟戒酒之后,吃得好睡得香,血压降了、生病少了,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了。构建立体式宣传格局“健康的生活,从运动开始”“营造健康环境,追求健康生活”“增强卫生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在我州各村社巷道、医院学校和公交站牌等随处可见的健康知识,在向群众传递着健康信息,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
近年来,临夏州进一步加快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新格局步伐,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努力增加群众健康科普知识供给,积极开展健康“七进”活动,不断丰富健康科普形式,拓展健康科普广度,把健康理念播撒到了各个角落,更好地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母子健康手册”“孕晚期保健”“拒绝烟草从我做起”“慢性病防治”……走进省级健康促进医院州妇幼保健院,只见门诊大厅的大屏播放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宣传知识与视频、咨询台护士对候诊患者开展口头健康教育指导和咨询、院内多处设立的健康展板吸引了不少患者和家属驻足观看。“患者入院前、住院中和出院后,医护人员都会通过口头宣教、发放宣教资料、开展健康讲座等传播健康知识,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健康教育科主任徐小俊说,有些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还会进行电话随访,必要时上门随访,指导规范用药,做好健康维护。
除此之外,州卫健委与州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健康临夏”专题专栏,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媒体平台,科普各类疾病预防知识,力求做到家喻户晓。同时,与妇联、教育等部门联合进行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逐步形成一家一户“明白人”“小手拉大手”的良好局面。目前,已为全州40%的家庭至少培养了1名“家庭健康管理师”。打造健康生活大环境只有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健康生活才能伴随左右。基于这一认识,我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实现全域增绿、增色、增景,着力构建健康安全屏障。在积极推动健康教育宣传“七进”活动的基础上,打造以健康为主题的活动中心、广场公园、健康游步道等,增设健身器材,完善健康元素,使群众在休闲、娱乐、健身中获取健康知识。“过去是健身场地寥寥无几,现在是健身广场遍地开花,走到哪里都能锻炼身体,身体变好了,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在康乐县胭脂湖公园进行锻炼的马永福显得格外精神。健康是一个广泛的定义,拥有优质的硬件设施是基础,关键是提升群众的健康意识。通过多年的健康教育,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显而易见,健康知识普及的效果非常明显。2019年,永靖县成功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县;2022年,康乐县顺利通过国家健康促进县验收;2023年,临夏市全国健康县区验收成功,并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群众的热切期盼。我州积极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以省级、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单位创建为契机,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为重点扎实开展创建工作,激活了全州“健康细胞”新活力。“目前,全州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3个,省级健康促进医院8家、省级健康学校17所、省级健康促进细胞23个,州级健康促进医院12家、州级健康学校46所、州级健康促进细胞58个;全州有州级无烟党政机关55家,县级无烟党政机关477家,健康促进示范乡镇11个、示范村93个、家庭11198户。”州卫健委分管负责人蔡蕾蕾说。如今,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街道,从学校到工厂……全州健康教育与健康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健康教育工作层层覆盖,宣传方式不断丰富,宣传阵地覆盖面不断拓宽,服务内涵不断延伸,群众主动获取、理解、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在增强,全民健身普遍广泛,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渐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