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马铃薯产业再升级
春耕正当时。近日,在永靖县杨塔乡徐湾村,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临夏综合试验站组织开展马铃薯垄上微沟栽培技术培训,州农科院、永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为80多名村民提供现场技术指导。
根据马铃薯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不同时期,技术人员围绕马铃薯种薯处理及播种、病虫害综合防控、控秧、机械化收获等技术要点,面对面讲解、手把手示范,让种植户准确掌握新技术,提高种植水平和产量。
“州农科院和县上的技术人员带来了好品种、好技术,帮助我们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收入。”村民刘创儿开心地说。
该试验站设立于2021年,与全国育种、栽培、病虫害、机械等领域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在东乡、积石山、永靖、临夏、和政5个示范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3000余亩,初步探索出以科研为技术支撑、企业为市场导向、基地为管理平台、农户为生产单元的“科研+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产业发展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发挥了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州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副研究员冯坤蓉说:“临夏综合实验站积极对接国家平台,长期致力于马铃薯新品种选育、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研发,推广垄上微沟技术,促进了我州农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该试验站立足临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农业发展实际,加快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及高效栽培技术研发,选育出临薯18号、19号、20号等一系列优良品种,集成10余项适宜当地的高效栽培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的马铃薯种植技术体系;开展技术结对帮扶,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模式,让科研成果走进田间地头,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试验站围绕种业创新、马铃薯脱毒组培、原种繁育,不断开展技术攻关,创新使用雾培法生产原种,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年繁育马铃薯脱毒苗60万株、原种100万粒,助推全州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州农科院组培中心助理研究员夏正林说。
州科技局“三区”人才永靖县服务团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日前,由州科技局、永靖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永靖县科技局联合主办的临夏州科技局“三区”人才永靖县服务团队设施蔬菜栽培实用技术专题培训会在该县富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举办。
培训会通过“理论授课+田间实训+物资配套”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为周边170余名种植户送上春耕“科技大礼包”;围绕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从新品种选育、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绿色病虫害防控等展开系统讲解;针对草莓当前普遍存在的灰霉病问题,技术人员现场演示植株修剪技巧,“一对一”解答草莓、西红柿等作物如何调控温湿度等实际问题,受到一致好评。
培训后,州科技局向参训种植户发放价值6万元的专用复合肥,配发510份蔬菜标准化生产规程技术手册。
临夏州举办花椒综合管理及冻害预防技术培训班
为助力灾后重建,振兴花椒产业。近日,临夏州森防站在积石山县银川镇胡李村举办“花椒综合管理及冻害预防技术”培训班。椒农以及参与花椒提质增效的施工队共计150多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上,专家们各展所长,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通过理论讲解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花椒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科学整形修剪的技术要点与作用、冻害预防及灾后补救等综合管理技术,并针对椒农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同时,现场演示了防霜烟剂的使用方法,让椒农们直观地了解操作流程确保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正确、高效地使用防霜烟剂。发放无公害药剂阿维菌素乳油70公斤、防霜烟剂1.2吨“花椒病虫害防治手册”“花椒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宣传彩页、“预防冻害”折页400多份。
通过培训,显著提升了椒农们科学管理、应对霜冻灾害的能力,科技服务与产业需求实现了精准对接,为全州花椒产业的提质增效注入强大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临夏州第一届“移动杯”科普讲解大赛开赛
为广泛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及提高群众科学素质,3月25日,由州科技局、州科协主办,甘肃移动临夏分公司承办的甘肃省第十届科普讲解大赛预选赛暨临夏州第一届“移动杯”科普讲解大赛开赛。
比赛现场,来自各县市科技局和州直相关单位推荐的优秀讲解员、科技辅导员和科普讲解爱好者等经预赛选拔,共有19名参赛选手挺进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决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9名,前6名选手将代表我州参加省上科普讲解大赛,4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近年来,我州科普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州已创建省级科普基地12家、州级科普基地6家。州科技局喜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去年成功举办全省科技活动周主场启动仪式,连续举办全省科普讲解大赛临夏州预选赛,推荐的选手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屡获佳绩,斩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和全省第一名,为全州争得荣誉。
州科协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召开
3月12日,州科协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召开,州委副书记万学科出席并讲话。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全州科协组织围绕中心、履职尽责,做了大量富有特色、具有实效的工作,在推动全州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了科协担当。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州科协组织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群团工作、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增强改革思维,勇于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全州科协工作迈上新台阶。会议强调,要强化思想引领,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科协组织教育服务职能,团结引领全州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紧扣中心大局,贡献科协智慧力量,推动落实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建好科技人才专家库,鼓励支持科技工作者围绕产业发展短板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全州经济发展增势赋能。要秉持科普为民,提高群众科学素养,加快州科技馆建设进度,用足用活用好现有科普资源,推广应用科普甘肃APP,进一步加大科普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科普氛围,将更多更优质的科普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要勇于守正创新,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化“三抓三促”行动,全覆盖推进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科协组织建设,把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土专家”“田秀才”等吸纳到科协组织中,不断提升科协干部履职能力,着力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赋能织就“智慧”春景
春回大地,农事正忙。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康乐县抢抓农时,全面推进温室大棚育苗工作,为全年蔬菜稳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近日,记者走进甘肃康晖现代农牧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种植基地,探访设施农业育苗情况。
在康晖公司的育苗大棚内,整齐排列的苗床上,蔬菜幼苗嫩绿饱满,长势喜人。数十名工人正熟练操作漂盘、装土、点种等工序。公司副总经理周国庆介绍说:“今年,基地共培育蔬菜苗380亩,有甘蓝、莴笋、芹菜、大白菜等品种,预计25天后即可移栽至冷棚大田。优质种苗是丰收的第一步,我们通过科学化管理确保幼苗健康,为后续种植提供可靠保障。”
作为当地现代农业示范企业,康晖公司自2013年投产以来,持续引入全自动育苗机、滚动式苗床、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先进设备,实现育苗环境精准调控。技术员魏建军向记者展示智能化管理系统时说:“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和自走式喷淋装置,我们可实时调节棚内环境,基质土透气性和地温控制水平显著提升,育苗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不少。”
近年来,康乐县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目前,已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3个,年培育蔬菜种苗超2000万株,不仅满足当地需求,还辐射供应周边。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通过补贴大棚建设、组织技术培训、推广绿色种植标准等举措,引导农户向“科学育苗、生态种植”转型,去年全县设施农业产值同比增加8%。
春耕一线涌动的科技力量,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随着自动化育苗技术普及,康乐县正逐步形成育苗工厂化、种植标准化、产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链条,既保障了“菜篮子”供应,更带动1000余户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