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9月4日至5日,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情系丝路 相约陇原——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走进我州,并举行临夏州文旅资源推介会,副州长王希辉出席。
活动期间,来自台湾文博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行先后参观访问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州彩陶馆(州博物馆)、炳灵寺石窟和永靖县黄洮交汇观景台等地,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全面体验临夏文化遗产的多样风貌与保护传承成果。同时,围绕文物保护、展览策展、文物数字化、文创开发及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等多个领域开展调研和研讨交流,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此次活动的举行,提升了“花儿临夏·在河之州”文旅品牌形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打响叫亮了临夏这块“避暑天堂 康养胜地”金字招牌,对进一步打造“国内知名的黄河主题旅游目的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日,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实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花儿保护传承条例》。此《条例》的修订完善,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保护、传承和发展花儿这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花儿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民歌。临夏是花儿的发祥地和主要传播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享有“中国花儿之乡”的美誉;以松鸣岩花儿为代表的河州花儿和以莲花山花儿为代表的洮岷花儿,在这方热土久久传唱。此次修订完善的《条例》,让花儿在新的法律框架下获得更为系统化、科学化的保护与传承。
“2016年,我州就颁布实施了关于花儿保护传承的《条例》,有力推动了花儿艺术的蓬勃发展。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社会转型给花儿的文化生态带来巨大改变,有必要对《条例》进行修订。”中国民族学学会回族学分会理事、省法学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州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马力明告诉记者,此次《条例》修订主要对花儿保护传承应当坚持的原则、相关部门的职责、传承与传播的方式、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及宣传教育的途径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条例》涵盖了花儿保护传承的多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保护框架,使其更加注重地域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对于打响叫亮“花儿临夏 在河之州”文旅品牌也有重大现实意义。
《条例》中还明确了对花儿代表性传承人的权利与义务,通过资金补助、传承场所提供及资料整理出版资助等具体措施,为传承人创造良好的传艺环境,引入评估机制,确保传承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目前,花儿也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令人担忧的传承危机,比如花儿原生态环境在缩小、演唱花儿的人数在减少、一些珍贵的花儿唱词和曲令在悄然消失等。要改变以上现状,保护、传承和发展好花儿,仅靠认识和一些应急性措施远远不够,必须有坚实的法律、政策的规约和保障。”中国民协花儿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州民协名誉主席董克义说,“花儿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传播、法律责任等用法规形式明确界定、约束与保障,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因此颁布实施《条例》,是临夏促进花儿保护、传承、发展与繁荣的重要举措,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条例》的颁布实施,是保护花儿的大事、幸事,也是热爱花儿的人们和花儿学界的喜事。”董克义认为,如果让《条例》真正发挥作用,还需做各方面的工作,他建议,要广泛宣传、学习《条例》,让《条例》内容深入人心。州上和各县市相关部门应制定出贯彻落实《条例》的实施细则和年度计划;明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督促落实《条例》规定的单位、个人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加大奖惩力度,让《条例》在花儿保护与利用、传承与传播中切实发挥作用。
有了政策法规的护航,花儿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必会取得一个个硕果,定会枝繁叶茂、越开越艳。
近日,由康乐县文联主办、县美术家协会承办,县作家协会、县书法家协会及德翰堂书画交流中心协办的“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文艺巡礼“六进”活动,走进甘肃浩嘉盛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附城镇刘家庙村、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溪水谷露营基地及五户学校等,切实打通文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当天,20多名书画家在企业、乡村、景区和学校,创作了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还在五户学校美术室,边精心创作边指导学生,让学生们初步掌握绘画技巧。在为期3天的文艺巡礼“六进”活动中,赠送摄影、书画作品330多幅,发放《康乐》《河州》期刊300本,参与活动的文艺家约60余人,受到干部群众与学校师生的广泛赞誉。 (马晓春)
当夜色降临,永靖县的乡村里,一束束光影巧妙交织,映现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乡村夜景图。在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场所,一场场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正在上演。
自今年起,该县致力于将公益电影送入千家万户,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关键举措,规划全年播放1800场次的农村公益电影,旨在让群众无须远行即可享受精神文化的滋养,有力推动乡村文化的复兴与繁荣。从历史题材的《开国将帅授衔1955》到紧张刺激的《万里归途》,影片覆盖多种类型,蕴含科普知识,寓教于乐,有助于增强群众的爱国情感。
为保障放映质量,该县组建7支专业放映队,通过定期培训提升放映员的专业技能与服务意识,他们穿梭于各乡村之间,将电影文化送达村民家门口,成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关键一环。放映队以“贴近民心,服务基层”为宗旨,用光影艺术搭建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传递正能量与文化价值。
日前,在“圣域湟中·武韵昆仑”2024青海·湟中第七届昆仑武术大赛暨第四届西北武术大会上,东乡县武术协会派出的10名队员获得3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3名队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此次活动共有60支队伍、1000人参赛。赛事内容包括武术比赛(初级套路、竞技套路、传统套路、地方套路、集体项目、对练等项目)、特邀武术名家武术展演、第二届青海·湟中昆仑武术大赛高峰论坛、“昆仑武术”大讲堂等活动。
近年来,我州参加武术健身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武术各群众社团队伍不断壮大,并开展了一系列武术活动,大批武术爱好者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提高了临夏武术运动水平,激发了武术工作者的热情和敬业精神,提升了临夏的知名度。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弘扬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搭建民间艺术交流平台、展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精品、推动甘肃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近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甘肃省民间工艺作品展览——临夏甘南片区联展在州文化馆开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来自临夏、甘南两地精选的100多件(套)精品力作,涵盖砖雕、剪纸、刺绣、陶艺、蛋雕、木雕、洮砚、铜工艺、掐丝珐琅、葫芦雕刻、唐卡和泥塑等多个艺术门类的作品,代表了临夏、甘南片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朴拙厚重的艺术风貌,充分展示了各地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时代精神,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欣赏和了解民间工艺品的魅力及艺术家精湛技艺的契机。
此次活动,旨在促进两州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大地方民间文艺的影响力,传承发展民间文艺的美学传统和文化精神,以更具优势的形式促进文旅融合,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