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2月16日,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暨“九大行动”启动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批示要求和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副省长雷思维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省“两会”精神,总结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会议由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主持,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建设美丽甘肃为牵引,以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为导向,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达到Ⅱ类,提前2年完成消除劣V类水体目标任务,祁连山生态保护实现常态长效监管,2022年、2023年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获评“优秀”等次。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我省全国第3的经济增速,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一是担当作为,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省委、省政府安排的生态环境领域41项重点工作全部完成,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173件批示,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295件批示,全部办结。二是攻坚克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2.7%,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65%,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高出目标值4个百分点。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6.15%,清单内85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31.21%。“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在全国率先开展“无废集团”创建,发布《甘肃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三是综合施策,国家重大生态保护战略全面落实。黄河流域污染防治见行见效,祁连山生态监管常态长效,自然生态保护监管持续强化,突出问题整改有力推进。四是提质增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进有力。环评审批效能持续优化,绿色环保产业加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显著。五是蓄势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更加夯实。法治保障持续强化,监测体系加速完善,全民参与氛围浓厚。六是深化改革,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完善。排污权交易试点作用初步显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有力推进,生态环境信用监管体系加快构建。七是汇聚合力,坚决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全面开展省际跨部门、上下游环境应急联防联控。全面完成全省88条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演练和现场核查。八是凝心铸魂,生态环保“铁军”建设成效明显。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强化,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更加浓厚,“铁军”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会议强调,要高质量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切实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质的美丽甘肃。一是肯定成绩、坚定信心,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台阶。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性任务来抓,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继续勠力同心、奋力拼搏,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二是正视问题,以改促进,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更加规范。要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考核力度,加强协调联动,强化监督执法,加强资金监管。三是抓主抓重,强化统筹,推动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工作见到实效。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力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
会议强调,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状况尚未根本扭转,污染物减排潜力不足,生态环境问题去存量控增量工作繁重,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需要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在正视困难挑战的同时,也要准确把握形势、抓住重大机遇。一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为美丽甘肃建设指引了前进方向。二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美丽甘肃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三是作风优良的铁军队伍为美丽甘肃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会议指出,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生态环境部有关工作部署,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2025年,将部署开展生态环境“九大行动”。“九大行动”精准聚焦关键指标,重点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生态空间统一监管、督察整改销号、环境风险防控、碳排放“双控”、环保铁军锻造等“九大行动”,共30项具体举措,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美丽甘肃建设,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提出强化责任落实、部门协同、宣传推广3项保障措施,明确将“九大行动”落实情况纳入考核体系,确保“九大行动”取得实效。
会议强调,要抓好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创新绿色发展机制。二是全面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持续优化完善推进落实机制,梯次推进美丽甘肃示范区建设,推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三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四是强化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监管。深入推进黄河流域污染治理,加强祁连山秦岭生态常态长效保护,持续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监管。五是着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六是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七是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优化执法监管方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强化重大项目谋划与资金监管,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八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思想领域建设,强化政治机关建设,深入推进纪律作风建设。
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相关负责同志,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省政协人资环委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兰州、金昌、平凉、定西市常务副市长,各市州政府、甘肃矿区办事处、兰州新区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省生态环境厅领导班子成员,省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厅一级、二级巡视员;省纪委监委派驻省生态环境厅纪检监察组二级巡视员、副组长;有关重点企业负责同志;各市(州)、兰州新区、甘肃矿区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省生态环境厅机关各处室、各督察局、直属各单位、机关纪委、乡村振兴办主要负责同志;省生态环境厅机关各处室、第一督察局、兰内直属单位四级调研员(含)以上干部参加会议。
2月13日,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连兵一行帮扶指导金昌市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等工作。副市长宋磊,金川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军,环评处处长刘迎伟,金昌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安文辉参加。
连兵一行先后查看了金川集团镍钴有限公司龙首矿东采区850m水平以下接替工程,金川镍钴矿山找矿增储、资源综合利用及装备升级项目,镍精炼净化系统优化提升项目,15ktCo/a钴基新材料等项目现场,听取了金川集团公司募投项目情况汇报,仔细询问了企业生产经营、能源接替、工艺流程、科技创新、项目进度等方面情况,并就项目环评审批、园区规划环评落实等问题与企业、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为项目落地建设提思路、谋发展。
连兵同志在帮扶中指出,金昌工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优越,发展动能强劲,金川集团公司业绩显著,规模效益持续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金昌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发展中严守生态环境底线,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确保项目依法依规落地,实现绿色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在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甘肃省省长任振鹤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进行了全面总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祁连山生态治理成效持续巩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健全完善,祁连山国家公园创建稳步推进。实施黄河首曲湿地修复、陇中陇东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质优良比例98.2%,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达到Ⅱ类。黄河临夏段入选国家级美丽河湖。甘肃省开展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做法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完成国土绿化综合治理1370.6万亩。深入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实施林草沙综合治理项目53个。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巩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1.3个百分点,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98.6%。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黄河警示片年度整改任务,开展黄河流域4市州省级环保督察。新建绿色矿山34座。兰州、嘉峪关、庆阳入选国家再生水试点。白银成为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平凉再获‘中国海绵城市典范’。甘南建成全国首家成规模高原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陇南获生态环境部激励表扬。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跟随大会的声音,让我们再次深情细览这片广袤的陇原大地,从祁连山的巍峨雪峰到黄河首曲的湿地草原,从陇中黄土高原的沟壑到河西走廊的沙漠绿洲,每一寸土地都铭记着甘肃人民绿色征途上的坚实步履与铿锵回响,见证着他们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行动。
祁连山:生态治理成效持续巩固
祁连山,作为甘肃省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都是甘肃省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核心区域。2024年,祁连山的生态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祁连山生态保护方面,甘肃省持续强化监测监管,通过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对祁连山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测。这一体系的健全完善,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甘肃省还加强了对祁连山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实施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提升了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创建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这不仅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也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这将进一步推动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今,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草原生态稳定性不断增强,水域面积更加稳定。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祁连山的绿意盎然,成为了甘肃绿色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黄河流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达Ⅱ类
黄河是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2024年,甘肃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水质优良比例高达97.6%,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达到Ⅱ类标准。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中,甘肃省深入贯彻《黄河保护法》,协同推进工业、生活、农业和尾矿库“3+1”污染综合治理。通过全面排查和整治,有效打击了黄河沿线的环境违法行为,保障了黄河水质的安全和稳定。同时,甘肃省还实施了“黄河清废”行动,核实问题点位并督促整改落实,进一步提升了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上,甘肃省注重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一方面,加强了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实施了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增强了重要湿地功能。在黄河首曲湿地,通过开展湿地修复工程,湿地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如今,黄河首曲湿地已成为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甘肃省还在陇中陇东地区实施了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的生态承载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甘肃段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通过全面排查和整治,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还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了34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62座。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为黄河流域的水质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流域生态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中,甘肃省积极开展了横向生态补偿的实践探索。这一举措旨在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激励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下游地区提供优质的水资源。
在具体实施上,甘肃省与相邻的省区签订了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根据协议约定,上游地区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水质达到协议约定的标准;下游地区则根据水质达标情况向上游地区提供经济补偿。这一机制的建立,不仅促进了上下游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横向生态补偿的实践探索,甘肃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另一方面,下游地区也获得了优质的水资源,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污染防治攻坚战:天更蓝 水更清 地更净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甘肃省通过实施一系列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甘肃省通过加强工业废气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和扬尘污染控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断提高。如今,甘肃省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已比2023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蓝天白云已成为甘肃省的常态。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甘肃省通过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了98.6%。同时,甘肃省还通过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甘肃省通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了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稳定。
如今,甘肃省的土壤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91%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的整改工作是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甘肃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和严格考核问责,确保了各项整改任务的全面落实。
在整改工作中,甘肃省不仅注重解决具体问题,还注重从制度层面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通过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甘肃省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被动整改”向“主动作为”的转变。
同时,甘肃省还通过开展黄河流域4市州省级环保督察,进一步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通过督察,甘肃省发现并解决了一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绿色矿山:推动矿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绿色矿山建设是甘肃省推动矿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甘肃省通过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监督管理,新建了34座绿色矿山。
这些绿色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保护原则,通过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有效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绿色矿山还通过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实现了矿山生态环境的有效恢复。
绿色矿山的建设不仅推动了矿业的绿色发展,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发展绿色矿业,甘肃省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矿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再生水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创新实践
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甘肃省通过加强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与管理,积极探索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模式。
兰州、嘉峪关、庆阳等城市入选国家再生水试点城市,这为甘肃省再生水利用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加强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甘肃省有效提高了再生水的利用率,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同时,甘肃省还通过加强再生水利用的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推动了再生水利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如今,再生水已成为甘肃省水资源的重要补充,为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陇南市以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获得生态环境部激励表扬。陇南市通过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八到人”制度、实施河湖长制和林长制等措施,在环境质量提升、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积极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全省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探索。从祁连山的生态保护到黄河流域的污染防治,从绿色矿山建设到海绵城市建设,甘肃省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甘肃省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甘肃力量。(吴玉萍 张燕)
2月10日,临夏市召开2025年一季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工作推进会暨元宵节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安排会。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王进忠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传达学习了《临夏州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夏市2025年一季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通报了近期全市空气质量状况,安排部署了下一步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扛牢责任、紧盯目标,主动作为、真抓实干,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强化管控措施,为全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要全力做好元宵节期间大气污染防治管控工作,各镇街道要建成工作专班,各村社区要成立工作服务队,全面做实做细元宵节期间各项防治措施。要强化网格化监管,严格落实“镇街道管理、村社区负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全面禁止垃圾秸秆焚烧、烟花爆竹燃放、土炕复烧、小煤炉和劣质煤使用等行为。相关部门要紧盯“关键节点”,加大巡查管控力度,严格落实污染防治管控措施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力做好餐饮油烟治理、交通疏导、涉气企业监管、劣质煤管控、各类扬尘管控等重点工作,加大环境卫生湿法作业和垃圾清运力度,严格落实各项防尘抑尘措施,严厉查处违规燃放、违法运输销售烟花爆竹行为。市环委会办公室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实时掌握空气质量变化情况,精准调度指挥,进一步提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工作能力,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的强大工作合力。市融媒体中心要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引导力度,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为临夏市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贡献力量。
市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各镇、街道负责同志,市生态环境分局、市物业指导服务中心班子成员参加。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2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分别拜会了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关志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志,国铁集团董事长郭竹学、总经理宋修德,征求对甘肃工作和甘肃发展的意见建议,共同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促进甘肃高质量发展进行会谈。任振鹤介绍了我省相关工作以及需要支持的事项。
胡昌升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和国铁集团长期以来给予甘肃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擘画了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的宏伟蓝图。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打好“七大标志性战役”,健全完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机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机制、荒漠化综合防治机制,纵深推进美丽甘肃建设;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努力使甘肃成为西部和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业强省;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保障自然资源要素供给,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力构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全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加强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力推进联网补网强链工程,常态化运营国际货运班列,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发挥能源资源富集优势,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相关工作在国家部委和央企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绩。衷心希望国家部委和央企一如既往关心支持甘肃发展,进一步加大对甘肃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力度,助力我省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和国铁集团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甘肃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持续深化同甘肃的沟通对接,帮助甘肃建立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理论和制度框架体系,支持甘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治理和种业振兴,指导甘肃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支持甘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甘肃做好新能源电力外送和就地消纳文章,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更好条件。
有关省领导还拜会了民政部、国家林草局、中国民航局、中国五矿、中国人保集团、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国家部委和央企。
省领导程晓波、张晓强、张伟、雷思维、王钧、王兵分别参加。(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
2月11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4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议,对厅系统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抓党建工作责任情况进行“政治体检”和“集中会诊”,全面梳理特色亮点、总结经验成效、查找问题不足,安排部署2025年度基层党建工作。厅党组书记苏君主持会议,厅长葛建团出席会议。厅领导,一、二级巡视员,派驻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厅机关(督察局)全体干部,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及四级调研员及以上职级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厅直属机关党委2024年抓党建工作情况汇报;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就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进行了现场述职,厅党组书记苏君依次进行了点评。会议还对所有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了民主评议。
会议指出,2024年厅系统各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深化“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制度机制,理论武装持续强化、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正风肃纪扎实推进、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党建业务“双促进”成效明显。
会议强调,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党建工作意义重大。要在政治统领、思想引领上更加自觉。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两个维护”体现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到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到日常言行上。要在扛稳责任、履职尽责上更加到位。准确把握机关党建的职责定位,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不断增色“党建红”、添彩“生态绿”。要在建强支部、锻造铁军上更加深入。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打造成污染防治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在转变作风、严明纪律上更加有力。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多管齐下整治作风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