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3月22日是第三十一个世界水日,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近年来,我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紧盯河湖突出问题整治,统筹推进河湖生态治理、保护和修复,全州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我州全域为黄河流域,境内黄河河长124公里,域内有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大中型水库,有洮河、大夏河、湟水河等一级支流6条,(有黄河二级支流10条)有黄河三级以上支流26条,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我州在享用丰富水资源的同时,也担负着为水资源安全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
为织牢织密水生态保护网,我州全面建立全州43条河流州、县(市)、乡、村4级河长体系,设立州级总河长2名、河长9名,县级总河长16名、河长42名,乡级河长601名,村级河长1255名;全州4座饮用水源地水库和6座大型调蓄水池共确定湖长111名。同时,建立州县两级河长会议、信息报送、信息共享等制度,并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建立了若干选建制度,完善了体制机制,为顺利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河一策”是因河施策、精准发力的关键,我州统筹处理保护与发展、水上与岸边的关系,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因河施策、标本兼治,编制印发了40条州、县、乡级河流“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划定45条河流、重点沟道管理范围1320公里,初步建立了界线明确、范围清晰、权属明晰、责任落实的河流管理保护体系;编制广通河、牛津河、红水河、巴谢河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河湖岸线功能分区,促进河湖岸线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为系统治理每条河流开出一个“好方子”。
同时,狠抓专项整治工作,彻底解决了一批河湖管护突出问题,不断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并实施老旧管网改造项目,进一步优化供水管网配置,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全州城区(县城)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使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6.25%;投资6.22亿元的临夏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建成运行。
通过专项整治、执法行动、部门联动等一套套“组合拳”,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河湖保护存在的顽疾,全州河湖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临夏市、永靖县、临夏县等地多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全州的地表水5个国考和省控8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为营造全民爱水、护水、治水的良好氛围,我州结合“中国水周”等节点扎实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水法律法规、国家节水行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并不断完善河湖违法行为监督举报奖励机制,设立河湖违法行为有奖举报热线,畅通群众参与河湖治理监督保护渠道。
在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的河湖长管理机制下,一个个水环境重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一条条生态河流玉带般镶嵌在临夏大地,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绘就,山与水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月22日,康乐县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暨县环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县委书记杨志军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国之大者”,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补齐生态环保工作短板,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实现新提升。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马建斌主持会议。县领导苏宏伟、仙忠云、闵文斌、何正江、王玉庭、马晓元参加会议。
杨志军指出,过去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度开展污染精准溯源治理、扎实整改各级督察反馈问题、谋划推进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生态环境面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问题,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杨志军强调,要心中有数抓环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细化整改方案、建立工作台账、严格对账销号,不折不扣推动问题改到位、改彻底,坚定不移走好“生态立县”路子,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要手中有策抓环保,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监管,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扎实推进抑尘、减排、禁烧、控煤、联防“五大行动”,加快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污水处理厂、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清四乱”活动,全力做好植树造林工作,下决心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让蓝天常驻、碧水常流、大地常绿。要抢抓机遇、把准导向,全力谋划储备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杨志军强调,要肩上有责抓环保,压紧靠实各级责任,结合“三抓三促”行动,领任务不讲条件,干工作不打折扣,加快构建分工明确、上下协同的大环保工作格局。要聚焦污染防治,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执法监督,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要聚焦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强化日常督查检查、督办提醒,推动全县生态环保工作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及省州驻康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州生态环境局康乐分局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记者近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22年,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碧水保卫战向纵深推进,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目前,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任务完成九成以上,推动解决了2万多个污水乱排问题。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治理回头看,存在环境问题的1137座尾矿库已经完成整改843座。2022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8.1%,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巩固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平。深入开展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累计完成2804个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治,有力提升涉及7.7亿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全国累计划定1.96万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19个城市纳入首批试点。
近日,临夏州生态环境局公布当地野生动植物数量。目前,临夏现有野生动物1110种,维管束植物940种。
其中,有雪豹、梅花鹿、林麝、金雕、胡兀鹫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有大天鹅、雀鹰秃鹫、石貂、猞猁、蓝马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2种。有玉龙蕨、毛杓兰、紫点杓兰、西藏杓兰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有羽叶点地梅、红花绿绒蒿、四萼猕猴桃、黄蓍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34种。
此外,临夏已编录优良乡土物种11科18属21种,已登记保护管理的古树名木553株。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现有甘肃黄河三峡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永靖县黄河三峡省级风景名胜区等11个自然保护地,管理面积150.65万亩。
为强化涉林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临夏建立以检察、公安、林草、市监等部门协调配合、信息共享、问题收集、线索移交、联合督导等工作机制,对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毁林开垦、无证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及非法捕猎、出售、收购野生动物等行为给予严厉打击,确保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安全。
在野生动植物重点区域管理和网络监测方面,临夏还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开展日常监测工作,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本土生物灾害和野生生物疫源疫病防控,及时摸清动态变化,掌握致害物种种群数量,科学采取应对措施。
据悉,2022年,临夏共救助并放归野生动物36只。其中黑鸢、大鵟、雕鸮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只,黑鸛、秃鹫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