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推动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自2023年11月16日开始,县人社局委派兰州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在高李村举办中式烹调师培训班,共计培训中式烹调师50人,旨在帮助农村群众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拓宽收入渠道,实现群众“以技务工、以技增收”。
经过半个月的集中培训,11月30日,培训班圆满结业。在结业典礼上,学员们进行了厨艺大比拼,翻炒、兑汁、装盘,每一个步骤尽显学员们娴熟的技艺。
本次培训班是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有力举措,是赋能乡村剩余劳动力,让更多老百姓掌握一项发家致富的技能,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
结业仪式上,培训班负责人希望学员们把学到的技能知识真正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努力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增加收入来源,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
11月22日,临夏市公安局举行2023年新聘用警务辅助人员岗前培训结业仪式,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建勇参加仪式并讲话,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马维东主持仪式。
结业仪式上,宣读了《关于表彰临夏市公安局2023年新聘用辅警岗前培训优秀学员的决定》,与会领导为优秀学员颁发了荣誉证书,新入职辅警代表作了表态发言。
杨建勇代表临夏市公安局党委向新聘用警务辅助人员顺利结业表示祝贺,同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要坚定信念,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努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安卫士;要勤勉学习,练就扎实娴熟的业务能力,做公安工作的行家里手;要甘于奉献,时刻牢记职责使命,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光荣的公安事业当中,争做实干笃行的示范标杆;要倍加珍惜、严守底线、严于律己,干净担当、行稳致远,树立良好形象,让辅警队伍成为临夏市一道耀眼夺目、受人尊敬的风景线。
结业汇报演练中,新招录的警务辅助人员们以饱满的精神、协调统一的动作,先后展示了队列礼仪、单警装备及法言法语规范使用、警拐术、最小作战单元等科目。参训队员们警容严整、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用铿锵有力的步伐、嘹亮响彻的口号、整齐划一的队列、步调一致的规范动作,充分展示了一个月刻苦训练的丰硕成果以及临夏市公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过硬的警务技能,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结业仪式结束后,临夏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和各室所队主要负责人对新聘用警务辅助人员内务管理情况进行了观摩。
职业技能教育是东西部劳务协作的排头兵,是志智双扶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帮扶方式。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与我省临夏州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两地充分发挥济南市优质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和资源较为丰富的特点,紧盯“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目标,做实“东技西引”培训,持续拓展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借技借力 打造优质培训平台
产业和就业是驱动幸福的“双轮”。济南市针对临夏州职业技能教育力量薄弱的现状,在帮扶中引进国内家政服务领军企业济南阳光大姐,建成临夏阳光大姐公司,成为临夏第一家类型功能最齐全的家政服务培训基地。济临两地政府促成临夏技工学校成为西北首家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分院,有力推动临夏州职教培训行业向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跃升。
2021年9月9日,临夏·济南东西协作技能培训合作暨临夏州阳光大姐服务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临夏市举行,正式拉开了临夏州借技借力,打造优质技能培训平台的序幕。
今年6月,山东蓝翔技师学院临夏分院正式揭牌。9月份,蓝翔技师学院选派3名骨干教师支援技工学校实训,目前各专业实训课程有序进行,教育教学氛围大幅提升。
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卓长立讲起临夏开办阳光大姐公司为民传授技能时总说:“记忆最深刻的是罗冬霞,从一名保洁员成长为甘肃省‘最美家政人’,这是一个鲁甘携手促就业的暖心故事。”
罗冬霞是临夏人,以前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只能打零工补贴家用。2021年9月,她参加了家政服务就业技能培训,顺利通过了理论和实操考试。
“培训上岗后,当年年底就赚了一万元,这让我信心大增。”罗冬霞笑着说,现在我组建了一支家政保洁服务队,去年还荣获甘肃省“最美家政人”称号。
临夏州阳光大姐服务有限公司围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母婴护理、中式烹饪、美妆护理等高收入工种课程,先后开展品牌化、专业化培训1607人,全面提升了临夏妇女就业技能。
近年来,临夏州围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目标,推动济南知名度较高的职业技工学校赴临夏州异地办学,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临夏技工学校实训设备购置项目中,济南市支持14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完成汽车维修、中式烹饪、美容美发3个专业17间实训室装修和交互式一体机、实训工作台、染烫发实训设备等387类实训设施安装。
鱼渔双授 打造技能培训“济临样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济临两地坚持以学员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精准复制济南市成熟的劳务培训模式,截至10月底,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47期4996人,打造了农村劳动力高质量技能培训的“济临样板”。
济南品牌正逐渐转化为临夏优势。济临两地技能培训共享师资、设施设备资源,济南市捐赠临夏州两台全新挖掘机、两台全新装载机,价值480余万元。坚持“请进来”培训,蓝翔技校选派优秀教师多次带资赴临指导,先后到永靖县、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临夏市开展挖掘机、中式烹饪、电焊工等技能培训1161人。此外,两地开展“走出去”培训,临夏州累计向蓝翔技师学院输送学员4批245名。
“提升培训实效方面,按照劳动力培训意愿和济南企业需求,通过组织岗前培训班、订单培训班、在岗技能提升班和转岗嵌入式培训班等模式,确保学员达到济南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临夏州人社局负责人说,将学员的考试通过率和就业率作为考核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力争每一名参加培训的普通劳动力都变成技能型劳动力。
临夏州借鉴济南职技院校先进的管理体系和高标准培训模式,充分整合临夏州培训资源,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乡技能培训体系,扭转了现有“小、散、弱”的行业格局,推动技能培训沿着品牌化、多样化、精准化发展。
政策先行 构筑劳务保障体系
奖补政策是构筑劳务保障体系的基础。临夏州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比如对到济南就业的已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人口专门提供交通补助和劳务奖补;对参加东西协作技能培训的已脱贫人口提供培训补贴、鉴定补贴和生活补助等。临夏籍学员到济南学习享受“五免两享”政策,即:免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免费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免费推荐就业岗位,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毕业留济就业享受济南东西部协作劳务补贴政策。
2022年,临夏州精心筛选提供了适合临夏州劳动力就业的26家济南企业,赴临夏举办东西部劳务协作用工专场招聘会42场(次),提供近2000个岗位,并在济南达利园食品集团挂牌成立“临夏州劳务输出基地”,为来济务工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降低了择业成本。
“奖补政策的实施,有效带动和激发了临夏州农村劳动力参与劳务输转、参加技能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两地劳务协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临夏州乡村振兴局负责东西协作工作的科长董信说,截至11月,济南市共帮助临夏州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2.46万人。
董信介绍,临夏州采取“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点对点”输转模式,做实“保姆式服务”,减轻临夏务工群众的交通压力,并协调企业为临夏州务工群众开设清真食堂,定期安排发放消暑、劳保物品,开展节日慰问活动,确保临夏务工群众留得下、稳得住、扎深根。
当前,正值果树冬季修剪和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近日,和政县林草中心紧抓冬季农闲有利时节,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三合镇铁公山八八集团万亩啤特果示范基地,举行科技培训活动。
培训中,技术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参训学员详细讲解啤特果树的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管理、冻害预防等理论知识,现场示范修剪、涂白。期间还与参训学员积极互动,解答在果树日常管护中遇到的问题,让参训人员上手实操,手把手进行指导,切实增强培训效果。参训果农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操作性、示范性强,效果好。
下一步,该县林草中心将继续下派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举办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果农的田间管理水平,为果树增产稳产、增加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今年以来,临夏市持续加强与济南市市中区的沟通联系,通过强化双向挂职、交流合作、教育培训,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干部人才交流。
强化双向挂职,互访互帮明思路。坚持供需对接、精准选派、按需选派的原则,聚焦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要求,有序推进干部挂职工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互访调研、互派党政干部量身定制“挂职”,促进党政干部综合能力提升。
强化交流合作,互鉴互学强本领。紧盯全市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短板”问题,主动加强与市中区对口部门的沟通衔接,全面加强两地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交流。自2021年以来,临夏市先后选派84名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技术骨干组团前往市中区跟岗学习,并积极主动邀请市中区61名专家人才到临夏市开展学术交流、教研活动。邀请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著名心血管外科主任、首席专家乔彬教授带领的团队,进驻临夏市人民医院并成立“乔彬工作站”,帮助提升医院学科建设和医疗水平。
强化教育培训,互联互通提素质。结合全市干部教育工作实际,充分利用市中区资源优势,通过主题讲授、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和现场教学等多视角、多维度的教育培训方式,帮助干部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丰富经验,先后开展了临夏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市中区·临夏市优秀年轻干部“深化落实”“提速增效”专题培训班等,提升专业素养。
今年以来,永靖县把提升农民能力素质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抓手,通过“科技培训、产业培育、试验示范、平台搭建”等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有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永靖县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内部相互帮等多种形式,邀请农业专家教授,开展百合种植、畜牧养殖、瓜果蔬菜种植等培训,帮助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截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农民科技培训420场(次),培训农民1.8万人(次)。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奖补政策,发展“牛羊菜果薯药菌百合”特色产业,涌现出一大批百合村、牛羊村、黄芪村、马铃薯村等,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形成东部山区发展优质食用百合、西部山区发展旱作农业、草食畜、中药材,川塬区发展设施蔬菜、特色林果的产业格局,为发展全县特色农业创造效益。永靖县围绕主导产业,结合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帮扶契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良种繁育、病虫害综合防治、保鲜储藏、产品质量检测等新技术,积极在各自服务的农业合作社创建科技示范基地,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大力实施“土专家”、农村能人、乡村工匠培育工程,评选高级乡土人才137人、中初级乡土人才2576人。支持鼓励乡土人才带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引导各级党组织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480多家,带动贫困群众2.0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