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近日,州安委办组织州应急管理局、州消防救援支队、州邮政管理局、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全州重点快递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行动,全面排查快递行业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全力保障全州快递行业安全平稳运行。
检查组先后深入顺丰、京东、中通和韵达等8家快递企业的邮件快件处理中心,通过查阅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安全培训记录及监控影像等资料,结合现场核查,重点检查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寄递安全落实及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检查组现场向企业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办,明确整改期限,要求企业举一反三,全面开展排查整治。
下一步,州安委办将持续加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力度,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推动快递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全州邮政快递业始终保持安全、稳定、有序的运行态势。
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节日“重阳节”,因“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重阳节又称“老年节”,年年逢重阳,岁岁皆安康。日常生活中,由于老年人的自身条件限制,特别是独居老人、留守老人等,安全意识和避险逃生能力相对薄弱,是火灾等事故的弱势群体,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日常安全。
关爱居家老人
生活中消防安全万万不可忽视
今天,请把这份安全手册
送给所有长辈










老人在家
一定要记得常回家看看
多一些陪伴
多一些平安
今年以来,积石山县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强化统筹部署、精准排查隐患、创新监管机制,筑牢民生安全防线。截至目前,累计检查食药经营主体1903家,发现问题3267条,责令立即整改2543条、限期整改724条。
该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专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带队赴校园、经营单位督导。县市场监管局压实监管责任,举办校园食品安全培训会防范风险。县食安办牵头联动多部门,聚焦12个重点领域排查风险,查办食药违法案件23件,14起在办、8起结案,移送公安机关线索1条,有力震慑违法行为。
优化市场监管机制,统筹监管所力量打造标准化站点,划分5个片区由局党组成员分片包抓,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优化案件办理机制,实行查办分离,线索审核后随机派办,调查终结后集体讨论处罚,保障群众食药安全。
选派骨干参加省州培训,组织执法人员集中学习食药安全知识;联合教育部门举办校园食品安全培训3期,覆盖校长、食堂负责人等500余人次,规范食品加工、留样等环节工作标准。
天气渐冷,取暖设备也开始频繁登场。但大家在使用煤炉、燃气或炭火取暖时,一定要留意一氧化碳这个“隐形杀手”。为了让大家提高自防自救意识,做好冬季取暖安全防护,切实保障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临夏州应急管理局温馨提醒:在享受暖意的时刻,务必绷紧安全弦,严防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 。
知识讲解篇
01
什么是一氧化碳
一氧气化碳是一种毒性气体,且无色、无味、无刺激性。它与人体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气高200~300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引起脑及全身组织缺氧,严重的引起急性、迟发性脑病,甚至死亡。人一旦短时间过量吸入,会对人体造成急性健康损害,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
02
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
一氧化碳对人的危害主要取决于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当居室或者所在环境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0.02%,在2-3小时内会出现不适症状;当含量达到0.06%,会出现严重不适,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感觉迟钝等;如果含量达到0.1%,半个小时内就会让人陷入昏迷状态;当含量达到4%,很快会致人死亡。
03
一氧化碳中毒的表现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轻重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患者的健康情况有关,一般分为3种情形:
轻型中毒
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中型中毒
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重型中毒
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04
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场所
1.使用燃气或煤炭且通风不良的居室、旅馆、公共浴池等场所。
2.排烟不良的家庭厨房。
3.燃气热水器安装不当的浴室。
4. 密闭的空调车辆等。
05
一氧化碳中毒常见原因
1.鉴定是否是热水器或灶具安装不规范。
2.灶具在燃烧时被吹滴溢熄、开关闭启不好,胶管老化脱落等。
3.燃料燃烧不充分,所在空间通风条件不好。
4.在通风条件不良的房间内用煤炭生火炉,没有安装烟囱。
5.在停止行驶并开启空调的密闭机动车内停留时间过长。
有些使用燃气热水器的家庭,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了洗浴间里,燃气不完全燃烧,如果时间过长,一氧化碳容易蓄积,加上天冷关窗,通风不畅,沐浴时间过长,导致中毒发生。
有些人喜欢在车里开着空调睡觉,而此时汽车发动机怠速空转时,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含有一氧化碳的废气,废气通过汽车的空调入风口进入车内,引起中毒发生。
日常防护急救篇
01
注意通风
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时,门窗不要全用塑料膜封死,要预留一定的缝隙,使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一氧化碳聚积。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02
选择正规取暖工具
取暖用的煤炉要安装烟囱,炉具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烟囱接口处要顺茬接牢(烟囱粗的一头朝向煤炉),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漏烟、倒烟,并保持其畅通。
03
经常检查
正确安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热水器应该尽量安装在室外通风处,洗澡时浴室门窗不要紧闭,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
04
远离危险品
煤炭、炉火等取暖设备应远离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有毒物质。
05
备一氧化碳探测器
使用煤炭炉的家庭,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探测器正常运行。
06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常识
1. 鉴定是否是煤气中毒,凡现场散发有煤气异味,病人口唇呈樱桃红色是最有力的中毒证明。
2. 立即打开门窗或把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松衣扣,腰带,并使中毒者头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3. 若自己意识到煤气中毒,应就地匍匐,及时离开现场;居室外的人进入室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开灯、用打火机、火柴等,以免发生爆炸。
4. 迅速呼救,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凡中度以上中毒者应及时送往医院做高压氧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在等待急救人员间隙,一定要严密监测中毒者的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可实施人工呼吸。
注意事项篇
01
使用燃煤取暖的注意事项
1.绝对不能用桶、盆或没有烟囱的煤炉在室内直接取暖。
2.煤炉不要直接安放在卧室。
3.室内生火取暖要定时通风换气。
4.使用煤炉取暖时,睡前要检查炉盖是否盖严,炉内煤炭是否完全燃烧,绝不能封炉取暖。
5.烟囱的出风口要安装弯头,出口不能朝北,以防因大风造成烟气倒灌。
6.烟囱接口处要顺茬儿接牢(粗口朝下、细口朝上),严防漏气。
7.烟囱及烟道口要定期检查和清理,保持排烟通道畅通。
02
使用人工燃气的注意事项
1.注意通风排气;临睡前关闭燃气总开关。
2.严格按照热水器说明安装,并每隔半年进行安全保养。
3.现室内煤气泄漏时,严禁使用明火检查;建议使用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安全型灶具。
4.连接煤气灶具要使用专用胶管,接口要紧。
5.切勿擅自改装、迁装、拆除燃气设备或变更燃气用途,煤气表的检修和更换必须由燃气公司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安全无小事,请大家认真阅读,掌握有关预防一氧化碳的知识,防患于未然。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一道冬季取暖的安全防线。生命高于一切,希望大家警钟长鸣!
今年以来,我州聚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核心任务,通过压实责任、系统治理和全民宣传等多项举措,持续夯实安全发展根基。
构建起“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全链条责任体系,州委、州政府将安全生产纳入重点工作“一盘棋”,出台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与8县市、30个州安委会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341名防汛、山洪灾害等重点领域责任人,并创新建立“专班+包抓”机制,组建由副州长牵头的安全生产工作专班和包县督查组。应急管理部门对重点领域企业实行“干部包抓+专家指导”机制,开展政策宣讲、隐患排查460余次,切实将企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总抓手,先后投入1.2亿元专项资金,全方位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清零等“八大行动”,通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与标杆企业、安装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等举措,从根源上降低安全风险。健全“明查暗访+闭环整改”“专家把脉+深度评估”工作机制,对省级明查暗访、驻点包抓组反馈问题逐项整改销号,对重点领域企业常态化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确保问题整改无死角、无遗漏。
深入开展安全宣传“六进”活动,累计组织专题宣传4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超21万份,覆盖群众31万人次,让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通过主流媒体曝光典型安全问题、发布警示案例,分层分类开展安全培训,全方位提升全民风险防范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营造“人人懂安全、人人守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
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群众出行意愿强烈,文体赛事活动密集
人流物流车流增加,且当前正值企业生产经营建设活动旺季,安全风险叠加
以下10个方面安全防范工作一定要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