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广河经济开发区:产业沃土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广通河畔,发展的脉搏强劲跃动。广河经济开发区作为广河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视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时代主旋律,立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主引擎”的战略定位,创造性地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城镇基础建设、多元文化交融等核心任务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以产业繁荣促进民族交融,以深度交融振兴民族发展”的崭新路径。
产城融合,托举千家万户“共富梦”
发展的根基深植于融合的土壤。广河经济开发区统筹谋划,将自身产业发展与三甲集镇的资源优势无缝对接,构建起集聚高效、优势互补的区域协作新格局。这里,商贸流通血脉畅通,市场活力澎湃涌动。
面对东西部协作的历史性机遇,广河开发区精准发力,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支点,创新探索“搬迁安置+产城融合”的新模式。一座座现代化就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东西协作产业园、物流中心产业园、包装产业园相继落成,密集入驻的加工制造企业,特别是惠及民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车间里的嗡鸣机器声里,易地搬迁群众和周边农户找到了稳定发展的机会。流水线不仅输送着产品,更传递着希望。在国富皮革包装车间工作的马大姐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在家门口进厂,挣钱顾家两不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产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为群众铺就了一条坚实的共同富裕之路,成为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稳固基石。
广河县国富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付安告诉记者:作为当地民族团结进步的标杆,公司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吸纳280余名多民族员工,通过常态化技能培训打破技术壁垒,借助节日共庆、文化沙龙等活动增进情感交融,让不同民族员工在协作中结下深厚情谊。如今,企业不仅实现年产值6.4亿元的发展佳绩,更成为员工共建共享的家园。
产业聚链,工业经济腾飞“强引擎”
产业强,则区域兴;链条韧,则动能足。广河经济开发区凝聚广大企业家与从业者的智慧力量,锚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战略目标,推动工业经济向多元化、高端化阔步迈进。广河引以为傲的皮革毛纺产业,在集群化发展中焕发新生。通过节会、招商引资等方式,积极招引全国关联产业优质企业入驻,促成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耦合、协同并进。这不仅壮大了“广河县皮革毛纺产业集群”的筋骨,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更在无形中构建了一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来自天南海北的企业家、技术骨干与当地各族员工并肩奋斗。在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在流水线上的默契协作里,在食堂饭桌旁的欢声笑语间,“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石日益牢固。产业的血脉交融,成为滋养民族团结进步的沃土,生动诠释了“以产促融、以融兴族”的广河实践。
甘肃福禄海铝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国华告诉记者,作为广河经济开发区的龙头企业,公司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新员工入职培训和日常教育体系,在车间设置“红石榴车间”,张贴“民族团结示范岗”等主题标语,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耳濡目染。工作一线推行“混合编组、互助共进”的生产组织模式,将员工编入同一班组、同一生产线,通过“师徒结对”制度促成技术传承与情感交融。老师傅张志鹏与徒弟马国太结对5年,不仅传授了精湛的铝材加工技术,更结下了深厚情谊,该车间被授予“民族团结示范岗”称号。通过建立“五必访”制度,三年来帮扶各族困难员工27人,发放补助金16万元。2025年员工马得华因家人重病陷入困境,公司发起爱心募捐,募集善款3.7万元,让他真切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党旗飘扬,凝聚团结奋进“向心力”
发展的航程,需要领航的旗帜。广河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组织联建、资源联动、服务联心”的创新机制,编织起一张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同心网。
“党建+民族团结”的探索在这里枝繁叶茂。“主题党日”活动深入企业车间,“政策宣讲进企业”传递党的关怀与民族理论,“金秋招聘月”为各族群众架起就业金桥。企业党组织主动走进周边村社,听民声、解难题——优先招聘本地村民、资助困难学子圆梦校园,党的民族政策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
“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早已融入企业文化的基因,成为各族员工的自觉行动。每逢佳节,党组织的温暖慰问直达民营企业与困难职工,真挚的关怀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党建引领,犹如一条坚韧的红线,将政府、企业、社区与各族群众紧紧相连,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合力。
广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马如华对记者说:今后开发区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产业提质、民生提标,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基础保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努力打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局面。
在广河,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产业兴,则人心聚;人心齐,则事业成。“以产促融、以融兴族”的广河路径,不仅为当地注入了澎湃的经济动能,更在共同奋斗、共享成果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浇灌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