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融四化”为墨 绘就“石榴籽”共融画卷—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来源:临夏州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3-12
字号:
收藏

2024年,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推进“四融四化”育人新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传播民族团结理念、培育民族融合人才的摇篮和重要阵地。

融入阵地,建设实体化平台。校内实施党建、教育、研究团队、培训基地“四功能”综合平台建设,校外积极共建“三类型”校外基地,依托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实、走心,先后建成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内实践基地、6个校外实践基地。

融在课程,构建一体化课程。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在全国率先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统筹规划公共课和专业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和进度。去年,该院承办“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甘肃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展演活动,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着力建设“三级大课堂”,从教室课堂“课前三分钟”到校园课堂主题班会再到校外课堂的网络推送,让民族团结理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融于活动,探索具身化途径。该院围绕“五个一”专题活动,通过专题宣讲、文艺演出和红色文化研学活动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情怀。扎实开展“四走进”教育活动,与20所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校际交流”活动20次,与东区社区、八坊社区等携手开展民族团结政策宣讲等活动30次,组织学生到枹罕镇拜家村等10个州内获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乡镇,开展支教帮扶、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206次。去年,该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思政课省级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开展积石山县高关初级中学抗震救灾精神主题宣讲活动,讲述抗震救灾中同舟共济、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凝聚起推动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融进文化,塑造浸润化氛围。打造全息化校园文化展示平台,合理布设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和标识,建设民族团结主题小广场,在校刊校报、校园广播及学院公众号等载体宣传报道。推动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成立非遗学院,学生定期到“非遗大师工作室”学习,切实增强各民族学生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利用临夏地区特色产业文化育人,与企业共同打造百花烹饪学院、百益产业学院、牡丹产业学院。去年,该院代表甘肃省赴北京参加全国职业教育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河州葫芦雕刻”项目在展会上备受瞩目,作品注重展现葫芦雕刻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中的传承与创新。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