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团州委打造“四圈”创建模式共绘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来源:临夏州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8-18
字号:
收藏

近年来,团州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临夏各族青少年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打造“河州少年手拉手、石榴花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促进全州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交流,为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贡献了青春力量。

一、充实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学习圈”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让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各族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以团支部、少先队中队为基本单位,累计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籽’心向党”主题团队日活动800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24万人。以“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青马工程”“青联大讲堂”等优质平台资源为载体,组织各级团干部、青联委员、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共育团结花、临夏别样红”理论宣讲1400余场次,“青言青语‘青骑兵’”宣讲模式获评“全省优秀典型案例”。以团属新媒体矩阵为辐射,持续宣传民族团结政策、法律法规、典型事迹等,制作推出《政策青年说》《团团带你逛临夏》《红领巾说家乡》等原创网络文化产品100余部,临夏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被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52篇次。

二、打造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品牌圈”

抓牢精神力量培育,在各族青少年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擦亮“河州少年手拉手、石榴花开新时代”宣传品牌,创新开展民族团结好少年评选、青少年书画摄影作品展、短视频创作大赛、红领巾讲解员大赛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60余场次,引导广大青少年齐心协力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率先将助力灾后恢复重建五项青春建功行动与“红石榴”志愿服务活动充分融合,分批次组织县市、直属团委青年志愿者200余名,常态化开展思政教育、亲情陪伴、学业辅导、便民服务等志愿活动485场次。依托大学生“三下乡”“扬帆计划”等品牌活动,组织24支社会实践团队共500余名“返家乡”大学生,开展文艺表演、科普宣讲、健康义诊、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4500余场次,服务受灾群众7000余人,让广大青少年在灾后恢复重建大舞台开启实践成长之旅、弘扬时代文明新风。临夏州马文轩等4名青少年获得“全国见义勇为模范”、“2025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2024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称号。

三、拓宽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朋友圈”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拓展各族青少年大团结大融合的实践载体。深入实施青少年交流计划,加强与统战、民委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共青团东西部协作机制作用,争取支持、对接资源、开发项目,先后组织400余名青少年赴北京、山东、河西走廊等地开展文化交流研学活动8场次,推动全州各族青少年与发达地区青少年的互动学习、共同成长。协调联系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与积石山县120名青少年开展“书信传情·童心筑梦”交流活动,联系邀请兰州民族中学与和政县宁和中学师生代表开展“手拉手”互访活动,引导青少年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

四、搭建青少年成长成才成事“服务圈”

搭建成长发展、关心关爱、权益维护平台,广泛动员各族青少年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临夏实践。先后走访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协调争取“伙伴计划”项目在临夏市、永靖县、积石山县落地实施,落实“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助学金32.5万元、资助困难学生65人,以及共青团“童心港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项目建设资金30万元。圆满完成省列为民实事困难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学资助工作,持续开展“守护陪伴·心系一老一少”爱心包裹捐赠活动,协调落实文雅少年成长计划、“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等公益项目15个。举办各类青春招聘会15场次,青年交友联谊、集体婚礼等活动26场次,开办线下“青年夜校”204场次,开设红领巾爱心托管班40余个。组织开展“12355,为青春护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120场次,覆盖青少年26.3万人。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