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夏州“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

来源:临夏州 发布时间:2022-11-07
字号:
收藏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临夏州“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省属在临各单位:

现将《临夏州“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21日


临夏州“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依据《国家“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甘肃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及《临夏回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我国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省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州开创富民兴临新局面,公共服务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面对民生领域关注度提高,公共服务需求增加带来的发展问题,全州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公共服务事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全州人民不懈奋斗下,制约我州发展的瓶颈因素逐步得到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焕发新的活力,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健全完善,供给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服务短板弱项精准补齐,设施布局配置持续优化,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和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基本民生底线不断筑牢兜实,城乡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有效满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为我州民生工程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深入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十三五”以来,全州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3.8万人,完成规划目标任务12.5万人的110%,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规划目标任务4%以内;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58.83万人,完成规划目标任务252.5万人的102.5%;创劳务收入451.59亿元,完成规划目标任务446.8亿元的101.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338元和8113元,年均分别增长7.2%、9.1%。

公共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5年的74.4%提高到95.4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5年的74.8%提高到97.92%;高中教育提质增效,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60%提高到81.24%;职业教育突破发展,形成了以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为龙头、州职业技术学校和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为两翼、县市职校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特殊教育持续推进,建成临夏县、东乡县特殊教育学校终身教育不断发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8.5年。“全面改薄”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顺利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1500多所,新增学位11.27万个。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多渠道招聘补充教师9000多名,累计培训教师20.04万人次。

卫生健康趋于完善。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州卫生资源拥有量不断增加,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8县市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全州133所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州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州中医院通过三级乙等、州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甲等评审。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150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97.15%。1111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了1201名合格村医。县外就诊率从十三五末的21.23%下降到6.71%,下降14.52个百分点。全州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2.6岁提高到2020年的74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8%提高到19%。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5.07‰、5.78‰下降至3.74‰和5.34‰,孕产妇死亡率保持在15.45/10万,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医疗保障日趋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医保管理更加高效,就医结算更加便捷。“十三五”末,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达到92%和71职工和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2.28万人和226.44万人,参保率分别达到100%、98%。

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逐步提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更加广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保经办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初步建立。“十三五”末,全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74万人、2.98万人、10.92人、143.21万人。

养老服务有效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州养老事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老年人福利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医养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州农村日间照料中心780所,城日间照料中心52所,养老床位总数达10675张,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达到36张以上,所有养老机构具备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条件。对60岁以上居家老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免费体检活动全面普及。

住房保障不断增强。全州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十三五”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518.67万平方米、5.87万户,惠及群众约20.5万人。启动110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8805户,面积约127.84万平方米。

社会兜底持续提升。城乡低保管理进一步加强,特困人口、失能五保老人供养水平有较大提高,社会救助力度持续加大。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供养标准按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确定。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对象全部登记录入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系统。全州城市低保临夏市和各县月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695元、629元,农村低保年最高标准达到每人4788元,城市特困人员年基本生活标准临夏市和各县分别达到每人10848元、9816元,农村特困人员年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每人6216元,城乡特困人员年护理标准按照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分三个档次分别达到每人1680元、3360元、480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护理补贴标准分别达100元和50元,保障人数分别达到8.35万人和9.7万人。全州累计康复服务残疾人2万多人次,辅助器具适配5.8万人次,基本实现了残疾人就近就便接受康复服务。

文旅体育稳步推进。全州文化馆8家,公共图书馆8家,博物馆15家,乡镇综合文化站12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95个,行政村书屋1116家,社区书屋37个。州级调频电视转播台1座、县级7座、乡级38座,基本实现了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06%和99.10%。建成国家级非遗工坊2个、省级非遗工坊9个。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河州贤孝、莲花山花儿、和政松鸣岩花儿等11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旅游作为首位产业蓬勃发展,五年累计接待游客869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06亿元,全州现有A级景区23处,炳灵寺石窟跻身5A级景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改造提升410个贫困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46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扶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661个,带动2.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体育健身设施逐步完善,全州共有体育场地6167个,体育场地面积361.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约0.51块;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为1.98个。文化体育旅游的品牌影响力逐年显现,协调承办中华龙舟大赛、十四届省运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临夏段、NBA四强争霸赛、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全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花儿临夏”马拉松赛等国际国内赛事活动。

(二)发展形势和面临难题

“十四五”时期,是我们党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这一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五年。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制度优势彰显,发展韧性强劲,现代化建设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从内部环境看,国内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民生领域需求加大,公共服务供给要求升级,社会主要矛盾转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内容、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自身条件看,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临夏快速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5年过渡期、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等政策举措,为我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省委省政府确定建设兰州经济圈、创建“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提出把临夏打造成面向“一带一路”的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基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区,为我州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平台。

面对新形势,我州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公共服务发展布局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依然存在。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制度机制尚不健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总体短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城乡、人群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仍然存在,服务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形式单一,社会参与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州公共服务建设处于弥补短板的加速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必须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州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不断开创富民兴临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巩固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成果,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公共服务工作的最新指导意见和导向,聚焦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人民最关心的公共服务问题,遵循人口、领域、区域全覆盖的原则,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文化习俗,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存在问题与不足,以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为方向,健全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地方服务项目和基本标准,强化地方公共资源投入保障,提高地方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为加强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积极作用。

(二)基本原则

深入研究公共服务事业发展阶段特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工作整体发展、协调推动。注重重点工作突出,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州发展思路,明确“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紧扣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要求,结合公共服务工作实际,聚焦公共服务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找准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使规划更适应新时代要求、更符合发展规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从全州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严格落实公共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优先保障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劳动就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服务的提供,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实现人人共享。

循序渐进、突出重点。逐步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标准、逐步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针对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短板、强化弱项,突出下一阶段发展重点。着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着重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标准等,全面稳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统筹运用公共资源,优化整合,科学布局,均衡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倾斜,大力配合新型城镇化趋势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群体间均等享受和协调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兜底保障职责。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引入竞争机制,积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多元参与、公平竞争的格局,形成扩大供给合力,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标准化理念融入政府治理,保障标准显著提高,城乡、区域、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体均衡,普惠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公共教育卫生取得新成效。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能力及重大传染病控制和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进程,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家庭发展能力建设。慢性病综合监测、食药安全、妇幼保健、生育政策等工作稳步推进。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养老覆盖面持续扩大,养老保险水平有效提升,加快建设能够满足多层次需要、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创业就业政策稳步落实,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健全完善公平公正、覆盖面更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福利体系,打造服务能力优、管理能力强的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建成精准科学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

——公共文体服务取得新成就。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质量,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保公平、保运转、具有临夏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迈上新台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安治理稳步推进,防灾减灾建设更加标准,应急资源更加丰富,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构建和谐稳定大局。

专栏1 临夏州十四五公共服务发展指标

指标

2020年

情况

2025年

目标

指标性质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8.5

9.5

约束性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覆盖率

100%

100%

约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7.92%

98%

约束性

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已全部动态清零

5年内均保持动态清零

约束性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人)

1.71

3.15

约束性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50

>55%

约束性

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

100%

100%

约束性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

100%

100%

约束性

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请公租房的保障率

应保尽保

应保尽保

约束性

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

——

100%

约束性

人均预期寿命(岁)

74.1

75

预期性

参加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万人次)

11.67

30

预期性

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人)

2.45

4.5

预期性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95%

预期性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7.88%

>98%

预期性

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

11%

50%

预期性

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率

100%

100%

预期性

每万人接受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次数(次)

13400

17000

预期性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1.71

2.5

预期性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

>90%

预期性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0.45

4.5

预期性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个)

239栋

8805户

1329栋

53275户

预期性

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平方米)

25

30

预期性

养老服务床位总量

10675

13000

预期性

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张/千人)

36

40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1

7

预期性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5.74

8

预期性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平方米)

652

750

预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1.24%

>90%

预期性

退役军人安置率

100%

100%

预期性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以涵盖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文体休闲、社会服务、住房保障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为核心,以促进城乡、区域、不同群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以各领域重点任务、保障工程为依托,以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为支撑,做好我州保障全体居民基本生存发展需求的制度性安排。畅通意见建议反馈渠道,方便群众获取信息、参与标准监督实施、维护自身权益。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根据《甘肃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明确我州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要求,提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文体服务方面的具体保障范围和质量要求,合理划分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实施机制。对已有统一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要按照标准执行;对暂无统一标准的服务项目,要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相关标准。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稳定化。加强对我州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落实情况的监测预警,开展基本公共服务达标行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公正、均等、高效和稳定供给,不得主观压低服务标准、影响政策效应,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权益。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纳入政府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数据深度挖掘与共享开放。

(二)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预期到2025年,全州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间多层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遍覆盖。将农村居民和农民工纳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衔接和统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广大居民。

——育幼服务。免费开展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健康指导和基本避孕节育服务,建立涵盖婚前、孕前、孕期、出生后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深化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做好生育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加大儿童重大疾病、疑难复杂疾病诊治和急危重症诊疗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基本医疗、教育保障制度。强化孤残和困境儿童精准保障,实施孤儿助医助学工程,扩大困境儿童受益面,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制度,推进孤弃儿童和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集中供养,按规定落实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开展对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未成年人的心理关爱、行为矫治等服务。到2025年,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广大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全面完成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工作,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态势不断巩固。儿童福利机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权责关系更加明确,保障服务更加高效。

——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完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调整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城区扩容,提高学位供给能力,全面消除“大班额”、“择校热”等现象。提高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巩固“控辍保学”成果,严防新的辍学和部分复学学生再次辍学。落实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联控联保机制,加强考核考评力度,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就业社保。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就业工作列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现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全州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健全全州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体系,实现市县间公共就业服务资源的均等化、城乡间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一体化和各类劳动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权利的公平化,实现全州各类劳动者和谐就业。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以增加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工作重点,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员,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适度扩大城乡低保范围。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有保障。坚持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保障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严格执行国家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落实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基本支付项目和标准,实施公平适度保障,科学合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医疗卫生。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机制和保障机制。在现有有标准化综合医院,乡(镇)有标准化卫生院村有标准化卫生室城市社区有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监督网覆盖率达100%,药品监督抽验覆盖面达到80%。各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与人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质的提高,县市之间能力与水平趋于一致或相近。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养老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对符合条件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发放养老待遇,加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健全养老服务培训机制,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和人才提升培训健全城乡分散居住特困老年人民政府供养制度,供养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和农民人均收入的70%,通过政府集中购买服务、督促监护人履约等方式,为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提供“四个一”上门服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持续织密扎牢兜底服务网,满足特困、事实无人照料的独居、孤寡、空巢、留守、重残、失能失智、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到2025年,建立健全适合临夏州情、覆盖城乡全体居民、达到全国总体水平、具有较高均等化程度的养老服务体系。

——住房保障。加大城镇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力度,规范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提高农村住房质量和品质。到2025年,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弱有所扶。构建以“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贫困家庭认定办法,制定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评估指标体系。保障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人员的基本生活。加大对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救助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健全完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规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加强特困人员监护照料服务。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增强临时救助的实效性。

——文化体育。完善城乡一体公共文化设施,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合理布局和增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的需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书屋、村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化项目,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0场次以上。促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农村基层为重点,推进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创新运营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增加基层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走亲等活动,保障困难和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完善县乡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布局,扩大广电5G网络覆盖面,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滑冰馆、健身馆、城乡社区健身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健身场地、社会足球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智能健身路径等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设施。大力开展全民健身促进行动,推进体育资源社会共享。

——优军服务。推进退役军人优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持续改善兜底服务质量。加大退役军人安置服务力度和优惠政策扶持,对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采取转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方式予以安置。对符合条件的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和进入老年的残疾军人、复军人、退伍军人,按规定提供集中供养和医疗保障。组织开展退役军人专场招聘和就业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提供创业指导。

专栏基本公共服务重点任务

服务领域

重点任务

育幼服务

1.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州妇幼保健院儿童医疗中心项目、州妇幼保健院医疗设备配备项目,支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2.儿童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平台转型升级,建设完善和政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救助站)、临夏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积石山县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东乡县儿童福利院升级改造、积石山县儿童福利院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等儿童福利重点工程。实现州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平台实现全覆盖,县级覆盖率达到90%,全州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到50%。

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城区扩容,提高学位供给能力,全面消除大班额现象。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

2.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配备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饮用水、厕所、澡堂等基本生活条件标准和开展文体活动所必需的场地与设施条件。

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建设。全州8县市争取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就业社保

1.社会保障。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8%95%,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100%95%

2.改善社会保障待遇工程。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稳步提高工伤、失业保险待遇标准,工伤伤残职工享有基本的职业康复服务,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3.保障服务平台。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市场、州智慧社会救助平台等项目,建成投用临夏州公共实训基地项目,推进各县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医疗卫生

1.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州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实施疾控中心实验室提标扩能项目。实施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疾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建成临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临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等项目。

2.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设达标的州县两级传染病医院(病区),建成临夏州传染病医院项目,建设各县市综合医院传染病区。每县市确定1-2个公共建筑,应急时转为方舱医院,每县市至少确定或新建改扩建1个公共建筑,应急时转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

3.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每县办好1个综合医院或1个中医类医院,每个乡镇(街道)办好1所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办好1个村卫生室。建设东乡县第二人民医院、东乡县中医医院、广河县中西医医院、康乐县人民医院提标扩能建设等项目,推进乡镇卫生院提升改造项目。

4.卫生健康人才培育。建立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在岗培训制度,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持续加大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力度。

养老服务

 1.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建成东乡县老年养护中心、康乐县养老院、和政县马家堡中心敬老院等项目,实施积石山县综合福利院、临夏市养老院等现有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和安全设施升级改造。

2.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区县、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三级构建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0%,每个县有2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3.乡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力争所有街道乡镇至少建有1所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实现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

4.特困老年人兜底保障和空巢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制度,提高特殊困难老人探访频次,到2025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0%。建立健全城乡“三无”老年人民政府供养制度,供养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和农民人均收入的70%。

住房保障

1.农村危房动态监测。支持新增危房改造,加强日常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形成长效机制。

2.做好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对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依申请应保尽保,对其他家庭在合理轮候期内予以保障。

弱有所扶

1.精神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建设临夏州精神病人福利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2.社会救助经办设施建设。实现社会救助协理员行政村全覆盖,在救助对象较多的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交通、通讯费用以及薪酬待遇,保障履职需要。

3.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城市公益性公墓、殡仪馆、殡仪服务站等设施,实现县级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覆盖率100%,建设广河县公益性公墓、康乐县公墓、临夏市殡葬服务中心、积石山殡仪服务中心、和政县殡仪服务中心等项目。

文体服务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推动州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造提升乡镇文化站、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文化、广播、体育等设施和器材,达到国家和省上标准。

2.实施“七个一”标准工程。加快州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每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有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舞台(戏台)、一个文化科普宣传长廊、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器材“七个一”的标准。

3.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临夏州广电融合提升项目,搭建制播云平台和媒资系统,提高融合制播能力。推进州融媒体平台建设,推动州级媒体转型升级,提高新闻政务便民服务力度。

4.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加快州县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数字化建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库、数据处理和存储、信息安全、备份等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推进智慧广电媒体、全媒体传播工程,提升直播卫星广播电视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服务。

5.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到2025年,每建成1条健身步道、1个体育公园、1个公共体育场或社会足球场、1个全民健身中心;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成1个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每个行政村(社区、易地搬迁点)因地制宜建设1个可开展球类运动的多功能运动场地(所)。

6.体育组织队伍建设。加快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人。全州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

优军服务

1.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建设临夏市烈士陵园提升扩建改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提升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和红色教育服务水平。

2.退役军人就业。加大退役军人就业支持力度,适当放宽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招录退役军人的条件。加强教育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三)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可及

——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城乡一体设计、一体实施,推动城乡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统一衔接,逐步建立健全全面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公平配置,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强化政策协调,鼓励引导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辐射,健全城市支援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流动服务等手段,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

——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优化公共资源配置,逐步提高落后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缩小地区间差距。建立健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机制,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做好投资、财税、产业、土地和人口等政策的配套协调。强化跨区域统筹合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水平衔接,推动具备条件的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异地结算、钱随人走等相关制度安排,保障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下沉,强化街道、乡镇和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合理规划布局基本公共服务网点,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四、推进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牢牢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科学合理界定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多元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方位调动政府、社会和市场,以及公民个人等多方面力量,补短板、强弱项和提质量,以最终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为目标,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国有经济等多元主体参与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丰富服务供给,有效降低服务成本,逐步实现非基本公共服务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实现供需动态均衡、服务普惠享有。

(一)非基本公共服务重点任务

——建立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坚持社会化发展托育服务,围绕“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社会运营、普惠可及”,创新服务模式,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加快托育服务发展,支持多方力量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培育一批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标杆单位,逐步建成服务多元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加强幼儿园托班服务供给,加快建设托幼一体的托育机构。支持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与妇幼保健机构共建婴幼儿照护服务实训基地,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积极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满足家庭多层次、多样化托育服务需求。

——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建设。增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园、落实城镇小区配建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有效促进学教育可持续发展,重点补齐农村、偏远地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短板,规范营利性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所有民办幼儿园享受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奖补资金,扭转高收费民办园占比偏高的局面,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推动普通高中建设。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普通高中学校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改善高中学校教育信息化、实验室、通用技术室、图书馆、阅览室等方面的办学条件。落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高中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金等各项惠民政策。积极为示范性高中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充分发挥省、州示范性高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文旅学院、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及各县市职校(职教中心)建设项目,改善办学条件,配强师资力量、强化师资力量,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和东西部联合办学。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解决好县市职校“空壳化”问题。推动产教融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激励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积极引进省内外职校,探索推进联合办学,增强师资的专业性,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积极招收初高中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人群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

——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深化特殊教育改革,积极兴办残疾幼儿学前教育机构,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实行十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健全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附设特教班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提高吸纳能力,应纳尽纳。帮助残疾学生掌握生活生产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健全送教上门机制,提高送教上门质量,特殊教育实现全覆盖。

——发展普惠型养老。以构建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新格局为目标,努力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政策支持、资金保证,确保养老服务的健康协调发展。推动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不断健全。实行分散供养与集中供养相结合,适度提高供养标准,80岁以上的老年人享受到高龄老人津贴。老年福利机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能力,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运行。

——促进优质公共医疗资源均衡化发展。加快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智慧医院建设、薄弱学科建设、区域医学中心建设,构建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体系、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应急医疗救助体系,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推进州传染病医院、州应急救援中心等项目建设,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提高对重大疾病、重点传染病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水平。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广泛应用。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医技人员招录培训和基层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建设。

——切实推动惠民安居。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保障补好位”的原则,加快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探索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积极稳妥解决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持续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用房动态监测,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实施危房改造或抗震改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改造,实现存量危房动态清零,切实保障农村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专栏非基本公共服务重点任务

服务类型

重点任务

托育服务

1.公办托育服务。临夏市建设1所全州性公办示范性托育中心,提供托育从业人员培训、托育机构管理咨询、托育产品研发和创新设计、家庭养育指导及婴幼儿早期发展等服务。各县市至少建成1所公办托育服务机构,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增设托育班,实现托幼一体化发展。
2.普惠托育服务。各县市建成不少于1个普惠托育机构,逐步实现普惠性示范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城区全覆盖,全州20%城乡社区能提供托育服务,基本形成覆盖全州城乡的社区托育服务体系。
3.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支持州内托育服务企业发展连锁化经营,支持现有民办幼儿园积极发展托育照护服务。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支持打造面向托育服务全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及直播教室),并推动托育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设备提档升级。

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所有行政村和有需求的自然村全覆盖,每县市至少创建1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5所省级一类幼儿园。

2.公办幼儿园扩容工程。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原则上每个街道建有1所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园,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园。建成永靖县罗川幼儿园、临夏市折桥中心幼儿园、康乐县西坡幼儿园、临夏县第八幼儿园、广河县三甲集移民幼儿园等项目。

3.学前教育强师计划。补齐教师缺口,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高中教育

1.普通高中教育提质发展。建设临夏中学三期、河州中学等项目,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教学质量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2.高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媒体教室配备全覆盖,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开展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和智慧校园建设,以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3.提升普通高中师资力量。实施教师培优行动,加强名师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渠道,配齐配强高中学校管理团队、补充教师缺口,进一步加强师德师能建设。

职业教育

1.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文旅学院、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临夏技工学校),实施临夏县职业技术学校、积石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广河县职业技术学校、永靖县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等项目。建成2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3所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7个中职现代化实训基地。

2.推进职业教育校企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产学教一体化实习、实验、实训平台与基地,协同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建成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永靖产教融合示范园。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建设。鼓励在20万人口以上县新建特殊教育学校,逐步形成从小学到高中阶段教育较为完备的特殊教育体系,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

普惠养老

1.支持城企联动居家社区型、医养结合型普惠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每张床位2万元建设补贴。

2.支持城企联动旅居型普惠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每张床位1万元建设补贴。

优质医疗

1.州级卫生健康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州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项目,争取创建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省级区域公共医学卫生中心建设(临夏州区域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和康乐县县级区域医疗中心。

开展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实施临夏州中医医院中医特色医院建设项目。


2.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推进州县互联网医院建设,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建设医共体数据库、云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医共体综合管理系统和医共体后勤管理系统,继续完善医共体医学资源共享中心,推进医共体便民服务。力争的6所县级综合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建设州中医医院信息化、州妇幼保健院信息化二期等项目。

惠民安居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强化租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推进住房租赁产业发展,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强物业公司规范化管理,建立物业管理企业登记台账,确保物业公司资质。

(二)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倡导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多样化。区分基本与非基本,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各县市要积极倡导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紧紧围绕供需矛盾突出的公共服务领域,在土地、投资、税收、金融等多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大力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支持社会力量扩大优质普惠托育、普惠性学前教育、普惠养老、普惠医疗等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倡导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大力提升服务运营管理,向群众提供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公共服务,促进非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促进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多元化。各县市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调研社会力量参与供给的现状,紧紧围绕本县市群众最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系统规划托育、学前、养老、医疗等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推动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逐步实现由政府直接生产向购买服务的间接生产转变,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难点、痛点和堵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民生改善始终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育幼、养老等供需矛盾突出的服务领域,支持社会力量扩大普惠性规范性服务供给,保障提供普惠性规范性服务的各类机构平等享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深化公共服务领域事业单位改革,营造事业单位与社会力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管多角度。强化对非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完善体制机制,明确服务规范,建立健全服务评价机制。对提供服务的主体开展分类管理,制定分类管理实施办法,明确分类管理政策要求。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衔接工作,对现有民营机构限期归口进行营利性、非营利性分类登记。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实行监督检查结果公开、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质量信用记录、严重失信服务主体强制退出等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拓宽公众参与监管的渠道,推广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制度,积极鼓励第三方机构近日服务质量调查、评价等环节。

五、推进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元化发展

围绕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的普遍关注和迫切期待,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拓展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种类,着力解决供给、需求、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生活性服务业面向需求优化供给和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能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一)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

——增加服务有效供给。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根据居民收入水平、人口结构和消费升级等发展趋势,进一步发挥生活性服务对提升人的生存质量和发展能力的重要作用,创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优化服务供给,增加短缺服务,开发新型服务。拓宽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种类,鼓励支持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围绕人民群众更高层次需求的健康生活、养老托育、休闲旅游、广播电视、文艺作品、体育健身等需求量大、发展潜力足的产业,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定位,合理布局网点,完善服务体系,夯实产业基础,切实增加生活性服务有效供给。

——强化服务有效衔接。深度开发人民群众从衣食住行到身心健康、从出生到终老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生活性服务,深刻认识生活性服务业对公共服务体系的补充和支撑作用,优先发展与公共服务配合密切、有序衔接的相关产业,牢牢把握校外培训与学校教育、高端医疗与公立医院发展、高端养老与普惠养老等关系,创新设计理念,体现人文精神,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模式,努力将生活性服务业打造成为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的储备力量。

——提升服务质量水平。营造全社会重视服务质量的良好氛围,鼓励服务企业将服务质量作为立业之本,坚持质量第一、诚信经营,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职业化发展,鼓励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增强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积极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改进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完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和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

(二)打造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优化健康服务。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内涵,夯实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机构,强化各级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创建妇幼中医保健特色专科。深化“互联网+医疗”建设,推进看病就医“一件事”“掌上办”“一码通”,丰富适合不同人群的数字化服务模式,构建全生命周期掌上医疗健康服务生态系统。优化中医儿科医疗服务资源布局,提升县级儿科服务能力。强化青少年近视、龋齿、肥胖等中医防控。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统筹推进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强化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学科建设,提高基层康复、护理床位比重。建立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造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构建卫生健康数据管理应用体系,推动以医防协同为重点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促进照护服务多样化发展。全面落实产假、配偶陪产假等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家庭婴幼儿照护创造便利条件。倡导以家庭养育为主,广泛传播科学育儿知识,让每个婴幼儿家长都能接受科学育儿专业指导服务。支持指导家庭开展婴幼儿照护。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单位和社会组织根据辖区家庭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通过入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信息化等方式,为家长及婴幼儿照护服务者提供科学育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增强家庭的科学育儿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家庭养育活动小组,多形式提供家庭育儿专业指导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到2025年,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达到90%。

——加强托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及设施建设相关规范和服务标准,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和配套政策,保障托育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制定存量房屋和设施改造提升为托育场所设施的建设标准,推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全覆盖。严格实行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建设托育备案管理平台,加强托育机构申办、备案等信息化管理,建立线上备案系统,实现市场监管、民政、教育等部门托育机构登记备案信息互通。加强信用监管,推动育婴、保育、保健、托育管理等专业人才数据采集和共享。

——丰富优质养老服务供给。推广公建民营发展模式,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升专业性和医养结合能力。支持专业服务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就近就便提供养老服务。积极发展老年生活照料、老年健康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娱乐、老年旅游、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法律服务等养老服务业,加强残障老年人专业化服务。推进医养结合,优化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等服务,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落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补贴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社会组织、餐饮企业在农村开办老年餐桌。推进老年人紧急求助、跟踪定位、健康监测等智能产品研发推广。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新模式,推广“老年公寓+养老服务”“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等模式,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等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推进智慧康养设施建设,鼓励县市打造一批养老产业园、智慧养老院和养老社区。加强智慧技术无障碍建设,保留线下服务途径,便利老年人获取养老服务和老年福利。实施老年智慧健康管理,支持家庭安装智慧养老终端,对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老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基本健康状况动态监控。

——构建爱老敬老社会环境。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持续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健全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专业人才,完善养老护理员教育培训和技能认定制度。对有意愿就业的老年人,提供相关就业配套服务。创新为老服务方式,发展多样化老年产品、用品。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拓展老年人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活动的平台空间,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兴旅、以旅促文,深入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着力打造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和挖掘远古化石文化、史前彩陶文化、大禹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提升公共文化综合服务水平,增强旅游的文化性、文化的旅游性。坚持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产业特色化、旅游产品品牌化、旅游服务规范化、旅游环境优质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的“六化”要求,推动州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积极推进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促进革命文化、黄河文化遗产、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进红色初心教育和长征红色主题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和旅游信息服务标准,围绕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中国优秀文化和红色历史文化传承,开发适用于互联网传播的数字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信息化建设。强化数字技术运用,着力打造“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数字文化服务模式,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空间智能化建设,打造共享、便捷、融合的文化数字场馆。推广文化数字化应用场景,鼓励临夏市建设场景化数字文化体验园。创新“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深化“智慧云”等公共文化平台建设,开发云上图书馆、云上文博、云上展览、云上音乐厅等数字化文化服务。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开展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在线阅读阅览服务,利用VR、3D投影等技术还原历史文化场景,扩大文化资源信息共享覆盖面。推进全州文化旅游系统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优化完善州县文化旅游大数据平台功能,积极对接景区、公安、交通、环保、通讯、银联、气象、酒店、旅行社等数据信息,实现不同平台之间数据的信息对接、资源共享。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加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健身广场等场地设施建设和运营。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新建居住区过程中,按标准配套建设群众健身设施。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地下空间、公园绿地、建筑屋顶等,建设健身设施。大力发展冰雪、水上、山地、马拉松、自行车等健身休闲项目,鼓励有条件的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优质体育健身俱乐部、现代城市体育综合体。扶持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站(点)等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推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经纪等业态发展,探索开发体育赛事衍生产品。积极引进国际性体育赛事和高水平民间赛事,创新全民健身活动品牌,举办综合性群众体育赛事。支持各地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俗体育赛事活动,促进马拉松等群众性赛事活动发展。加快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以优势竞技体育带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推动体育赛事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丰富体育服务供给。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赛、体育旅游等新产品,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开发户外体育运动、时尚体育运动,丰富节假日体育供给。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模式,提供全民健身指导服务,鼓励居家健身。挖掘适合各类群体的体育运动场景,大力发展老年人运动康复、中青年体育休闲、青少年体育培训。传承弘扬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加快体教、体医融合,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推动健身运动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加快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健全公共体育一站式服务系统,推进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智慧化场景体验全覆盖,提高体育场地、赛事活动、科学健身等智慧化水平,提供更加便捷的菜单式体育公共服务。优化“互联网+体育组织”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全民健身活动传播平台。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推进州级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队伍)和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队伍)建设。加强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和中医药特色专科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提升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效能。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规模化、规范化,实施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及质量保障项目,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养老和旅游等特色服务融合发展。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全部配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中医药重大专项攻关,提升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

——健全城乡居民便利生活服务体系。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导向,加快家政服务培训及劳务输转基地建设,开展家政类专业校企合作培训,实施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着力推动家政领域创新发展。健全家政服务标准体系,推动高职院校和开设家政类专业院校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城乡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强化综合为老、为幼服务及商业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各类便民服务网点、农贸市场网点布局,加强乡村集贸市场建设,完善社区一站式服务功能。

专栏4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任务

服务类型

重点任务

健康服务

1.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加快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系统等智慧服务软硬件,提高医疗服务的智慧化、个性化水平。

2.鼓励发展优质健康服务。建设水上疗养、森林氧吧、登山揽胜、养生理疗食疗等特色康复保健项目,打造临夏市东郊公园体育健身康养公园、和政县松鸣岩休闲养老基地、积石山县龙川岭生态养生度假休闲风景区、广河县新马太生态田园康养度假区,积极创建集医疗、康复、保健、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功能的特色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3.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强化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保障全州食品相关产业良性发展,推动落实国民营养计划,提高城乡居民的营养健康水平。

儿童照护

1.开展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加强对家庭和托育机构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将托育从业人员纳入政府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落实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2.加大儿童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推进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孕妇学校”和家长课堂,依托家庭、社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开展科学育儿、疾病预防、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合理膳食、应急避险、心理健康等健康科普活动。

3.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关爱服务。实施“明天计划”项目,规范家庭抚养、家庭寄养、机构养育和收养工作,保障孤弃儿童的生活权益,依法规范家庭寄养和收养工作。

养老服务

1.支持多元化养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后用于养老服务,开展城企协同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行动计划。鼓励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探访与帮扶服务。

2.发展老年教育。建立完善老年教育州、县、乡镇(社区)三级网络,开展经常性的老年教育活动。优化办学设施设备条件,扩大专业设置和参与范围,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的学习服务。到2025年实现老年大学县级全覆盖。

3.丰富老年人文体活动。支持各类公共设施和社会组织广泛开展符合老年人特点及需求的文体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惠活动。支持州内外文艺单位、医疗机构、旅游企业等积极与老年教育机构、养老机构合作设立“第二课堂”,为老年人提供各类专题讲座和游学活动。

文化旅游

1.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三大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临夏州内长城烽火台遗址、革命文物、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实施永靖明长城烽火台盐锅峡小茨段、坷坨段抢救保护及展示利用、康乐长征文化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广河县齐家文化国家遗址公园、东乡县林家遗址公园、积石山县三坪彩陶遗址公园、康乐县边家林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

2.重点文物保护。推进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保护研究,加大炳灵寺石窟、红塔寺石窟等文物保护利用,开展石窟寺壁画、彩塑、建筑等保护项目,加强齐家坪遗址、新庄坪遗址的挖掘保护利用,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花儿历史博览传承中心、齐家文化博物馆、马家窑博物馆群等项目,推进州县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改造提升。

3.红色文化传承。提升改造临夏市胡廷珍烈士纪念馆、肋巴佛革命纪念馆、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康乐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旅游景区提升。持续加大重点景点景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A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全力推进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和政古动物化石文化旅游区提质扩容,着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永靖县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抱龙山、临夏市东郊生态公园、康乐县莲花山森林公园、竹子沟、东乡县盛世旅游度假村4A级景区创建。永靖县、临夏市、和政县、康乐县分别创建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河三峡、松鸣岩、折桥镇分别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力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加快刘家峡恐龙足印国家地质公园、炳灵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和政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临夏市八坊十三巷、临夏齐家文化遗址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

5.旅游小镇建设。建设乡村旅游名镇、示范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旅游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到2025年,创建文旅振兴乡村旅游样板村29个、等级民宿10家以上,新增三星级及以上农家乐20家,力争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年均增幅30%以上。

6.文艺作品创作。挖掘运用临夏黄河文化、彩陶文化、化石文化、民俗文化、牡丹文化、商贸文化、红色文化,创作一批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精品。打造《布楞沟的春天》《大禹治水》《大河之州·花儿家园》《松鸣岩传奇》《马家窑彩陶—史前文化的绚烂霞光》《齐家文化—中华文明之光》等艺术精品。

体育产业

1.体育品牌赛事。力争创建“花儿·临夏”马拉松等1至2个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具有临夏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10个以上具有特色的州级品牌赛事。

2.特色体育产品体系。培育形成休闲体育、传统体育和民族体育等为主的特色体育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冰雪运动、航空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产业带。打造龙舟赛、马拉松赛、山地自行车赛、公路自行车赛、滑翔伞赛、钓鱼比赛、滑雪比赛、篮球大赛、航模大赛、徒步挑战赛等十大特色赛事,培育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健身休闲体育运动项目。

3.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加强体育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打造智慧装备、智慧场馆、智慧赛事。加快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和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的建设,智慧社区健身中心覆盖率逐年增加。到2025年,各分别至少新建1处智能健身器材设施或场地,有条件的新建或改扩建升级1个智慧体育公园(体育场馆)。

中医药传承创新

1.中医药传承创新建设。基本实现市县两级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重点建设1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2-3个州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全州建成3-5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创建1-2个州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1个州级中医康复中心,加快建设临夏州中医医院医养中心结合项目。

2.建立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形成具有临夏特色的中医药文献。

3.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养老、康复等健康服务,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

4.中药产业项目建设。鼓励引导康乐县、和政县建立道地品种种子育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中药材仓储和加工基地。

家政服务

1.打通家政服务专业化人才培养中高职一体化渠道,探索支持家政服务专业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经验,建立家政服务培训及劳务输转基地,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支持诚信家政企业做大做强,推广“员工制”经营模式。

2.优化完善“互联网+家政”服务平台,通过软硬升级和模块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全面推进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回收废旧物品上门等便利服务进社区、进家庭。

六、系统提升公共服务综合供给效能

    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互嵌式融合型发展,围绕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生产供给、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坚持科学谋划、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促进全州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一)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凸显以人为本理念,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上,统筹考虑服务需求、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布局。调整优化幼儿园和小学、社区养老托育设施、卫生站(室)等服务频次高、服务对象活动能力弱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控制设施建设规模、科学安排数量密度,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持续抓好控辍保学成果巩固工作。合理配置人员居住分散地区固定服务设施和流动服务设施资源,确保服务时间和地点相对稳定,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

——合理控制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坚持功能优先、经济适用、便利可及原则,合理控制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对于高频次服务设施,适度增加布点、控制规模,通过总分馆(院)、连锁等形式共享优质资源,重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和卫生医疗服务设施一体化布局,建设城乡教育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对于服务频次相对较低或服务事项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在统筹考虑服务链条通畅前提下适度集中布局。鼓励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服务便利性的同时,保留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必要的现场服务窗口。

——推动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整合深度融入全省的公共服务布局,深化与毗邻地区全面合作,积极探索打造多元化合作模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共同争取国家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服务需求升级与供给匹配协同共进。统筹公共服务标准健全城市群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制度安排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互联互通相关信息数据共享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服务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乡居民就近享有公共服务提供便利条件。

(二)加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公益属性,提高治理效能,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围绕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的公共服务需求,引导事业资源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加大监督管理和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公共预算投入,强化绩效监管。统筹教育、卫生、文化、城乡体制改革,推进社会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相结合,增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统筹盘活用好沉淀和低效配置的事业编制资源,加大对人口集中流入地区统筹调剂力度,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编制急需,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健全改善民生的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流程更加公开透明,原则上能够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再直接举办事业单位提供。

——发挥国有经济作用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参与公共服务的领域和条件,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支持参与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业壮大产业集团、做大做强品牌,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社会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国有经济以兼并、收购、参股、合作、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服务,拓宽国有经济进入渠道。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支持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和建设积极性。进一步放宽公共服务市场准入,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集中清理在市场准入方面对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在资格准入、职称评定、土地供给、财力支持、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等方面公平对待民办与公办机构,及时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合格供应商制度,形成公开透明的供应商准入、遴选和监管机制,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和规范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供给。完善优惠政策,通过建设资金补助、运营补贴、租金减免、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方式,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基本公共服务机构的成本。深化 “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分类管理制度。加快推进 “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压减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大力培育发展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的社区组织。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开展社区志愿服务。逐步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对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行业管理、公益慈善等领域的公共服务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社会组织购买。大力发展慈善组织,广泛动员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提供,鼓励企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慈善服务。完善激励保障措施,落实慈善捐赠的相关优惠政策,共同营造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良好环境。

(三)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和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体育、文化、旅游、家政等重点领域的应用推广。推动数字社会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水平。促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发展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平台和行业垂直平台,开展公共服务在线对接探索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促进人工智能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鼓励发展数字创意、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文化、智慧体育、智慧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区块链+”在公共服务领域运用。聚焦5G重点应用场景,打造数字化综合民生服务平台,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帮助解决老年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困难,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

——强化数据互通共享加快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临夏”建设,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临夏州大数据服务中心,促进各类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应用,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完善临夏州政务信息共享网站,逐步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政务数据共享网站和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建设、完善与对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间的数据壁垒,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证明互认通过完善信用监管、全面推进告知承诺制等方式实施证明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减少不必要的证明事项加强地区间的信息互联互通积极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 “跨省通办”、异地就医结算等便利服务建立健全政府及公共服务机构数据开放共享规则推动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和政府部门数据有序开放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开展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和智慧校园建设

——推动服务资源下沉加大对基层服务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服务产品供给机制提高基层产品供给能力推动资源下沉拓展社区公共服务管理职能构建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采取上下联动、纵横协调的方式确保公共服务沉得下、立得住、推得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推进审批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推动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养老托育、扶残助残、家政服务、物流商超、治安执法、纠纷调处、心理援助等便民服务场景有机集成和精准对接强化街道、乡镇和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发展、共建共享发挥综合便民服务作用

(四)强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

——推动人口均衡发展落实国家生育政策,持续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健全完善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坚持卫生与人口工作融合发展,提高生殖健康、做好优生优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探索建立健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的发展政策。落实优化生育政策,发展普惠托育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人口素质。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应对老龄化行动,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发展银发经济,增强大龄劳动力就业能力。开展重大经济社会政策影响评估,健全人口动态监测、研判和预警机制。

——服务乡村振兴。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推动城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升县城、人口特大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增强对本地区服务对象的综合承载能力及对周边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辐射能力。推进村级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乡镇成为服务农村居民的区域中心。鼓励城乡共建教育联合体、医疗联合体等以城带乡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功能衔接互补。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统筹衔接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聚焦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补齐乡村体育发展短板。创新乡村体育发展模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升乡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加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和运营。

——深化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实现开放开发突破。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探索公共服务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提升现有开放平台功能,搭建新的开放创新合作平台,为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提供有效载体。进一步发挥州政府驻霍尔果斯、拉萨、厦门等地办事机构的作用,依托中欧班列,加强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深化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文化、艺术、旅游、体育、中医药服务等领域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对外交流格局。

七、规划保障与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健全实施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各部门在公共服务体系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有效合作,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全州各级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切实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规划相关目标任务推进情况的动态监测分析,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二)明确职责分工

州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着重抓好制度完善、政策制定、监督考核和相关指导服务工作,做好本领域公共服务行业标准的细化落实,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安排,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重点工程,深化政策解读,正确宣传引导,加强调查分析研判。各县市政府是规划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细化实化落实举措,统筹推进本县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十四五”时期重大民生建设项目相协调,推动各项公共服务和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各县市、各部门要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加大对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重大事项协调力度,研究推动重点任务、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突出解决淤点堵点难点问题,分领域谋划和推进合作事项,充分发挥服务协调作用,推动协调协商制度化常态化。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在公共服务体系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积累经验,分步推广实施。加强对创新试点工作的指导,培育一批基础好、均等化程度高、带动效应强的示范项目,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示范,推动公共服务取得新突破。

(三)加强要素保障

——保障资金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统筹力度,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保障工程投入。健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保障机制,确保财力增长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需求相适应。将更多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确保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及标准落实到位,拓宽公共服务经费筹措渠道,充分利用中央预算、专项建设基金、债券保险、信贷获得、慈善捐赠、彩票公益金等方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强化人才培育。引导职业院校加强学科专业设置,促进专业服务和管理人才培养,扩大公共服务领域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规模。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资源市场,积极探索新的人才模式,持续增加从业人员数量,促进公共服务人才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实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职业培训和业务轮训,提高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人才在城乡、区域、机构间合理流动。探索公办与非公办公共服务机构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在职业发展、薪酬水平、保障待遇等方面探索支持政策。大力培育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社会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链接资源、优化服务的作用。

(四)强化监督监管

——强化监督考核。全州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监督,在绩效考核中增列公共服务相关内容,并适当提高权重。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切,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合力推进公共服务提升的良好氛围。

——强化监测评估。推动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定期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监测评价和社会满意度调查,适时组织开展本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建立完善以服务工作量、服务成本和服务效果为基础的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制度,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与监督,加强预算执行审计和重大项目建设全过程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