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州发改委 发布时间:2016-06-25
字号:
收藏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期,是临夏州聚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释放政策效应、转化潜力优势的加速阶段,是弥补短板、缩小差距、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临夏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是阐明“十三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导向、主要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点任务,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保护环境等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十二五”发展形成的基础

  “十二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委、州政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临夏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抢抓发展机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支、社会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经济总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倍、年均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倍、年均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3%、年均增长13.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倍、年均增长24.5%;非公经济占到了国民经济的一半,三次产业结构由22.6:29.7:47.7调整为17.1:21.2:61.7。

  ——扶贫开发成效明显。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4.4万,贫困面由52%下降到18%。城乡居民收入2015年底分别达到16508元和5245元,年均增长12.8%和14.4%。建制村道路通畅率由55%提高到9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65.5%提高到89.6%,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7%,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12.48万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36万户8.25万人。旱作农业推广面积达到164万亩,粮食产量增加到80.46万吨、实现九连增;新增花椒11.25万亩、啤特果26.5万亩,累计育苗15.3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5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小区(场)505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05万户;在沿海地区开辟81个劳务基地,人均劳务收入比“十一五”末增长1.21倍。

  ——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关于支持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若干意见》印发实施、《省委省政府实施方案》制定出台,我州被确定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工程试点范围,临夏发展得到了国家和省上空前支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1亿元、是“十一五”总和的3.9倍,成为我州项目最多、投资最大的五年。兰合铁路开工建设,临合高速、沿黄快速通道和折达等4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15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二级、所有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临夏市供水工程、引黄济临、积石山引水工程和临夏县西北片等42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解决了8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东乡县城灾后重建、刘库一期等项目建成使用,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开工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3.6平方公里,完成生态造林84.46万亩,经济林72万亩,保护公益林182.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7.02%,比“十一五”末提高6.3个百分点;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建成办学招生,临夏回中、州中医院、州医院迁建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临夏市县一体化同城化步伐加快,各县县城和重点集镇完成了一轮改造提升建设,城镇化率由24.3%提高到31.2%,城镇建成区面积由38.23平方公里增加到56.36平方公里。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伊朗库姆市缔结友好城市,共同举办三届国际食品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博览会,组建食品认证中心,临夏绿色特色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加快,临夏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成功获批,食品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产值达到30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倍;4个省列园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五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0.55亿元,入驻企业234家,园区工业总产值65.4亿元。黄河三峡、松鸣岩两大景区规划启动实施,黄河三峡、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入围全省20个大景区,松鸣岩国际滑雪场、古动物化石三期馆、黄河三峡水电博览园等项目建成运营,成功举办环湖赛等赛事和群众性文体活动,接待游客由2010年的250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86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由8.8亿元增加到38.6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8%和37%。义乌商贸城、八坊虫草市场、良恒国际商业广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建成运营。成功引进安徽海螺、深圳南利、内蒙蒙牛等一批知名大型企业落户,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25项,实际到位资金548亿元。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累计完成教育基础设施投资35.3亿元,投入免费资金10亿元,率先在全省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74.8%,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61.5和26.7个百分点;临夏现代职业学院、甘肃建筑学院康乐校区开学招生;依托北师大、陕师大累计培训教师6000名,全州高考上线率比“十一五”末提高3.83个百分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农合制度全面建立,全州参合农民达到156.73万人、参合率98.8%。《临夏花儿保护传承条例》制定出台,州博物馆、彩陶馆、文化馆图书馆和8个县级“三馆”、113个乡镇文化站全面建成,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19%和97.81%,成功获得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主办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7.06万人,输转大中专毕业生和初高中“两后生”5.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低保、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等实现应保尽保。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8.39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81.49万平方米。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共取消、下放、合并、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12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推进“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完成州县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扶贫清单、便民服务事项上网公布。全面公开财政、部门和“三公”经费预决算,落实“营改增”政策,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州新增市场主体3.5万户、年均增长23.4%,注册资金353.5亿元、年均增长74.5%。流转土地60万亩,合作经济组织达1288家。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教育、卫生、户籍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

  尤为重要的是,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和作风保证。同时,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足发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全面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全面依法治州开启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临夏对外形象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十一五”时期 “十二五”时期

  2010年末 年均增速

  〔累计〕 2015年末 年均增速

  〔累计〕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06.38 11.3 211.41 12.4

  其中:第一产增加值(亿元) 24.06 6.6 36.14 6.5

  第二产增加值(亿元) 31.55 12 44.83 14.6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50.77 13.4 130.44 13.6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00.85 36.4 298.71 24.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3.58 15.9 76.07 17.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8260 10.8 16508 12.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375 11.5 5245 14.4

  “十二五”时期,成为我州建州以来经济总量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州发展显现出政策机遇叠加释放、后劲动能大幅增强、潜力优势加速转化的阶段性特征,内外部环境十分有利,总体上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政策机遇和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临夏发展,给予亲切关怀和重大支持,为我州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二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州发挥特色优势、扩大开放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为我州夯实基础、增强后劲提供了重大机遇。四是国家和省上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从政策上对民族贫困地区给予特殊的精准扶持,为我州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五是国家专门出台支持临夏等三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特殊扶持政策,为我州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同步小康提供了政策支撑。六是国家将我州纳入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州,并确定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绿色惠民提供了重大平台。七是省上提出着力打造转型升级大环境、向西开放大门户、物流集散大枢纽、清洁能源大基地、文明传承大平台、生态安全大屏障,为我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方向牵引。

  从我州自身发展基础来看,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食品和民族用品、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出广阔前景;各族群众致富思进、共奔小康的愿望十分强烈,各级干部一心干事、奋发图强的氛围十分浓厚,全州上下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同时,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制约,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脱贫攻坚是最大任务的基本州情没有改变,攻坚决胜阶段的任务艰巨繁重: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省14个市州和全国30个自治州后列;产业发展的规模层次仍然较低,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不强,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基础还不牢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的任务繁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完善,创新创业活力不强;高精尖和实用型人才缺乏、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难,人才支撑能力较弱;法治建设有待加强,保障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部分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不高,还存在一些不严不实问题,工作作风和素质能力亟待提升。

  综合分析内外部环境,“十三五”时期我州面临的机遇千载难逢,抓住用好就能实现跨越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容回避,应对得当、趋利避害就能转化为新的发展契机。临夏发展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但必须奋发有为才能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倍加珍惜跨越发展、团结稳定的好局面,倍加珍惜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好状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攻坚决胜,奋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临夏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抓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着力抓项目引擎带动,着力抓生态绿色发展,着力抓教育百年大计,着力抓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抓党建根本保证,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信心、更实的干劲,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努力到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必须要始终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始终不渝地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始终不渝地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州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临夏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始终不渝地坚持开放发展。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加快推进以中东、中亚、东南亚为重点的开放步伐,着力打造经济文化经贸交流合作平台,拓展发展新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享发展。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准确把握州情的阶段特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抓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坚定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脱贫攻坚作为贯穿我州“十三五”时期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举全州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抓项目引擎带动。抢抓政策叠加的机遇,重点围绕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领域,谋划争取实施一大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牵引和支撑。

  抓生态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富州、绿色惠民,加快生态环境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化,探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子,着力建设山水临夏、绿色临夏、美丽临夏。

  抓教育百年大计。把发展教育作为挖穷根、育人才、促就业、利长远的根本性举措,下大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升国民综合素质、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抓社会和谐稳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法治临夏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抓党建根本保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发展目标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保、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3年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左右,农村危旧房改造实现全覆盖。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兰临合铁路和临夏民用机场基本建成,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等级公路,构建起内通外畅、四通八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建成引黄济临等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各县水源保障工程建设,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扩大信息基础设施城乡覆盖面,综合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明显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安全发展观念牢固树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国家和省上下达的指标内。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临夏基本展现。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园区经济提质增效,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招商引资和外资利用取得较大突破,对外交流合作的空间和领域进一步拓展,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竞争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通过五年的努力,把临夏建设成为依托兰州面向藏区的商贸物流基地和甘肃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

  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举全州之力集中攻坚,确保如期实现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目标。

  1、落实精准脱贫措施。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制定并实施脱贫攻坚专项规划,采取一揽子脱贫措施,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使27万多人实现脱贫,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完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实行实名制管理和动态管理。

  2、改善生存发展条件。坚持一体规划、集中攻坚、一步到位的原则,整合各类资金,每年实施100个以上整村推进项目,全面改善贫困村的行路、吃水、用电、住房、上学、就医等基础条件。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硬化工程、建制村通畅工程和县乡道路联网工程,加快产业基地田间道路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贫困群众饮水方便、稳定、安全。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实现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实施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到2018年底完成1.65万户、7.48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搬迁安置。基本完成全州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住房抗震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开展生态文明小康村创建工作,整治村容村貌,营造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

  3、发展富民多元产业。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经济林果、设施农业、中药材、传统手工艺等。强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群众分享农产品加工经营收益。依托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推进光伏扶贫试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引导有能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参加统一组织输转的跨省务工农村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加快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4、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改薄”任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继续实施学前教育、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免费政策,让初中毕业生都能继续接受普通高中或中职教育,2020年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毕业生接受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40%。落实贫困地区学生在高校录取、毕业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实现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乡镇卫生院配备所需的全科和专科医生,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救助对象范围。开展文化和科技扶贫,力争到2017年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科技特派员、培育2至3个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贫困县建成2—3个农业科技示范村。 2017年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养老福利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2020年实现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贫困村全覆盖。

  5、创新扶贫机制模式。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支持各县市围绕突出问题,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支持贫困户采取资产参股或以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等方式,投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推行贫困户直贷、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或能人带动、村级资金互助社等模式。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性贷款。融合双联行动,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建立对口帮扶常态化机制。统筹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对接中央和国家机关、央企定点扶贫,深化拓展厦门—临夏东西扶贫协作,完善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

  (二)突出创新发展,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商贸物流产业、现代农业,培育支撑发展的新动能。

  1、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

  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加快供需结构调整,用好国家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政策,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鼓励市场主体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加高质量高水平有效供给。支持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增加服务环节,引导企业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更好满足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大力发展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制定符合我州实际的“三去一降一补”政策落实措施,打好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四大歼灭战。在加快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围绕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需求侧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有效投资,双向改革、双向发力、协同拉动。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依托园区和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积极推进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鼓励科技服务进村入企、良种良法示范到田、技术要领培训到人,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和水平。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6。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双创”实施意见,制定实施我州实施方案,推进创业创新平台、创业创新示范园、科技创新园建设和农村创业富民、信息惠民新业态培育发展等五大专项行动,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2、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实施黄河三峡、松鸣岩两大旅游景区规划,加快旅游通道、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串联各县市的大旅游圈,推进旅游与商贸、文化、体育、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和文化产业增加值。统筹推进自然景观旅游和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做大做强黄河三峡、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两大景区,建成临夏国家级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打响山水生态观光游、历史文化探源游、民族风情体验游、乡村民俗休闲游、生态养生度假游、户外运动康体游等旅游品牌,塑造“山水临夏·绿色临夏·美丽临夏”旅游形象。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永靖—大河家沿黄旅游一级公路、康乐莲麓—积石山大河家沿太子山旅游公路,形成快捷的旅游环线,实现重点景区二级以上公路连通。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发冬春旅游项目,发展全域化景区和全季节观光,促进文化、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动漫、“花儿”演艺、文化会展等文化产业,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振兴传统工艺,加快砖雕、雕刻葫芦、民间刺绣、彩陶复制等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强宣传推介,引进战略合作者参与州内旅游和文化产业开发,推动文化、旅游业态和产品多元化,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到2020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5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

  3、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三甲集皮毛交易中心等项目,加快临夏市穆斯林、积石山县大河家等物流园区和百益、中天健等商贸综合体建设,改造提升一批综合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设面向兰州、藏区及国内外特色食品市场的综合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积极承接兰州物流集散大枢纽的批发市场、物流功能疏解,争取建设临夏综合保税区。巩固扩大藏区市场份额,大力拓展东部沿海城市牛羊肉配送市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强物流信息服务,扶持发展电子商务、供应链直供直销等新兴业态。加强诚信建设,打造临商品牌。

  4、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设施装备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按照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理念,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农业生产主要由为粮而农向为牧而农转变,推动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巩固和扩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年推广160万亩以上。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到2020年,达到并稳定在80%以上。加快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产业发展,新建一批千头牛、万只羊养殖小区和繁育园区,推动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和全产业链发展。加快脱毒马铃薯、双低油菜、道地中药材、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壮大育苗、花椒、啤特果、核桃等特色林果业,到2020年,特色优势产业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产量比重达到60%。加快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步伐,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保障发展的支撑条件

  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三州扶持政策机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5694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消除瓶颈制约,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1、构建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公路、铁路、航空等配套支撑的交通运输网络,构建城乡一体、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水、铁、陆、航”大交通格局。加快拓展对外通道,积极推进双城—达里加、临夏—大河家、兰州南至永靖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联通青海、兰州、定西等省际市际的多点快捷路网。加快建设县际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和重点景区旅游环线,争取建设临夏—东乡、广河—康乐、东乡—广河等县际高速公路,加快实施G248康乐至冶力关公路、S232达板—合作公路折桥至红旗公路、S230红古—岷县公路新寺至三塬公路、S105永靖至大河家沿黄旅游一级公路等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和锁南—河滩等旅游通道项目。到2020年,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000公里以上,路网密度达到110公里/百平方公里,建成公路总里程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公路97公里、一级公路146公里、二三级公路579公里,改建农村公路2923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等级公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建成兰临合铁路,规划建设临夏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临夏民用机场及机场高速公路,争取建设7县通用机场建设项目,提高空中救援和应急抢险能力。加快水运工程建设步伐,改善水上交通和安全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兰合铁路临夏段客运站、临夏客运中心、临夏市汽车东站、西站、各县市停车场等项目,推进各县客运站和公交换乘站建设。

  2、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水源保障工程,全面建成引黄济临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和政广河两县城乡供水小峡水源保障、康乐县城乡供水石板沟水源保障、临夏县城乡供水卧龙沟水源保障、东乡县城区供水等项目,满足发展用水需求。加快实施和政县北部、康乐县扎子河、临夏县南区、积石山县中部、东乡县中部、永靖县三塬、临夏市南龙等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健全农村供水网络,着力提高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和运行管理水平,到2020年,各县县城供水保证率达到*%以上。实施农田节水工程,有序推进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逐步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有序推进临夏市东西川、临夏县韩集、和政县达浪、永靖县等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广河县、和政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到2020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大力推进黄河干流、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等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全面建成黄河干流临夏段防洪治理工程,推进洮河、湟水河等黄河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新修防洪堤250公里。加快实施抗旱应急水源项目和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项目,推进抗旱防汛减灾工程体系建设,有效缓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

  3、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畅通信息高速公路,拓展信息基础设施保障领域,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实施“宽带乡村”、“城镇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城区光纤到楼入户,农村互联网、有线电视、广播全覆盖,网络资费进一步合理,网络传输速率进一步提升和稳定。到2020年,全州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城镇4G网络实现全覆盖,城市宽带用户20Mbps宽带接入能力覆盖比例达到100%,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自然村通信信号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施乡村通邮工程,加快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构筑覆盖城乡的现代电信、电力、预警系统基础设施体系。健全公安、卫生、气象、水利、民政、林业、农业、国土、卫生、交通、环保等涉灾部门预警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和发布功能。健全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完善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整合各类社会安全事件情报信息,完善情报信息汇总研判机制,健全社会安全事件综合预警系统。

  4、加快能源优势转化。以黄河、洮河、湟水河流域梯级开发为重点,加快黄河大河家二级、黄河中川、洮河白马浪等水电站建设,加快现有水电站增容改造工程,到2020年,全州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89.31兆瓦,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水能发电清洁能源基地。实施和政、康乐、广河和永靖风力发电厂建设项目、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60兆瓦,加快推进东乡、永靖、积石山、和政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32兆瓦,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扩大我州风光电市场消纳范围。以超高压骨干电网建设和城乡配网改造升级为重点,全面推进智能化电网建设。加快城乡配网升级改造,完善城乡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结合城镇建设,有序实施电缆入地。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围绕深度融入兰白都市圈,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质量水平。

  1、坚持规划引领。尊重城镇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完善全州城镇规划体系,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促进多规合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严格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控制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循规划编制、调整的法定程序,严格按规划布局项目、按规划进行建设,严格落实对城市建设项目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和绿地率等指标要求。建立健全监督制、公示制和群众参与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规划管理执行不严、管理不到位、无序建设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

  2、优化城镇格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结构,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推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抓住省上加快建设兰白临定综合城市群、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平台的机遇,统筹临夏市和临夏县建设全州区域中心,提高同城化水平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临夏市建设成为山环水绕生态园林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城、甘肃西南新兴门户城、特色商品交流集散城。加快各县县城和三甲集、大河家、枹罕、松鸣、土桥、莲花、河滩、达板、莲麓、盐锅峡等特色镇建设,加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开发力度,逐步形成临夏市区为核心,各县县城为骨干,以交通、水域沿线小城镇为依托,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加快特色新型城镇建设。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投入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公益性和基础性领域,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好国家棚户区改造、污水垃圾处理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等政策,着力完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污、供气供热、垃圾处理、通信电力、停车库场等“两供两处一轨一廊一市一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放开城市市政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市场,采取PPP等模式,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突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配套建设城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应急、养老、救助、社区服务、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就医上学困难、垃圾围城等突出的“城市病”,让居民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突出生态绿化建设,临夏市要坚持以山为屏、以水为灵、以绿为美、以文为魂、以业为本,统筹县市加快面山绿化,加快大夏河、红水河等水系治理,建设好八坊十三巷等民俗民居,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各县要在城镇建设中,注重挖掘文化内涵,科学谋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厚重的社区憩园、主题公园、街头游园和绿道绿廊等绿化美化建设项目,不断提高城区绿化总量,提升城市品味,彰显城市亮点,打造生态城镇、绿色城镇和园林城镇。

  4、提升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管理范围、权力清单和责任主体,加强城镇分级分层管理,实现城镇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便民化水平。牢固树立寓服务于管理的理念,持续加大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和文化市场整治力度,加强交通、环境、应急等重点领域安全管理,不断增强市政公共用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推进政府、社会、居民同心同向行动,发挥各方面在城镇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积极营造“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共建共管共享氛围。理顺城市物业管理体制,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责权,对关系老百姓生计的水、电、暖、气、房等民生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实现企业化管理、微利化经营、群众受益有保障。建设高标准的数字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着力构建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平台和支撑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开放、信息共享和集成运用,推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方式。

  5、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加快推进产城融合,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传统手工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城镇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支撑能力,为农业转移人口创造就业条件。统筹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领域配套改革,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城市。

  (五)注重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临夏

  坚持绿色富州、绿色惠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子,深入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生态环境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化,建设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1、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州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加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州建设。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划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推进“多规合一”,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新修高标准梯田4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造林255万亩。实施黄河上游临夏段水资源补给区生态保护工程水土保持项目,规划建设刘家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大夏河流域综合治理与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工程、大夏河和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项目。大力实施天然林(草原)保护、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持之以恒推进城镇面山、公路沿线、河流两岸、村社周边绿化,建设环城和环村林带、郊野公园、城乡绿道,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绿色休闲水平。开展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创建,建设一批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美丽乡村。

  2、着力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检测体系和环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推进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稳定提高全州空气质量。继续推进临夏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大天然气工程、煤炭市场管理、扬尘管控、汽车尾气和油烟油气治理,确保完成PM10、PM2.5空气优良天数控制目标。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落实环保信息公开制度,严格环保执法和生态文明责任追究,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3、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绿色经济。按照绿色化的理念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确保循环经济发展各项指标达到省上要求。大力推进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企业技术改造,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排放。严格控制各种废弃物排放,引导企业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林业经济、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产业,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六)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加快推进要素市场、财税、金融、投融资等基础性制度改革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1、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法无禁止即可入,实施普惠化扶持政策,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26条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开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人才缺失、方向不明等突出问题专项行动。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吸引非公经济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和运营,进入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和全民健身产业等领域。健全贷款、担保和风险投资体系,拓宽非公经济融资渠道。到2020年,全州非公经济比重提高到60%以上。

  2、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分类建立健全资源配置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妥推进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规范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培育中介组织,鼓励专业化市场中介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3、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在战略规划制定、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绩效管理,强化行政问责,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职追究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进部门行政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务服务网“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职责权限。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全面做好“接、管、放”各项工作,进一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和网上审批监管。

  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精准脱贫和民生投入,逐步缩小县域间财力差异。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落实偿债主体责任,健全债务监管和考核机制,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推进预决算公开,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5、创新投融资体制。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发挥政府投资杠杆撬动作用,形成政府资金和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合力。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项目收益和分配机制。积极鼓励和培育企业上市融资,做好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发行,支持和鼓励发行绿色债券,推动资产证券化。推进产权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建设。

  6、统筹推进其他方面改革。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企业碳排放核查及排放权交易。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教科文卫体等社会事业改革,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七)加快开放发展,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和省上实施方案,以开放促发展,为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1、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立足比较优势,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交往。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和境外劳务市场,全面深化各领域合作交流。开拓中亚中东食品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争取建设临夏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为聚集产业、发展对外贸易提供平台支撑。加强与沿线国家和中西亚国家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设阿拉伯语文化教育基地。

  2、加强开放合作平台建设。以经济、文化、经贸等领域为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持续办好食品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博览会,扩大知名度,提升国际影响力。依托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建立集绿色特色产品和民族民俗用品为一体的多功能商贸展示中心,打造向西开放、对外贸易的窗口支点。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更加透明便利稳定的投资环境,发展壮大4个省列园区。瞄准国内外强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引入一批综合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集团参与我州特色产业发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主动融入大兰州经济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引进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和补链强链项目,引导临商回归投资兴业,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

  (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把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改善民生作为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增进各族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提升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实更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力度,实现有需求的村幼儿园全覆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改薄、寄宿制学校和教师周转房项目,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力争每个县建成1—2所标准化高中,到2020年,全州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6%以上。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办好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力争“十三五”末实现专升本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州级中职教育资源,全面建成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改善县市职业学校办学与实习实训条件,充分发挥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视特殊教育,争取新建1—2所特教学校。发展继续教育,规范民办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和条件艰苦地区教师待遇水平。

  2、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临夏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继续加强州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配备,提高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积极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疾病防控体系。积极引进高层次医疗专业人才,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人员继续教育。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到2020年,全州各类医疗床位数达到1.3万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达到6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医护比达到1:1.25。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

  3、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建成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州县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实现达标。加快实施以“乡村舞台”为龙头的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公共文化项目。进一步加大对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研究挖掘,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体系、提升保护水平。依托重大节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加快广播电视、体育事业发展,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全面建成临夏奥体中心项目,规划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体育公共设施,全力办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4、加大就业创业力度。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实训基地。继续推进职业培训转移就业工程,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巩固西部转移就业基地,拓展东南沿海转移就业基地,打造劳务品牌,实现稳定就业。全面落实创业带动就业优惠扶持政策,通过项目、资金、培训等方式扶持鼓励创业兴业。“十三五”期间,全州新增城镇就业12.5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6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50万人(次)以上。

  5、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养老金合理增长机制。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完善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健全内控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加快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残疾人事业。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

  (九)健全民主法治,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执行人大决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强化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政协建议案、调研视察报告和提案,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2、全面建设法治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州战略,加快法治临夏建设。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地方立法活动,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开展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实施性立法,推进体现地方特色的创制性立法。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民生保障、社会安全等领域法律法规的执行实施,强化对行政行为的规范和制约,建立健全执法权力监督制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法治队伍,构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市场环境,依法保护市场主体权益。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3、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治理体制,创新治理方式,协调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精细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政社分开,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依托工会、共青团、妇联、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开展对话协商、规劝疏导,化解利益冲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依法、有序承接和履行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会治理和提供社会服务。健全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完善民意调查、信息公开、听证会、协商谈判、公民投票等制度,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及新闻媒体等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改革信访工作机制,完善诉讼、仲裁、行政复议机制,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完善落实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政策措施,加大困难群体救助救济力度,减少和防止不和谐不稳定因素。

  4、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制度,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建设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发布查询平台。推动重大项目审批、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和矿产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率先使用信用信息,鼓励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利用信用产品和服务防范信用风险,创建信用示范行业和城市。强化信用监管,健全信用评价和奖惩制度。到2020年,信用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5、推动安全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创造生产安全、生活安稳、社会安定的公共安全环境。以维护公共安全、建设“平安临夏”为目标,织密社会面治安防控网、重点行业和重点人员治安防控网、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和视频技术、信息网络防控网。加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扩大视频监控覆盖面。加快推进警务综合平台和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建设。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加强应急平台、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原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构建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安全隐患治理,加强重要领域、重点场所及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风险设备监控,突出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加大综合监管力度,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调动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用活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育得好、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的社会环境。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深化先锋引领行动,强化基层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全力实施项目引擎带动战略。立足全局发展,增强经济整体实力,精心论证、筛选、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扶持方向和重点的重大项目,切实发挥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和支撑作用。加快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临夏民用机场、临夏城际轨道交通、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尽早得到国家立项,获得资金支持,开工建设。完善落实重点建设项目责任制,加强组织协调,确保规划的重点项目顺利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关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投资咨询评估管理、核准管理、备案管理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办法。重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监管,保证前期经费,提升项目前期工作质量,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规范招投标行为,落实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制度,充分利用计划、财政、审计、监察等各种行政职能,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工程质量不断创优。建立竣工项目跟踪制度,开展效益评价工作,配套完善后续工程,使项目投资发挥最大效益。

  (三)团结动员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的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全州各族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注重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团结,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宗教界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化全省“两个共同”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全力办好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争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授牌命名,增强全州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本规划《纲要》是今后5年全州经济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是全州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各县(市)、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与全州总体规划纲要的衔接工作,编制好专项规划和县(市)规划,增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和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做到思路对接、规划连接、政策衔接。要注意收集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规划实施的反应和意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预警、跟踪分析和评估,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团结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