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临夏州“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临夏州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06
字号:
收藏

临州办发〔2021〕103号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临夏州“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有关单位:

《临夏州“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州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231

  

临夏州“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临夏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健康临夏”建设的关键期。为全面加快推进“健康临夏”建设,促进全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依据《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临州府发〔2021〕24号)和《甘肃省“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精神,结合临夏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编制《临夏州“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州卫生健康工作坚持发展和创新,坚持“优化两个链条”的工作思路,以健康扶贫为抓手,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健康临夏”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健康环境。

——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全州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2.6岁提高到2020年的74.1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4.4%提高到15.1%。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5.07‰、5.78‰下降至3.74‰和5.34‰,孕产妇死亡率保持在15.45/10万,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均处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州卫生资源拥有量不断增加,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72个,其中医院5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74个。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由4.46张、1.31人和0.94人增加到5.74张、1.71人和2.45人。卫生事业总费用由21.5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7.9亿元,增长76%;人均卫生总费用由1045元增加至2020年的1840元,增长76%;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46.2%下降至2020年的28.91%。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重大疾病防治、卫生监督执法、院前急救、心理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全州重点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疾病均得到有效管理,管理率分别达到87.03%80.18%91.93%。州县乡三级艾滋病监测检测体系初步形成,建立艾滋病确诊实验室1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25个、定点治疗医院8所、自愿咨询检测点11个、基层卫生院快速检测点74所、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4所,建立了覆盖暗娼、吸毒人群、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孕产妇等4类人群的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4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74元/每人,老年人健康体检15.11万人,体检率73.46%。无偿献血工作取得长足发展,采供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硬件投入不断加强,新建1个核酸实验室,增设5个采血点,改造升级2个献血屋;采血量逐年增加,有98263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共计采集全血1919万毫升、血小板2185个单位;血液产品制备达18个品种,成分输血更加科学精准,有力保障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和全州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全面落实了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政策。

——健康扶贫取得决定性胜利。县乡村医疗机构均达到分类建设标准,配备了合格医生,全面完成了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的脱贫攻坚底线性任务。紧紧围绕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达标。全州133所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设置了医技科室,均有1名执业(助理)医师和全科医生在岗服务,诊疗病种提升到50种以上,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150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97.15%,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1111个行政村村卫生室达到了分类建设标准,配备了1201名合格村医,解决了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乡村医生待遇持续提高。通过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全面完成“三区三州”健康扶贫项目建设任务,解决了医疗机构基础薄弱的问题,打通了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取得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合格村医、乡镇卫生院设备、乡镇卫生院远程诊疗、县级医院等级五个“从弱到强”的实际成效。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州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州中医院通过三级乙等、州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甲等评审,8县市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基本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县外就诊率从十二五末的21.23%下降到6.71%,下降14.52个百分点。省上到全州开展多点执业52人,州县两级242名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多点执业。8个县级医院完成重症医学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完成34个薄弱学科建设项目,建设省级重点学科4个,州级重点学科15个。完成县级心电、影像、病理、检验、消毒供应等五个区域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县域卒中、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五个救治中心全面完成建设。远程医疗已实现州县乡医疗机构与甘肃省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对接,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实现州县乡村四级全覆盖。住院费用在省内医保即时结报的基础上,实现了跨省结报,重特大疾病报销病种扩大到50种。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衔接机制,落实“一站式结报”和“先诊疗、后付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药品全部通过甘肃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集中采购,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在州县乡村四级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药品价格持续下降,有效破除了“以药补医”现象。

——卫生健康行业综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先后制定《临夏州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实施意见》、《临夏州医疗机构综合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临夏州推行医疗服务工作多元化监管方案》,累计对64家医疗机构(民营医院33家)和26名医务人员分别记不良执业行为积分330分和106分,依托12320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受理医疗卫生类诉求1838件,其中答复1720件,形成工单118件。依据《临夏州个体诊所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对466家个体诊所进行了考核,注销个体诊所7家。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共享医疗卫生行业“双公示”信息3113条。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卫健系统政务服务事项均在政务服务大厅办结,压减审批时间70%,实现许可事项“网上办理”和“最多跑一次”。扎实开展医疗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各类医疗机构3876家次,查出问题1788条,整改问题1130条,立案401件,罚款141万元,注销诊疗科目225个,注销(吊销)不达标医疗机构420家。开展口腔诊所、医疗美容专项整治,注销口腔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2家,吊销医疗美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家,限期整改2家。

——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实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20个,总投资18.8亿元。抢抓“三区三州”健康扶贫项目投资机遇,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村卫生室达标改造和医疗设备的配备更新工作。建成了临夏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实现了医疗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州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州中医医院、州疾控中心、州妇幼保健院搬迁改造、临夏市医院整体迁建重大项目投入使用。充分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实施了县级医院、县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村卫生室改扩建等项目,尤其是紧紧抓住国家发放抗疫国债的重大机遇,针对群众的期盼和公共卫生的短板,迅速建设完成了各县市医院和疾控机构核酸检测实验室,谋划启动了州中医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州传染病医院、6个县市医废处置中心等新项目。通过一大批卫生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全州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就医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卫生健康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州现有中医医院16家,其中公立中医医院8家,有州级1家、县级7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1家,二级乙等以上中医医院4家,州中医医院被评定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全州10所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均成立了中医药管理科,设置了中医诊室和中药房。中医医院开设床位2817张(其中公立中医医院2249张),中医病床占医院床位总数比例达到医院总床位数的10%。全州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62.4%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医院年总诊疗人次占全州医院年总诊疗人次比重达到27.4%,中医医院出院总人次占医院出院总人次比重达到1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达到25%。通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项目,实现了中医馆乡级全覆盖。建成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3个,州级重点专科10个、县级重点专科16个,创建中医药工作先进县2个。

——重点人群保健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全面落实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妇幼健康服务项目,28.03万名农村妇女、7.09万名儿童、15.48万名孕产妇、6.34万对夫妇享受了妇幼健康项目服务。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99.16%,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9.03%,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检测项目完成率100%。依托州、县综合医院,建立了9家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依托州妇幼保健院建立了1家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正式启动,制度建设基本健全。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降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到35%,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3.46%,65岁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达到73%。

——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动。全州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1个(永靖县),省级卫生城市1个(临夏市)、卫生县城1个(永靖县)、省级卫生乡镇12个、省级卫生村27个、省级卫生社区14个、省级卫生单位40个。共创建州级卫生乡镇(街道)62个、州级卫生村196个、州级卫生社区30个、州级卫生单位(小区)172个。永靖县已通过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城验收,康乐县全面争创国家健康促进县,临夏市创建健康促进市工作已全面启动。

——群众健康权益维护有效到位。成立了健康权益中心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立患者维权机构,并配备专业心理医生接待患者,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了分类推进工作落实制度、问题研判机制和约谈制度。全州145家医疗机构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参保金额达到770万元。充分发挥省12320卫生热线、州12345民情服务热线、州卫健委信访平台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投诉共计680件次,医疗纠纷505起,其中司法途径解决24起。通过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化解28起医疗纠纷积案,截至目前无医疗纠纷积案。新发医疗事故明显下降,医患矛盾减少,医患关系和谐。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借力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厦门市58家医院对州域内116家医疗机构从业务指导、远程医疗、科室建设、日常管理运营等方面帮扶,共选派367名卫技人才赴县市医院开展支医工作,277名医技人员赴厦门进修深造的州县。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乡村医生进修培训等基层卫生人才培训3323人次。建成覆盖县、乡、村医疗机构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网络体系,共举办网上培训113期,培训24996人次。特别是2019年以来,为全州医疗卫生单位招聘卫生专业人才1315人;2020、2021年连续两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22名;招聘特岗全科医生75名,聘用农村订单定向生141人,全州卫健系统有高级职称人员1073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实行最有效的医疗救治,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到100%,治愈3例本地确诊病例、5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驰援抗击疫情一线,组织27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57名医务人员支援兰州新区隔离点,圆满完成救援任务,州委州政府将11名支援湖北临聘人员纳入事业单位正式在编人员。快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建成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疾控机构核酸检测实验室21个,率先在全省建成了州医院城市检测基地和州疾控中心公共检测基地,全州各级医疗机构日检测能力在3万管以上,基本能够完成日检测1县市的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加强疫情防控物资储备,按照满足30天满负荷运行需求,采购储备了救治药品、医疗防护物资、医疗救治设备等三类防控物资。通过全州上下齐心协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新时代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十三五”以来,全州卫健系统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健康临夏为主线,立足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两大体系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任务,深入贯彻中央、省州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党的建设保障和促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切实推进党的建设与卫生健康业务融合发展,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十三五”时期,全州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是临夏卫生健康事业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全面推进“健康临夏”建设,为全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快速推进的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不断推动疾病谱变化和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以新材料、新能源、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推动着卫生健康服务提供方式和途径的重大变革,新经济、新业态同样推动着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十四五”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要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全州的基本医疗有保障虽然已经实现,但仍是低水平的保障。卫生健康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仍未普遍养成,重大传染病防控风险依然存在,慢性病、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与全省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与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殷切期盼相比,全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既需保障基本需求,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体而言,“十四五”时期临夏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全州上下砥砺奋进,化挑战为机遇,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决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健康临夏”建设为统领,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和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为关键,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为统领推动和保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卫生健康机构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水平继续提升。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坚持需求引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全民共建共享。始终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促进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牢固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持续推进医防融合,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织密人民健康防护网,实现全民健康。

——坚持协调发展。持续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发挥州中心城市和县城的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逐步破解城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统筹卫生健康服务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以深化医改为引擎,以信息化为支撑,破立结合,推动解决制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方式,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加强中西医结合,提升服务质量。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州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趋于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健康公平显著改善。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和每万常住人口公共卫生医生、全科医生等卫生资源明显提升。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持续优化服务链条,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医疗保障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8张、3.15人和4.5人,每万人全科医师数达到3.5人以上。

——公共卫生防控短板有效补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建立分工明确、反应快速、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联防联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支持保障、重大风险研判、评估与决策机制。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反应快速的防控救治工作格局。规划建设重大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库,提高物资分级保障、综合管理和统筹调配的能力。

——重点人群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妇幼健康和托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5/10万和≤6.6‰以下。严重精神障碍病人规范化管理率达到8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达到60%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75%以上;三级中医医院均设置康复科,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达到85%;80%以上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等建设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主要的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重点人群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全州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以上。

 

临夏州“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5年

1

人均预期寿命(岁)

74.1

75

2

婴儿死亡率(‰)

3.74

≤5.2

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34

≤6.6

4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15.45

≤15

5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1.6

≤1.5

6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15.1

≥25

7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25.78

≤24.5

8

国家卫生城市数量占比(%)

12

≥60

9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张)

5.74

8

10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1.71

3.15

11

每千人执业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0.31

0.7

12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2.45

4.5

13

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人)

2.15

3.5

14

每千人公共卫生人员数(人)

0.83

0.9

15

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张)

0.45

4.5

16

全州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54

51.5

17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28.91

≤25

18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

35

75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高质量推进健康临夏建设

(一)优化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的工作机制,完善公共政策健康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和指标体系。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在公共政策中体现健康导向,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进行健康因素评估。在州县两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时,对影响公众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内容进行审核。

(二)深入开展健康临夏行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心理健康促进、控烟、健康环境促进、妇幼健康促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保护、老年健康促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糖尿病防治、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中医药促进健康等健康临夏专项行动。

(三)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科普宣传进家庭、进农村、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和单位、进公共场所,多角度多维度大范围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推动全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切实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

(四)有效改善群众健康环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卫生城市和卫生县城,持续提升卫生城镇覆盖率;深入开展家庭健康促进行动,广泛开展健康细胞建设;推进全州城乡环境面貌全面改善,加强农村改厕技术指导,强化病媒生物综合防治;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无烟环境建设;指导开展重大活动保障、重点疾病防控及重大自然灾害后的爱国卫生工作。

二、高标准构筑公共卫生体系防线

(五)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健全重大疫情监测信息网络,完善疫情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处置制度,提高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建立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指挥机制,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分级、分类组建医疗救援、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伤员转运、血液供应、心理危机干预、核辐射和中毒处置等各类专业卫生应急队伍。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全覆盖。加强应急医疗救治场所及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提升重大疫情应急救援能力,临夏市确定1-2个公共建筑,在应急状态时转为方舱医院。各县市至少确定或新建改扩建1个公共建筑,在应急状态时转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隔离房间比例满足每万人20个房间要求。

(六)持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州县两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疾控机构实验室检验检测提标改造工程,提升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测能力。推动疾控机构改革,强化医防融合,探索建立县域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参与的医防融合服务模式。继续深入开展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巩固常规免疫成果,推动新冠疫苗等重大传染病疫苗接种工作,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加强艾滋病防控,逐步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生存质量,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心理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和治疗能力。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建设。基本消除大骨节病、麻风病危害,有效控制饮水型氟中毒。建立健全防、治、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持续加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核病等慢性病综合防治与全程管理。加强鼠疫、布病等动物源性传染病和包虫病监测和源头治理。

(七)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深入推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严格按标准落实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岗位管理和职称晋升政策,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基层医生生活补助制度,完善村医村卫生室补助政策,健全村医养老保障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改进服务质量。深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健康发展,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稳步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稳妥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全面覆盖城乡社区和居民家庭。

(八)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评估。健全完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工作体系,提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医疗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提升食品安全标准管理能力,贯彻执行食品安全国家、地方及企业标准,助力全州食品相关产业良性发展,保障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积极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持续开展食源性疾病、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食源性致病菌、放射性污染物的监测评估,提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判能力。推动落实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推进国民营养健康六大重点行动,着力提高城乡居民营养健康水平。

专栏1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1.州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项目。探索建设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州级区域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和康乐县区域医疗中心。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推进州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动实施疾控中心实验室提标扩能项目。

3.重大疫情救治机构建设项目。推进州人民医院二期工程传染病区项目,建设达标的州县两级传染病医院(病区)。

4.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疾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推进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筛查哨点、预防接种、隔离观察病房、周转房、心理健康咨询干预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三、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九)切实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着力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健康共同体)、县域医共体等,全面发展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按照保基本、守底线、可持续的原则,既考虑便民惠民导向,又确保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持续推动医生、患者、基金三下沉。

(十)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强化医联体网格化建设布局和规范化管理,注重对公立医院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优劣的监测管控,加强考核评估,建立通报机制,促进公立医院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由粗放的行政化管理向全方位的绩效管理、由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向投向人力资源发展转变,提高公立医院管理质量、效率和人员的积极性。

(十一)健全完善全民医保制度。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加快实施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分级诊疗政策相互衔接。

(十二)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各级医疗机构要选择使用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剂型适宜、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全面提高基本药物使用占比。落实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药品耗材带量采购,降低药品价格。

(十三)完善卫生综合监管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健全对全州所有医疗机构人员、行为、质量在内的综合性、全面性监管制度,形成高压有序的行业监管态势,要持续推动涉医违法犯罪的联合惩戒,依法依规处置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着力解决好“医闹”等扰乱医疗秩序问题,切实维护广大医护人员的执业权益;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共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就医行医环境。

四、加快实现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十四)夯实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体系。继续优化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和配置,提升州、县、乡三级医疗卫生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推进全州三级医院建设及县级医院(包括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提标扩能项目建设,统筹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基层传染病防治能力。加大乡镇、社区及村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力度,实施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工程。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能力,推进职业病防治体系以及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工程、中医特色医院建设,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十五)统筹推进州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围绕重大疾病、重点专科和州级质控中心推进州级区域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和县级区域医疗中心工作。集中优势资源,以临夏州人民医院二期工程项目为依托,在州级探索建设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州级区域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覆盖临夏市、临夏县、积石山县、东乡县、永靖县),在康乐县建立县级区域医疗中心(覆盖广河县、和政县)。加快州、县两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州医疗质控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州、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控制标准、质控工作预警机制,加强各类培训和质量控制,推动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专业全部达标。以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患者体验提升行动、医院管理提升行动、临床科研提升行动等医院能力提升行动为载体,到2025年,形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州级和县级医院为支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载体的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在疑难疾病、重大疾病、重大疫情的医疗救治、多中心研究、大数据集成、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带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六)加强临床重点专科群建设。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诊疗需求为导向,依托国家实施的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强特色专科、重点专科、薄弱专科建设,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提升中医内涵和疗效,为开展先进医疗技术、高难度手术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提供支撑。依托州级区域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县级区域医疗中心与省内三甲医院和国内知名医院联合,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培育一批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临床研究等方面具有省内外一流水平的优势专科,引领我州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到2025年,建成一批省级和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区域专科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显著提升。

(十七)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弥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预防、轻医疗造成的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医疗救治能力严重不足的短板,坚持乡镇、社区及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预防协调发展,满足基层百姓家门口就医的需求。深入推进乡镇、社区慢性病医防融合,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建立村医退出机制,加强村医后备人才培养。提升乡镇、社区及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在城镇化进程中同步规划建设或改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及村级机构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中的“网底”作用。

(十八)加强紧急救援体系和血液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紧急医学救援机构和采供血机构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血液安全供应保障能力,坚持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相结合,实现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流程的无缝隙衔接。建立院前急救运行保障机制,优化急救资源配置,完善基础设施和车辆配备,县市按每万人1辆标准配备救护车,负压救护车占比达到救护车总量的40%以上,满足各类突发事件先期处置需要。统筹优化各县市采血点布局,增加固定献血屋、应急采血车、急救送血车等,提升血站实验室检验能力,建设智慧化血库,建设州县两级采供血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用血数据交换平台。对采供血成本和价格重新核算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专栏2 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优化工程

1.争取实施州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建设项目、临夏州中心血站迁建项目

2.争取创建省级区域公共医学卫生中心建设(临夏州区域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积极争取创建康乐县县级区域医疗中心。

3.实施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建设项目。

4.开展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实施临夏州中医医院中医特色医院建设项目。

五、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全周期健康

(十九)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全面开展临床业务,全州60%以上的妇幼保健机构达到二级以上等级标准,州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甲等标准。加强儿科建设,提升婴幼儿重点疾病防治能力。妇幼保健机构创造条件开展中医药服务、孕产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全面实行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推广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应用,推进妇幼健康领域“证照分离”改革。继续全面实施妇幼健康服务项目,推动落实基本避孕服务,促进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统筹推进婚前、孕前保健,开展产后和流产后避孕节育服务,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和婴幼儿养育专业指导。

(二十)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推进健康老龄化战略,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送药等上门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机构、社区、家庭延伸。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把老年人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绩效评价。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监测、评价和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宣传失能预防核心信息,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加强适老环境建设和改造,减少老年人意外伤害。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长期护理服务,支持社区嵌入式和连锁式老年服务机构发展。每家医院老年医学科床位数不少于20张,每张病床配备医生和护士分别不少于0.3人和0.6人。

(二十一)加快推进医养结合与健康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实施居家医养结合全覆盖行动、社区医养结合双促建行动、医养结合机构改拓建行动和中医药医养康融合推进行动。高度重视医养有机融合,推动普遍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协同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整合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依托社区乡级活动阵地建立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精准化健康期管理、患病期治疗、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和临终期安宁疗护等医养结合管理服务。开展老年医疗护理员和养老服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扩大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到2021年底,医养结合服务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初步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到2022年,依托现有资源建成1所医养康护一体化的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示范机构;到2025年底,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二十二)推进职业健康保障。深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形成较为完善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达标体系和救治救助保障制度,健全完善州县两级并向乡镇延伸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推进州县乡三级职业卫生服务和监管网络建设,督促企业主动投入经费完善职业病防控设施设备技术改造,将外围人员全部纳入健康监护管理。落实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职业危害因素现状调查及职业病人详情摸排等重点工作。落实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5%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到80%以上,粉尘、高毒物品等主要危害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均达到95%以上,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0%以上。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病例数占年度报告总数的比例得到下降,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慢性职业性化学中毒、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专栏3  全周期保障特殊群体健康项目

1.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州妇幼保健院儿童医疗中心项目、州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支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2.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项目。实施临夏州中医医院医养结合中心项目、康乐县医养结合中心项目。

3.县级托育服务建设项目。争取在各县市新建10家专业化、规范化的托育机构。


    六、全面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二十三)加强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州、县两级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所有综合医院设有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妇幼、疾控和卫生健康监督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持续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和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骨干医师培训等工作,继续做好名中医和中医世家评选工作。强化中医药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医优势病种和高危人群,提供融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中医药服务。建立健全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制定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紧急医学救援中的独特作用。深入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提高中医特色医疗资源可及性和整体效率。

(二十四)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产业发展。坚持中医药健康产业与中医药事业相融合、传承与创新并举,完善制度创新机制。提升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推进中药精深加工,优化中药市场流通体系,推进“中医药+”蓬勃发展,强化中药材质量监管,大力挖掘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单验方、古方的发掘整理工作,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养老、康复等健康服务,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和对外交流,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支持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

专栏4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程

1.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基本实现州县两级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重点建设1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2-3个州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

2.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全州建成3-5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

3.州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和康复中心建设。创建1-2个州级中医治未病中心,依托现有资源建设1个州级中医康复中心。

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二十五)巩固落实国家生育政策。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与生育政策相适应的经济社会配套政策措施,继续实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落实生育登记制度,优化办事流程。推进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暖心行动”和计划生育家庭保险,完善实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4+1”联系人制度和“三个全覆盖”。

(二十六)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健全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政策,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托育机构,加强托育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各县市按标准和规范在新建居住区,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与住宅同步验收及交付使用。2022年底,全州建成2个及以上专业化、规范化的托育机构,积极开展普惠性托育机构创建工作,到2025年,各县市建成不少于1个普惠性托育机构。逐步实现普惠性示范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城区全覆盖,到2025年,全州20%城乡社区能提供托育服务,全州能提供的托位数达10000个左右,每千人拥有三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2020年的0.45提高到4.5,覆盖全州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广大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八、优化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引进激励体系

(二十七)加强人才队伍培训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以及卫生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制订有利于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建立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培训,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推动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以“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到2025年,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二十八)加大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卫生健康“三个一批”人才计划,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工作的通知》(甘组通字〔2019〕64号)《临夏州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州委发〔2019〕41号)精神,充分保障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推动州县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发展需要引进人才。针对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妇幼机构人才短缺现状,鼓励县级设立特设岗位,用于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各自需要确定适宜的人才引进条件。加强人才引进工作中的编制、人社等多部门政策机制协同。

(二十九)持续完善优化人才激励机制。认真贯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落实人才柔性使用制度,采用多元化人才评价制度,加大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力度,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动,统筹完善人才引进、使用、激励政策,落实人才待遇。协调编制部门加强各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机构编制配备,用活用好卫生健康系统编制资源。加强医务人员在岗进修培训,完善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州内统筹调剂和“县管乡用”办法,完善医务人员在基层工作的薪酬、职称等激励机制,为人才发展提供成长空间,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九、稳步推进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三十)健全完善健康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大力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推进健康帮扶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临夏行动计划深度融合,实现工作重心由补齐短板、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向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夯实乡村振兴健康基础转变,实现工作机制由集中攻坚向常态推进转变。建立动态监测帮扶长效机制,按照国家综合评价办法,动态监测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和合格医生变化情况,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隐患,加强对已脱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患病和医疗救治情况监测,重视低收入人口健康帮扶,全面落实大病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措施。建立重点人群健康“有人管”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慢性病防、治、管“三位一体”机制建设,建立集筛查监测、诊断救治、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医防融合新模式,提供公共卫生、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服务,实现“应管尽管、应治尽治、应签尽签”。建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长效机制,加大招聘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高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健康促进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宣传“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医院、进家庭”等“六进”巡讲活动,全面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环境等健康促进行动,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建立爱国卫生运动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卫生城镇村创建活动,改善城乡卫生环境,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建立家庭应急自救互救长效机制,普及十种突发疾病应急自救方法,促进广大民众了解掌握意外伤害自我救护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社会大众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家庭应对突发灾难和意外伤害的能力。到2025年健康乡村建设覆盖率100%。

十、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三十一)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卫生健康信息化快速有序发展,全面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发展,持续推进州县互联网医院建设,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及测评工作,三级医疗机构至少达到第三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至少达到第二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推进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区域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三级医疗机构至少达到四级以上水平,二级医疗机构至少达到三级以上水平。

(三十二)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完善智慧医院分级评估顶层设计。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加快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系统等智慧服务软硬件,提高医疗服务的智慧化、个性化水平,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落实国家和行业信息化标准。到2025年,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3级和4级,智慧服务平均级别力争达到2级和3级,智慧管理平均级别力争达到1级和2级,能够支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到2025年,建成一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医院,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形成,医疗服务区域均衡性进一步增强。

专栏5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工程

1.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项目。建设医共体数据库、云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医共体综合管理系统和医共体后勤管理系统,继续完善医共体医学资源共享中心,推进医共体便民服务。

2.互联网医院建设项目。州医院、州中医医院、州妇幼保健院、各县市人民医院通过入驻互联网医院全流程医疗服务平台,加快互联网医院认定。

3.实施州人民医院信息化三期、州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州妇幼保健院信息化二期、县级医院信息化等项目。

十一、完善卫生健康法治监督体系

(三十三)健全完善卫生健康法治体系。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把法治建设要求融入全医疗卫生行业管理全过程,不断提高卫生健康系统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运行的能力,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快构建和完善卫生健康系统事先、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医疗卫生信用体系,开展信用监管等多元化监管。健全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建立完善综合监管协调工作机制,构建运转联席会议制度和综合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制度,形成监管工作合力。全面加强执法督查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督促各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规范监督执法行为,确保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建引领示范

坚决落实州委、州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加强卫生健康系统党的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突出公立医院党委领导地位,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提质增效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以党建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完善医德医风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二、强化政策支撑保障

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保障机制。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公立医院区域卫生规划的卫生健康体系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的投入政策。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依法进入卫生健康行业。所有卫生健康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均纳入本地国土空间规划,并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制定规划实施的配套政策文件,对规划各项政策和措施进行细化完善,明确各个阶段所要实施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

三、落实监测评价考核

建立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监测指标体系,完善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实施过程监督和阶段性进展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强化激励和问责机制,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四、加大资金投入保障

加大政府对州卫生健康事业的经费投入,保证卫生健康事业经费的投入呈逐年增长的总体趋势,且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调整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增加对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占比。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吸引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公共卫生建设中来。

五、重视舆论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舆论宣传,加强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引导公众树立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的理念,增强对卫生健康工作和医务工作者的理解认同,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在相关媒体设立健康临夏行动专题栏目,大力宣传实施健康临夏行动、促进全民健康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鼓励创编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件下载:临夏州“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pdf


 

 



x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X

温馨提示:

临夏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州政府网站身份认证工作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完成。网民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全省政府网站实现“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