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公报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序号 标题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2022年)


  为了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方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交和接收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以下简称《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有关规定,编制本指南。

  一、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及范围

  州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包括州政府及州政府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部门管理机构(以下统称为州级行政机关)。州政府信息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除以下信息外,其余政府信息应当公开:

  (一)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

  (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

  (四)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但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除外;

  (五)州级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信息,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信息;

  (六)州级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讨论记录、过程稿、磋商信函、请示报告等过程性信息以及行政执法案卷信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该公开的从其规定)。

  二、信息公开的主体及方式

  (一)主动公开

  州政府及州政府办公室负责向社会主动公开州政府及州政府办公室制发的非涉密类政府信息。主要包括:

  1.州政府“临州府发”、“临州府函”和州政府办公室“临州办发”、“临州办函”文件中宜于主动公开的文件。

  2.政府工作报告、重大决策、重大工作部署及相关政策解读情况。

  3.非涉密的州政府重大活动。

  4.非涉密的领导活动、讲话。

  5.非涉密的州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内容。

  6.州政府人事任免。

  7.非涉密的州政府重大督办事项。

  8.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信息。

  9.州政府及其工作机构的领导人员简历、职务、分管工作、机构职责等信息。

  公开形式:

  1.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网址:http://www.linxia.gov.cn)公开政府信息。

  2.《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报》刊发。

  3.州档案局查阅。

  4.其他方式。

  通过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公开政府信息。

  州政府授权州政府部分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部门管理机构负责主动公开以下政府信息:

  1.州发改委负责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2.州财政局负责发布州级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3.州生态环境局负责发布环境质量公报;

  4.州统计局负责发布统计公报;

  5.州司法局负责发布州政府规章;

  6.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公开的州政府的其他信息。

  州政府各组成部门按职能主动公开以下政府信息:

  1.自然、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非涉密情况;(责任单位:州政府各部门)

  2.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和处理情况;(责任单位:州应急管理局、州自然资源局、州卫健委、州公安局、州地震局、州农业农村局等部门)

  3.国土空间规划及执行情况;(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局)

  4.土地征收批准文件;(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局)

  5.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公开招投标及工程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代建办等部门)

  6.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单位:州招商局)

  7.资源开发方面的规划、招投标资格及实施过程和结果;(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局、州水务局、州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

  8.扶贫、优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民政局、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州人社局、州卫健委、州医保局、州残联等部门)

  9.公益事业的投资、建设和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州民政局)

  10.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采购方式、采购结果;(责任单位:州财政局)

  11.政府基金(专项资金)的安排,支持项目的条件、标准、申请程序、批准结果、使用和监督情况;(责任单位:州政府各部门)

  12.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及其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责任单位:州审计局)

  13.办理行政许可和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及办理结果;(责任单位:具有行政许可和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的部门)

  14.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依据、条件、程序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责任单位:具有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的部门)

  15.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的目录、标准、依据;(责任单位:州发改委)

  16.政府定价目录或指导价目录的调整;(责任单位:州发改委)

  17.公务员招考的职位、名额、报考条件等事项以及录用结果;

  18.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及录取情况;(责任单位:州教育局)

  19.本机关的管理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领导成员及分工情况;(责任单位:州政府各部门)

  20.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公开时限:州政府各组成部门应当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调整更新,明确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并通过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各部门网站、信息公告栏、电子屏幕、报刊、广播、电视、政务新媒体以及其他便于公众及时获取政府信息的载体公开信息。以上信息的公开时限为自信息产生或变更后的20个工作日内。

  (二)依申请公开

  除上述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其中,公众向州政府及州政府办公室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按以下方式办理。

  1.受理机构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受理公众向州政府及州政府办公室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08:30-12:00,下午14:30-18:00(法定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咨询电话:0930-6221011

       传       真:0930-6241969

  通讯地址:临夏市红园路8号

  邮政编码:731100

  2.申请方式

  向州政府及州政府办公室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申请人,应当填写《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表》可以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信息公开”栏目下“依申请公开”子栏目下载,复制有效。填写书面《申请表》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机构代为填写。州政府和州政府办公室不直接受理通过电话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但申请人可通过电话咨询申请程序。

  申请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真实载明下列内容:

  (1)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明、联系方式;

  (2)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名称、文号或者便于受理机构查询的其他特征性描述;

  (3)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包括获取信息的方式、途径。

  个人提出申请时,应当同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申请时,应当同时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复印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3.申请渠道

  (1)信函申请。申请人通过信函方式提出申请的,应当在信封的显著位置标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将申请邮寄至受理机构。

  (2)当面申请。州政府办公室负责接收当面申请。

  (3)互联网申请。申请人可通过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信息公开”栏目下“依申请公开”子栏目,直接填写并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4.申请处理

  受理机构收到申请后,将进行登记和审核。经审核申请的内容描述不明确,或者未按要求提供相应身份证明的,受理机构将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经审核申请符合受理各项规定的,受理机构将根据《条例》第三十六条之规定分别作出答复。

  5.申请受理时间

  (1)申请人当面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提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2)申请人以邮寄方式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行政机关签收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以平常信函等无需签收的邮寄方式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于收到申请的当日与申请人确认,确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3)申请人通过互联网渠道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传真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以双方确认之日为收到申请之日。

  6.答复时限

  受理机构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将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将于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将按程序报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受理机构征求第三方和其他机关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期限内。

  7.费用

  受理机构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一般不收取费用。但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的,受理机构将收取适当费用。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函〔2020〕109号)执行。

  三、政府信息公开审查

  对于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州级行政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不能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

  机构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办公地址:临夏市红园路13号州政府信息中心

  办公时间:8:30—12:00  14:30—18:0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

  联系电话:0930-6221011(兼传真)

  电子邮箱:lxz6221011@163.com(此邮箱不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仅提供咨询等服务)

  五、监督方式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单位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930-6221011(兼传真)

  通信地址:临夏市红园路8号

  邮政编码:731100

  2.行政复议

  单位名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930-6214308

  通讯地址:临夏市红园路8号

  邮政编码:731100

  3.行政诉讼

  单位名称:永靖县人民法院

  联系电话:0930-8831276

  通讯地址: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镇富民路(无门牌号)

  邮政编码:731600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xls





州政府领导
州长
何东
州委副书记、州长
何东,男,回族,196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工学学士,现任临夏州委副书记、州长。
领导州政府全面工作。负责审计方面的工作
副州长
  • 鲁泽
    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
    鲁泽,男,汉族,196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临夏州委常委、州政府党组副书记、州政府常务副州长。
    负责州政府常务工作。负责发展改革、粮食和物资储备、数字经济、县域经济,财政、税务、金融,统计调查,“放管服”改革,机关事务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政务信息化建设、政务公开,驻外办事机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等方面工作。协助州长负责审计方面工作。分管单位:州政府办公室、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州审计局、州统计局、州政府金融办、州机关事务管理局、州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州政府驻外办事(联络)处。联系单位:州税务局、国家统计局临夏调查队、州人行、州银保监局,驻临各金融、保险、证券机构。
  • 马超
    州委常委、副州长
    马超,男,东乡族,1966年5月生,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临夏州委常委、副州长。
    负责教育,生态保护,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工作。分管单位:州教育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应急管理局,临夏中学、临夏回民中学、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州职校)、电大临夏分校、州特殊教育学校。联系单位:州消防救援支队。
  • 张朝俊
    州委常委、副州长
    张朝俊,男,汉族,197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临夏州委常委、副州长。
    负责农业农村、农机管理和气象等方面工作。联系东西协作方面工作。分管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农机服务中心、州供销社、州刘家峡库区管理局、州农科院。联系单位:州气象局。
  • 张承平
    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督察长
    张承平,男,汉族,1966年12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临夏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督察长。
    负责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司法、信访等方面工作。协助马超副州长分管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方面工作。分管单位:州公安局、州司法局。联系单位:州应急管理局、州信访局、州国家安全局、州武警支队。
  • 李明海
    副州长
    李明海,男,汉族,1973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管理学硕士, 现任临夏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负责民政、残疾人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非公经济,园区建设,电力、通讯、无线电管理等方面工作。   分管单位: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民政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临夏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   联系单位:州残联、州烟草专卖局、州石油公司、国网临夏供电公司、州电信公司、州移动公司、州联通公司、州铁塔公司、州邮政管理局、州邮政公司、临夏无线电管理处。
  • 张自贤
    副州长
    张自贤,男,汉族,1968年12月生,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州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
    负责自然资源,水务,乡村振兴,林业和草原,地震,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等方面工作。分管单位:州自然资源局、州水务局、州乡村振兴局、州林业和草原局,州南阳渠管理局、州地震局、临夏地质公园服务中心。联系单位:州惠河水务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州凯润农牧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李勇
    副州长
    李勇,男,1977年9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任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
    负责市场监管,科技,体育,商务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工作。分管单位: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科学技术局、州商务局、州体育局,州招商局。联系单位:州融媒体中心、州工商联、州科协、州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 毛鸿博
    副州长
    毛鸿博,男,汉族,1975年3月生,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
    负责住房和城乡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人民防空等方面工作。分管单位: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系单位:州文联、临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州盛河城乡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州河湟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丁肃静
    副州长
    丁肃静,女,汉族,1978年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负责民族,卫生,退役军人事务、军政,数字政府建设,地方志,档案等方面工作。分管单位:州民委、州卫生健康委、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州医疗保障局,州志办、州大数据服务中心、州疾控中心、州医院、州中医医院、州妇幼保健院。联系单位:州总工会、团州委、州妇联、州侨联、州档案馆、临夏军分区、驻临部队、临夏药业公司。
秘书长
马福俊
州政府秘书长
马福俊,男,回族,1975年5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临夏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
协调州政府办公室与州委、州人大、州政协办公室之间的工作;协调州政府与各工作部门、各县(市)政府之间的工作;负责州政府办公室全面工作;办理州长交办的工作。协助鲁泽常务副州长负责州政府驻外办事(联络)处工作。
副秘书长
  • 朱牧

    副秘书长

    负责东西部协作工作。

  • 罗发功

    副秘书长

    协助秘书长的工作,负责州政府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州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服务工作,负责州政府机关党总支和办公室精神文明、工青妇、联系村帮扶工作,分管州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 

  • 邓世文

    副秘书长

    负责“放管服”改革工作,主持州政府政务中心工作,分管州政府办公室政务服务管理科。

  • 马秀华
    副秘书长
    协助副州长李明海同志的工作。分管州政府办公室秘书二科。
  • 王建林
    副秘书长
    协助丁肃静副州长的工作。
  • 康玉敏
    分管州政府办公室督查科、组织联络科。
  • 周世泽
    副秘书长
    协助李勇副州长的工作。分管州政府信息中心、州政府办公室信息科。
  • 敏忠德
    副秘书长
    协助常务副州长鲁泽同志的工作。分管州政府办公室秘书一科。
政府工作机构
州政府工作部门
州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部门二级单位
领导简介
简       历:
工作分工:
关闭
“银税互动”现场签约贷款3540万元

5月16日,在州工商银行召开的“税银企”座谈会上,21户中小微企业现场用“银税互动”线上平台申请贷款,13户成功通过,总授信额度3540万元。其中,现场提款5户、金额1089万元,其余客户贷款正在办理中。

“银税互动”是税务部门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共享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将企业纳税信用与融资信用有机结合,把企业纳税信用有效转化为信贷信用,帮助守信企业快速获得融资扶持的一种方式,可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变融资“难”为融资“易”,让越来越多的守信纳税人享受到真金白银的红利。现场参会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银税互动”流程简便、效率高,申请的信用贷款缓解了企业当前的资金压力,为银企双方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平台。

据了解,州工商银行现有网点11个,分布全州8县市,全行存款余额62.8亿元,贷款余额46.6亿元。今年以来,该行紧紧围绕省州重点工作,持续提升金融供给能力,与全州税务部门紧密对接,依托税务和银行双方大数据,抓好“百万头”肉牛基地、美食产业、“一带一路”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基地等特色产业支持,加大对纳税主体的信贷服务,向96户纳税B级以上中小企业办理线上税务贷等信用类贷款143笔、发放金额1.56亿元。此外,密切关注企业复工复产资金需求,对34户B级以上企业新发放贷款7622万元,并对受疫情影响出现临时性资金短缺不能按期还款,但发展前景较好的32户小微企业办理再融资业务36笔、金额7081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实现了企业、金融、税务三方共赢。

临夏工行:1.59亿元贷款助力我州经济增长

近日,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临夏分行了解到,截至3月中旬,中国工商银行临夏分行已向我州投放贷款1.594亿元,助力我州经济稳增长。

据了解,中国工商银行临夏分行根据省分行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落实省委及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贷款投放这一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全员营销,加快贷款投放步伐。截至3月中旬,已向积石山县人民医院发放设备购置贷款1600万元,向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放融资再安排贷款3500万元,向临夏州红飞商砼有限责任公司等64户小微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084亿元。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临夏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方向精准发力,全力实现贷款投放3.68亿元目标。

“百名行长进千企”活动解企业“急难愁盼”

近日,由人民银行临夏州中心支行、州政府金融办联合举办的“百名行长进千企”“惠企贷款产品大宣介”活动在全州启动,引导全州金融机构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临夏市三谊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牛羊养殖、屠宰以及深加工的肉业公司。目前,年羊屠宰量10万只,牛屠宰量3万头,冷库面积3000平方米,库容10000吨,现有员工80人。在临夏市三谊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金融机构行长针对当前企业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宣讲金融政策,精准推介信贷产品,全力助推企业发展。

“自2018年以来,通过甘肃银行大力融资支持,从起初180万元的小微互助贷款到2022年500万元的特色产业贷款,再到2023年又增信了1500万元,对我公司后续产业做大做强注入了强大动力,感谢甘肃银行和临夏融资担保公司的关怀和支持。”临夏市三谊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马瑞春说。“此行的目的是真正了解企业家们的融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将最新推出的一些政策及创新担保方式告诉他们,为企业送政策、出主意、解难题。同时,向他们发出邀请,从财务专业的角度提供指导和专业服务,让企业财务制度更加规范,从而使整个融资过程能够更加顺畅。”甘肃银行临夏分行党委委员李亚军说道。

和政县华丰农资经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涉及化肥、种子及相关农业用具。活动中,银行负责人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并为企业后续发展和融资需求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

和政县华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俊辉说:“州人民银行金融办的相关负责人到我们公司详细了解了公司的运营情况以及贷款融资需求并帮助提出解决方案,对此我深表感谢!”

记者了解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财务制度跟不上银行的规范需求,针对这一难点,各银行向企业发出邀请,请企业和银行客户经理一同规范财务制度,从而使融资过程更加顺畅。

“从三月初开始,州人民银行会同州金融办组织全辖金融机构开展‘行长进千企’活动,了解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大助企纾困的力度,以便更好支持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州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行长李高元说道。

兰州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举办惠企政策解读活动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经济工作部署,落实落细我省助企纾困和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6月10日,兰州银行联合兰州市工信局、兰州市税务局、兰州市财政局、兰州市人社局、兰州市市场监管局、兰州市工商联举办了“政策大讲堂 服务面对面”惠企政策解读活动。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邀请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就近期出台的关于减税降费、稳岗扩岗、社保缓缴、创业扶持、大学生就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支持等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今年以来,兰州市为助企纾困,先后出台了《兰州市落实强省会战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1—5号、《兰州市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任务清单》、《兰州市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清单》、《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工作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加大税费减免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大力推进惠企政策落地落实。
  兰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推动惠企政策落实,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助企纾困政策知晓度,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二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政策落实;三是充分发挥市促进办的统筹协调作用,集中各部门优势资源,帮助中小企业切实解决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甘肃银保监局引导金融机构助力小微企业纾困恢复发展

  今年以来,甘肃银保监局找准政策着力点,聚焦重点领域,引导银行保险金融机构有力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恢复发展,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甘肃银保监局协同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千户贷款企业”清单和台账,引导银行机构加强千户企业对接,采取务实举措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重点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信贷投放,发展供应链金融,积极推广存货、仓单等质押融资业务,为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8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2364亿元,同比增长11.71%,其中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62亿元,占比20%。
  优化科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建立信息对接机制,定期向银行机构推送省级和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目前“小巨人”企业获贷率达88%。强化小微外贸企业保险保障,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托底”作用,1-8月累计向286家外贸企业提供保险保障30亿元,支持我省机电、农产品和装备等外贸小微企业走出去。
  为确保疫情期间金融服务有力度、有温度,甘肃银保监局统筹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保障工作,今年7月疫情期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投放信贷576亿元,其中为1.24万户小微企业投放信贷144亿元。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政策,疫情期间为9.37万户小微企业减费让利2314万元。督促银行机构合理采取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市场主体给予政策支持,1-8月延期还本1.7万户、743亿元,延期付息1057户、2.42亿元。引导保险机构推出防疫专属产品,落实保险延期服务、保费延期缴纳政策,简化理赔流程,优化线上服务,推出“抗疫保”“复工保”等特色产品,为323家建筑企业、1770辆客运车辆办理保险业务延期服务,19家交通运输企业缓交保费107万元。

甘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综述

  潮涌浪高天地阔 乘风借力奋楫行
  ——甘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综述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肃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在改革开放大道上阔步前行。
  改革创新引领,夯实发展之基
  全省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减至1项,税费业务精减49%,取消1107项涉税资料报送,业务办理时间压缩40%;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牵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办证慢、多头跑和准入不准营等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实施,稳定经济增长同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些领域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改革就是要打破一些坛坛罐罐,突破一些条条框框。
  我省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实行“不来即享”“项目管家”等服务模式,打破“中梗阻”的局面。
  从“进两家门”到“一窗通办”,从手写录入到网上申报、自动算税,从纸质发票到电子发票、全电发票……十年间,我省税收征管改革在一次次实践探索中不断优化深化,在一次次回应纳税人缴费人需求中不断提质增效。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持续深化机构改革,市场监管新体系建立,监管运行新机制更加顺畅,形成了融人融事融智、合心合力合拍的“大融合”局面。
  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加快、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初步实现“一网通办”“掌上办”、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全面上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中小微企业在线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我省重点领域改革任务的有效落实,促进了政务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甘肃电投集团发挥全省新能源产业链主体作用,加快新能源风电基地开发建设。
  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始终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省属国有企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打“主动仗”、啃“硬骨头”、蹚“深水区”,紧锣密鼓、蹄疾步稳推动改革,全省国有企业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大力推进重组整合促进行业结构优化,9组24户企业先后完成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累计完成产业类投资超过1200亿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属企业去钢铁产能240万吨、煤炭产能318万吨,完成172户“僵尸企业”处置。
  十年来,我省国有企业规模实力持续壮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2.89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2.85倍。2021年全省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8.67亿元、净利润139.74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82.63%和57.08%。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发展软实力
  近日,兰州市税务局工作人员通过“陇税雷锋”平台在线指导,帮助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兰州石油化工装备分公司对今年3月份应纳税款145.95万元,按照优惠政策办理缓税72.98万元,并将当月应申报的前期缓缴税费405.98万元也自动延长到今年9月份。
  “税费缓缴政策为我们企业渡过难关、复工复产提振了信心。”该公司负责人张涌说。
  春江水暖,见微知著。营商环境的改善,企业感受最深,张涌说出了大多数在甘企业的心声。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聚焦营商环境建设关键环节,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落实惠企政策,更大力度疏通堵点梗阻,更大力度保障发展要素,更大力度破解企业“急难愁盼”,有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新提升。
  好环境,离不开政策层面的“阳光雨露”。
  十年来,我省着力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推进体制、机制、政策、工作和模式创新,减环节、减材料、减跑腿、减时间,涵养企业成长的“生态湿地”,打造持续向好的营商环境,全省市场主体活力迸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省“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力度不断加大,简易注销、歇业登记、受益所有人备案等一项项创新性制度连续推出,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便利化措施和“甘快办”10项便企服务措施持续抓实,改革发展的活力得以充分释放和激发。
  我省企业开办时限持续压缩,市场主体准入环境更加宽松便捷。企业自己登录甘肃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提交企业开办所需相关资料后,2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在网上办结所有企业开办业务。
  521项税收业务实现“网上办”,3.18万户中小微企业因“银税互动”获益,9877个重点项目享受全流程“项目管家”纳税服务,“不来即享”升级,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一键即享、直达快享……多项高含金量的举措加快落地,打通了我省税收征管的“堵点”,消除了纳税人的“痛点”,2021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10亿元。
  省商务厅在各市州和县区设立101个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代办服务网络,累计为1244个项目提供了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工作,涉及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好,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发展潜能充分释放。2021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203.27万户,比2012年增长150.4%。
  扩大对外开放,塑造发展新优势
  8月5日,从方大炭素传出好消息,首批60吨专门定制的普通φ700mm石墨电极启程运出国门销往海外市场。
  作为我省重要的出口创汇企业,近年来方大炭素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创新推进直供合作模式,实现与全球钢铁强企直接合作,每月有3000多吨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战略通道和商埠重地。进入新时代,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甘肃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枢纽,迎来了融入国际合作、实现自身振兴的历史契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出台新时代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和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制定配套实施方案,谋划具体实施路径,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空港、陆港等开放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对外投资合作不断拓展,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在积极参与和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不断取得新成果。
  目前,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14个商务代表处,与74个境外商协会建立合作机制,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10年来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累计超过1500亿元。
  截至今年6月底,11户省属企业在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全级次企业67户,境外投资项目超过25个,境外资产总额超过500亿元。金川集团印尼红土镍矿火法冶炼项目、白银集团秘鲁首信多金属尾矿综合开发项目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成功落地。
  2012年,兰州新区获批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被国家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
  近年来,兰州新区立足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港、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一区两港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有色金属、机电装备、跨境电商、仓储分拨等特色外贸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与近6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日益凸显,2021年进出口贸易额对甘肃增量贡献率超50%。
  近年来,我省积极组织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合作,连续成功举办二十八届兰洽会,兰洽会已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途径、对外经贸往来的重要桥梁和永不落幕的经贸合作平台。今年第二十八届兰洽会共签约合同项目898个、总金额5311.13亿元。
  围绕“畅通道、聚物流、兴产业”,我省以通达国际的外运通道为支撑打造枢纽制高点,依托区位和通道优势,开行中欧、中亚、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发运1878列、货值28.6亿美元,通道枢纽的集聚辐射效应不断释放。
  兰州铁路口岸、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建成运营,肉类、木材、汽车整车等10个指定口岸建成投运,兰州、天水获批建设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我省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让我们抢抓机遇,革故鼎新,劈波斩浪,以更大魄力和智慧深化改革开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注入不竭动力。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公共企事业信息公开
水电气热
通信领域
邮政
金融领域
医疗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