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为全面推进“三抓三促”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临夏州千名科技人员助推产业振兴行动”的具体部署要求,近日,州农科院到和政县进行科技下乡技术服务工作,通过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展示和技术培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基层群众科学化种植水平。
活动中,州农科院组织科技专家团队到和政县三合镇周刘家村、尕新庄村开展培训讲座,培训内容涵盖设施辣椒标准化种植技术,蔬菜品种选择、育苗、设施与露地栽培及生产中遇到的病虫害如何防治,啤特果树的栽培、管护、果品的收获与储存,啤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果酒加工技术等内容,并现场回答了村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随后为农户免费发放了由州农科院培育的辣椒苗20000株、茄子苗10000株、生物农药300瓶。
通过专业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了科学种植技术,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大家表示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推动农业产业增产增效。
今年以来,临夏市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深入推进特色产业提质攻坚突破行动,大力发展花卉、树莓、畜牧等重点农业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赋能增效。
着力实施“高精尖”产业项目。在现有花卉产业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东西部协作,以“科研+龙头+基地”模式,投资4.7亿元实施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三期项目;投资2.26亿元打造集牡丹种苗繁育、产业空间拓展、技术研发推广、农文旅观光等于一体的临夏市牡丹产业园,助力花卉产业提档升级,促农增收。
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改变传统农业模式,以折桥镇“休闲康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建设为重点,打造数字智慧农业、休闲体验农业等特色种植园区;以枹罕镇“牡丹文化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打造鲜花港玫瑰鲜切花示范基地和牡丹种植资源圃;以南龙镇“休闲静谧园林化的凤凰山主题游乐园”建设为重点,发展特色花卉种植和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以城郊镇“花卉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打造特色亮点鲜明的现代花卉园区,承接和配套该市花卉种植产业。
着力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由临夏亿农农牧投资有限公司主导,整合八坊牛乐园和佳源牧业现有资源,投资6.3亿元实施临夏市良种牛羊繁育推一体化建设项目;积极组织申报2023年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现已通过州级和省级审核推荐,并上报农业农村部;全面落实能繁母畜养殖奖补政策,进一步调动养殖主体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市牛存栏1.13万头,羊存栏3.5万只。
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申报认定龙头企业,持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实施家庭农牧场示范培育等工作,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州级7家、市级5家。
当前正值玉米、马铃薯覆膜阶段,也是拾捡回收废旧农膜的有利时期。近日,临夏县旱地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地膜发放仪式在井沟乡大路村文化广场举行。
现场,几十辆满载废旧农膜的运输车排着长队,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将废旧农膜运送到集中回收点,村民们将兑换的新膜装车带走。当日,井沟乡回收废旧农膜40多吨,为农户兑换新农膜8吨左右。
据了解,今年,该县紧抓春耕生产有利时机,多举措推动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工作,通过旱地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资金830万元,统一采购地膜660吨,在22个乡镇各个村庄建立集中回收点,按照5公斤旧膜兑换1公斤新膜的标准开展工作。通过新旧膜兑换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1万亩。
3月22日,临夏州黄河流域农业高效节水节肥技术培训班暨全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系统“千名科技人员助推产业振兴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培训共计3天时间,其间邀请省、州专业水平高、授课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就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甘肃丝路寒旱农业、构建四级农技推广体系、农机农艺融合、农业高效节水、化肥减量增效等方面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并组织参训人员到和政、临夏县就水肥一体化技术等进行现场观摩学习。
此次培训将全面提升全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系统技术干部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推进“千名科技人员助推产业振兴行动”,更好服务春耕生产。
近日,记者从州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了解到,去年,我州通过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认真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等惠农政策,有效推进了特色产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截至年底,全州农机化率预计达到58.8%,较上年增长2.1个百分点。
2022年,我州共办理补贴申请7061份,受益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5722户,补贴各类农机具7283台(套),使用补贴资金1829.69万元。同时,州上认真贯彻实施《临夏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办法》,落实县级农机购置累加补贴资金583.7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户购机的积极性,为加快农业新型机具的推广应用、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2年以来,临夏州农机购置补贴办理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粮食安全为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严格遵循补贴政策,切实强化监督检查,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2年我州共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27.493万元(其中含省上下达国补资金640万元,2021年结转资金787.493万元)。截止12月31日,我州共使用补贴资金1829.69万元,占任务数的128.18%(其中:使用2022年下达资金640万元,使用率为100%;使用上年度结转资金397.792万元;超录资金791.898万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7283台(套)(其中含超录资金购买机具2524台),受益农户5722户(其中含超录资金受益户1873户)。五个县超额完成了补贴资金任务,实现了应录尽录、应补尽补,为农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州农机中心与各县(市)农机中心签订了重点工作责任书,细化了任务目标,靠实了工作责任。各县(市)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以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审计局、农机中心主任为副组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做到了目标到岗、责任到人。
二是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州农机中心鼓励倡导各县(市)农机部门帮助、指导农民扫码下载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方便购机者随时在线提交补贴申请,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进一步提升了补贴办理时效性。部分县(市)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利用率达到100%,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购机者的需求,大大加快了补贴申请进度,农民满意度较高。
三是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各县(市)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传播媒介,多形式、多层次广泛开展农机
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6万余份,让广大农户与基层干部明确了补贴实施的原则和重点、补贴的范围和标准,补贴办理的具体流程,提高了农民对补贴政策的知晓率。举办了全州农机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提高了购置补贴办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四是全面信息公开,确保规范实施。州、县(市)两级农机部门及时健全完善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依法依规公开了农机购置补贴方案、受益农户信息表、机具核验制
度、农机购置补贴异常情况报告制度、举报投诉电话等,增加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对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历年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了自查自纠,对于涉及的购机户个人敏感信息、购机者信息表无法打开等现象,及时进行了整改完成,并举一反三,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做到规范运行。
五是严肃工作纪律,加强风险防控。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纪律要求,加强了补贴资金的监管,确保政策廉政风险防控,认真开展了2019-2021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自查,同时安排专人随时掌握、监控各县(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施进展及补贴机具核查情况。重点加大了对大中型机具、单一机型大批量异常购机、补贴额偏高、以小抵大等机具的核查,认真受理人民群众的咨询投诉,切实堵塞漏洞,保障资金安全,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实惠,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