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标题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
5月23日,由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承建的东乡沿洮河经济带棚户区改造(三期)A区地块23#楼顺利封顶,工程即将进入全面装饰装修阶段。
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棚户区改造(三期)A区地块项目占地5.7万平方米,共有17栋769户,目前随着23#楼的顺利封顶,其它工程也在持续施工中。该项目作为东乡县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自开工以来受到了各级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和全体建设者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各项工作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施工,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施工生产任务。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东乡县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宽经济带发展空间,对推进沿洮河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春日天正好,施工忙不停。近日,记者在临夏县城东区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现场看到,装载机、塔吊、打桩机繁忙作业。放眼县城东区,高楼矗立、机器轰鸣,人来车往、繁忙有序……处处涌动着项目加速推进的火热场面。
记者了解到,为优化配套临夏县棚户区项目而实施的市政道路,由经九路、经十路、支十路等组成,目前,正开足马力施工。
“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从2020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完成了70栋楼的主体工程,大部分已完成户外粉刷,正进行保温层、管网铺设等配套设施建设。为了让群众顺利搬迁入住,我们加班加点推进棚户区配套的经十路项目建设,保质量、赶工期,计划4月下旬铺筑沥青路面。”临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马伟清告诉记者。
一批批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开花,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桩基,支撑起临夏县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这些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临夏县基础设施水平,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临夏县县城东区规划控制总面积4.37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各类建筑物139.9万平方米,市政道路6条16公里。今年,在东区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71.5亿元,其中东区保障性安居工程、振兴小学、康复医院等12个续建项目总投资42.6亿元,双城幼儿园、大健康产业园一期、政务中心整体搬迁、棚户区配套市政道路等13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28.9亿元。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今年县上谋划实施总投资71.55亿元的25个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不断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东区综合承载力,使县城东区成为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示范区,加快推动县市一体化发展步伐。”临夏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孝贤说。
质量与安全并进 效率与速度同行
——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棚户区改造(三期)项目A区地块建设见闻
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声和施工敲击声此起彼伏……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东乡县达板镇的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棚户区改造(三期)A区地块建设现场,看到60余台施工机械有序作业,500余名施工人员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正在各自施工点上认真作业,全力以赴赶抓项目建设进度。
记者跟随A区地块项目负责人唐志明走进施工现场,只见不远处在建楼栋都围着严实的绿色安全网,各类施工材料堆放有序,安全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入口处设置了可以虚拟体验塔吊坠物、紧急救援、高空坠落等项目的“VR安全体验馆”和安全帽撞击、现场急救等现实体验区,以此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助力工地安全建设。
安全是项目建设的底线,安全始于细节。为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有序进行,唐志明紧盯每个细节,他告诉记者:“施工过程中,我们以建设标准化项目为目标,持续加强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人进场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每天班前反复强调安全问题,平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为工人提供安全生产环境,不断提高工人安全生产意识。”
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棚户区改造(三期)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承建,项目总用地面积197.6亩,总投资145998.02万元,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其中A区地块用地面积5.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户数为17栋楼、769户,包括7栋348户棚改用房和10栋421户商品房。项目建成后,对推进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建设步伐,解决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A区地块工程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建筑节能减排、节能降排、质量监控和安全监控。将人脸识别、二维码扫描等非接触检测技术相结合,可对大型施工机械、现场人员及重要物料进行移动端查询和定位。通过计算机、电视、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联网,实现对工程现场的实时监测和数据的采集,提高了施工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作业的工作量。
该项目自去年10月中旬正式开工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为确保工期,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千方百计抢抓施工生产进度。“项目设计以一梯两户高层住宅为主,沿街布置适量商业网点及服务配套设施,其中住宅建筑层数为10—18层。目前已顺利完成了16栋楼3层顶板混凝土浇筑及70%的地下车库主体任务,预计在今年6月30日前,主体结构全部封顶、12月底各楼基本达到竣工验收条件。”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开发建设项目办公室部张雷介绍。
山脚下、小溪边,一排排“幸福人家”被青山绿水环绕,孩子们在文化广场上嬉笑打闹,老人们三三两两拉着家常。如今,在我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山川阻隔、交通闭塞,贫困如家门前的座座大山,世世代代横亘于此。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怎么办?搬迁!
从交通闭塞、靠天吃饭的穷山窝到设施齐全、面貌一新的新农村;从下雨就怕倒塌的土坯房到宽敞明亮的楼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把解决群众安全住房问题作为优化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着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鼓励引导群众“下山入川、出山进城”。短短几年时间,众多山区群众告别大山,迁向城镇,迁向园区,迁向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开启崭新人生——这是易地扶贫搬迁中的“临夏速度”!
党的恩情说不完,幸福的生活甜如蜜。搬迁到临夏县土桥集中安置点的尹正树,老家在南塬乡定坪村大寺社,原来的房子都是土坯房,屋顶因年久失修,一到阴雨天气,外边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家庭收入只靠几亩田里的庄稼,只能靠天吃饭。“搬进楼房后,我的两个孩子在土桥镇上学,我在园区打工。攒了钱后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带着20多名一同搬迁过来的老乡共同创业,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搬迁后的幸福生活时,尹正树感慨不已。
“十三五”期间,我州总投资43.38亿元,建成集中安置区152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4699户75139人;1.47万户搬迁群众产业扶持实现了全覆盖,始终保持户均2人以上稳定就业……
搬出新天地、搬出小康路。近年来,我州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改善民生的“头号工程”,通过城镇集中搬迁安置,极力破解住房“难”的“硬骨头”,让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有效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观念,促进了全州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幢幢旧楼换“新衣”,一部部加装的电梯实现了上下楼“一键”直达,市政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居民生活更加便利,生活品质显著提高——这是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中的“临夏温度”!
临夏市东关街道木场社区居民马木洒高兴地说:“小区墙面老化,存在墙皮脱落现象,市上对我们小区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墙面安装了保温层,更换了窗户,屋顶做了防水,院子、围墙、大门等改造得非常到位。”
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十年来,我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城镇住房保障工作,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全力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规范管理公共租赁住房,稳步推进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一系列民生实事,突出解决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也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十年来,我州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3.59万户,改造面积达1525.96万平方米,政策受益群众近47.6万人;分年度有序推进363个小区、587栋楼的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居民20051户,群众住房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观,宜居水平不断提高。
从“能住”到“好住”,从“忧居”到“宜居”再到“优居”,这一切勾勒出我州群众住有所居的幸福曲线,也让成千上万住房困难的家庭实现了“安居梦”“优居梦”。
临夏州2022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情况
2022年全州共实施棚户区改造36043套,概算总投资174.6亿元,任务数量占全省实施总量的53%,已全部开工。共争取中央、省级补助和配套基础设施资金10.7亿元,支出3.78亿元,支出率35.3%。
为全面实施城市棚户区改建、扩建、翻建项目,更好地改善临夏市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连日来,临夏市城郊镇紧扣住房保障工作的发展变化,突出惠民利民导向,坚持量力而为、尽力而为的原则,稳步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着力改善辖区困难群众居住条件。
近日,记者到临夏市城郊镇堡子村、瓦窑村参与此次棚户区改造的部分村民家中采访时,看到这些村民家中的墙面洁白,庭院干净整洁。瓦窑村村民马彩霞告诉记者,她家的院子以前是个大土坑,也没有独立的厨房,如今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家中的房子得到了修缮,庭院得到了硬化,还新建了厨房,改造了灶台,院子里也修了小花园,家里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他们感到很高兴。
临夏市城郊镇瓦窑村村民 冯海明:我们家的墙头是以前的土墙头,通过这一次的改造工程,我家的墙也刷白了,我家原本是没有花园的,这次也给我家修了一个小花园。
临夏市城郊镇瓦窑村村民 聂辉霞:现在国家的政策对老百姓想的很周到,我们家原来的土锅头被拆掉重修,现在给我们做了全新的灶台,地砖也铺了,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
临夏市城郊镇堡子村村民 周玉祥:党和政府的政策好,通过改扩翻工程我们家的厨房也改造好了,家里的围墙也全部粉刷了。
据了解,此次城郊镇棚户区“改、扩、翻”项目,包括大门翻修、围墙翻新、庭院硬化、厨房、厕所、土炕改造等,对城郊镇堡子村和瓦窑村86户困难家庭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在充分尊重住户意愿的基础上,坚持一户一策的方案,平均每户补助1.2万元,确保棚户区项目实施后,村民院落内房屋整体美观、整洁、舒适、安全。
临夏市城郊镇堡子村党支部书记 陈丽琼:近日,城郊镇堡子村全面实施改扩翻项目,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按照能改则改、应改尽改的原则,制定整体提升改造方案,对本村四十几户农家中的厨房、厕所、庭院、围墙进行了改造升级。
为了让困难群众从“住有所居”实现“住有优居”,临夏市城郊镇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第一位,将破旧的棚户区改造成宜居的新家园。下一步,城郊镇将继续了解群众需求,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